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桂芬 《现代语文》2014,(12):107-108
一、微课教学在高中语文课程中的应用特点 相比传统的语文教学,微课在形式与内容上均有所不同。它以多媒体视频作为记录载体,将一节课或阶段性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快速呈现。这对教师自身执教水平及教学编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课视频的传播主要提供给学生和其他教师来观看,便于优化自身教学能力,或是将微课融入到教学,让学生通过阅览微课辅助学习。  相似文献   

2.
<正>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制作十分简单,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一个软件,就可以轻松地将一个个教学难点和重点以视频的形式做成文件,让学生通过各种信息终端(电脑、手机等)去自主地观看。学生自己也可以制作微课,上传到终端,提供给其他学  相似文献   

3.
自从课堂教学引入微课后,对教师们的教学理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那么,什么是微课呢?就是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储备情况和接受能力,将教学内容制成短小的视频,上课时以视频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教师最为关注的是如何制作高水平的微课视频,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首先要有制作视频的仪器设备和软件,还要拥有制作视频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充分利用与之相关的课程资源,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素材,制成的视频才能有效地体现出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正>微课,又名微课程,是指以视频为教学主要载体,将大的知识块变为小的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教学的课题主题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强,是一种新型、有效、易推广的教学模式。通过微课教学,可将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自主学习模式。微课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强,学生能及时提出有效问题,教师能及时获得学生反馈的问题。微课内容将知识点细化,将难点、疑点由难化简,学生能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容易获得成功感。  相似文献   

5.
槐林涛 《教育》2022,(12):23-24
微课是一种融合现代信息技术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结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实现碎片化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微课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将教学内容碎片化,即将大的知识点拆分为一个一个的小知识点,并根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关系录制小型视频课,这些小型视频课就是微课.与传统教学...  相似文献   

6.
<正>小学教学微课有诸多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但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趣味性的改编,围绕生活的主题进行趣味教学,是诸多方法中最为有效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小学微课含义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简称为微课程,即我们所提到的微课。微课是以微型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在多媒体和网络的微型教学基础上,对某个学科进行一些重点难点或者其他知识点所作出的视频讲解和情境再现方式。比如,展示的课件,有关某个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7.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某个重难点或者教学环节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效地将微课应用到生物课堂之中,以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直观的生物教学环境中轻松地掌握基本的知识,进而也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微课又名"微课程",即"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依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用于承载老师在课堂中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教学步骤而展开的精简凝练的教与学活动,它需要把各种教学资源组成一个有机系统。微课包含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等一系列相关学习资源,共同达到微课能够达到的教学效果。1.信息技术技能课的微课设计。微课的特点具有指向性,针对某个学科技能点,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教学内容精简,教  相似文献   

9.
"微课"是指按照"课标"及其实验教学要求,以视频为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而展开的突破重点、分解难点、诠释疑点的精彩教学过程.其核心表达形式是5-10分钟的教学视频,故又称微视频.微课与传统课程相比,具有主题明确、短小精悍、设计完整、资源多样、半结构化等特点.为了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微课、引导一线教师  相似文献   

10.
“微课”是指按照课程标准及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载体,以网页形式将知识点或教学主题相关资源做结构化的组合,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其核心是课堂教学视频,“微课”视频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微课教学和微视频课程已经在中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有了很大程度的使用,将微课运用到教学中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教师教学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让微课教学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呢?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探究中学微课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策略。一、坚持微课制作与使用一致性原则微课的制作是微课教学得以取得成效的前提。对普通老师来说,会制作普通的微课即可,不必要求专业级别的视频作品。一般  相似文献   

12.
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引进教学模式,始于美国,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中被广泛利用,具体而言,微课教学是以教学视频为媒介,记录了相对比较精简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一般在5-10分钟之内,便于学生很好地学习相关知识。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微课教学,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特点,抓住化学知识的重点难点知识,利用微课资源将化学知识简单化、形象化和生动化,从而保证学生的化学学习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在微信、微博、微电影盛行的微时代,微课也出现在教学中。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音视频)。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微课时间短(510分钟),内容少(只讲解一个知识点)。如何制作微课呢?我认为要做到有声有色,因为学生学习微课主要通过听和看的方式。一、制作有声微课制作有声微课要求教师利用自己的语言、语速、语调和背景音乐等,从听觉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辅导效果。教师录制微课一定要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微课视频中的声音只能是授课教师的声音和背景音乐。(一)教师语言无论微课的呈现形式多么新  相似文献   

14.
微课教学设计最重要的环节是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设计,要把握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突出小、实、新。微课视频设计是为了通过提供尽可能良好的视听体验,激发和吸引学习者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在微课视频设计中要注意所用媒体呈现教学内容时的适用性和统一性,并尽量使学习者将注意力集中在要学习的内容上。微课的应用前景广阔,可作为网络自主学习资源、课后辅助学习资源,可用于在线教学、改善课堂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微课是随着教育信息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短短几分钟的视频课程,能够直击主题,将想要表达的内容展示出来。在当前初中政治教学中,运用微课能够丰富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进一步推进教学工作的发展与完善。作为教师,要寻找到微课与教学内容相融合的方式,借助于微课推进教学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行业的教学方式与教具也在不断进行改进,其中微课由于其短小精悍、知识量丰富的特点受到广大教师群体的欢迎。微课主要是借助多媒体、手机等信息技术媒体为载体,进行相关学习视频或动画的播放来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高中阶段历史教育要求学生能够拥有历史核心素养,遵循教育规律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历史知识储备量与相应学科能力。教师在进行高中教学时,需注意优化教学内容结构,将其与高考进行对接,而这要求教师需要有较高的时间管理能力与结构调整能力。这些微课都能够有效帮助教师进行。  相似文献   

17.
微课视频是立足于信息技术背景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微课视频教学,丰富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课已逐渐被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所谓微课教学,是指教师通过短小精悍的授课视频或软件,配套课件(素材),学习基础资源及延伸资源,将教学内容完整、形象地呈现出来。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导入微课,能够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生改变,呈现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展现语文教学的风采。  相似文献   

19.
微课教学孕育于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微课指的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1]信息化背景下的微课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引发了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深度思考,教师专业发展有多个具体途径,在这些途径的突围中,微课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有着冲突性的碰撞,同时在碰撞中也具有积极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使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在课上经教师的帮助而完成,颠覆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授知识。如何让"微课"更好地发挥作用,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特征进行尝试,使课堂教学更加简约高效,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唤起学生的学习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