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课时常见到这样一种情况:老师不断提出的问题以及学生的齐答或推迟答充斥着整个课堂,几乎没有思考,没有消化,没有学生喘息的机会……给人的印象是气氛活跃,问题解决得似乎比较快,教师的自我感觉也不错。但笔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这可能只是表面现象。学生齐答、抢答这种课堂师生交流方式虽然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但有其显而易见的缺陷。现列举如下,以期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刘汉中 《中学教育》2005,(12):17-17
上课时常见到这样一种情况:老师不断提出的问题以及学生的齐答或抢答充斥着整个课堂,几乎没有思考,没有消化,没有学生喘息的机会……给人的印象是气氛活跃,问题解决得似乎比较快,教师的自我感觉也不错。但笔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这可能只是表面现象。学生齐答、抢答这种课堂师生交流方式虽然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但有其显而易见的缺陷。现列举如下,以期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小组合作时,同学们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观点不一,面红耳赤,真是集思广益,好处多多。但是在一些公开课上,我们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故设疑问,宣布讨论,于是学生匆忙分组,七嘴八舌,好不热闹。仔细审视,学生的“合作学习”只是“作”而不“合”,学生大多“各自为政”,有的搞“一言堂”,多数学生一言不发,故作沉思状;有的你争我抢.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意见……  相似文献   

4.
李静 《宣武教育》2006,(6):42-42
学校新来了一位本科生,年纪轻,壮志勃勃。在学校学的知识和理论真恨不得一下子都在课堂上倒给他的学生。听完了他的课,总觉得离实际的教学还真有不少差距。单说上课时的语调,整节课下来就像高噪音的机关枪,听的老师们总感觉躁得很,这样下去学生怎能上好课呢?开始,我们教学干部和教研组内教师与他共同评课,他怎么也意识不到,说他讲的理数过深,学生难以接受,他认为这是应该在这节课上教给学生的,而且非常认真的摆出一大堆理由。怎么办呢?老师的态度是认真的,对工作是负责的。要保护他的工作积极性不能一头冷水把他的满腔热情浇灭,又要尽快指出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一些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纷纷走进了课堂。在这些教学方式当中,课堂小组活动以灵活多样,能活跃课堂气氛和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而深受老师们的青睐。然而教学实践证明,活动时表面热烈,效果却不理想,容易出现“泡沫”现象。下面笔者就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及对策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作为教师,不管在什么时候总不希望学生出错,尤其是在上公开课时,更是怕学生犯错误,怕让自己难堪。但有时根据学生的表现,教师适时地制造一些错误,设置一些陷阱,真的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中,我就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7.
说“提问”     
拉比是20世纪最卓越的美国物理学家之一,当记者询问他成功的原因时,他说小时候放学回到家他母亲通常说的一句话是“你今天问了什么有用的问题了吗”。有一位留美教授深有体会地说“在美国往往没有一堂课,教师可按自己的意志随心所欲地发挥,必须随时应付突如其来、轰炸式的学生提问。”而在我国,课堂敢于向老师提问的学生不多,敢于当堂纠正老师错误的就更少了,教师问学生答似乎天经地义,学生被老师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牵着鼻子走,一步又一步地走入老师设好的问题陷阱中。  相似文献   

8.
课后,常听到许多教师发出阵阵感叹:学生是一届不如一届了,有些学生真可谓"朽木不可雕也,孺子不可教也"。但静下心来细细揣摩,难道这些在老师们眼中的"朽木",心中的"老大难",真的就"病入膏肓"了吗?看问题要一分为二,试问有谁不是从孩提时代的顽皮、懵懂、  相似文献   

9.
张宇 《考试周刊》2011,(16):73-74
作者将"问题解决"模式与传统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了"问题解决"模式的优势,总结了自己的实践与收获。  相似文献   

10.
顾跃平 《现代教学》2006,(12):19-19
对于课堂上发生的突发事件,我想大部分教师都遇到过。很多时候教师会采用回避的方式进行“冷处理”,课后再给学生一个解释,因为这样就不会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完成。更何况,对于这些突发事件,教师也未必有足够的信心当常把问题解决好。而白伟雄老师在戍对这一课堂突发事件时,采用的是迎题而卜的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读完这一案例,我有以下感受:  相似文献   

11.
杨玲 《湖南教育》2007,(4):27-27
贵刊2007年1月号“短论精粹”栏目刊载了崇冲老师的《“老师,我没错”》一文,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的描述在一次数学练习课上,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求一长方体(见右图)的表面积.当教师肯定了学生列出(5×5 10×5 10×5)×2,5×5×2 10×5×2 10×5×2,5×5×2 10×5×4三种解法后,  相似文献   

12.
如何在上数学课时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去,做到活而不乱,让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呢?  相似文献   

13.
“开心辞典”进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课前教师充分备了课,上课时心里想着若按这个思路施教,一定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带着这份激情和美好的憧憬步入教室,目光注视全体,学生安静下来,开始上课。一般先是以旧引新,大约需要5分钟;接着是新课探究,大约需要15分钟。当课进行到20分钟左右时,学生的注意力开始不集中,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似的经验,发生相类似的思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思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得了这种经验思想,  相似文献   

15.
林向东 《宁夏教育》2007,(10):33-33
实施新课程以来,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遇到"学生插嘴"的现象。笔者认为,对待学生上课时的"插嘴"现象,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一、"插嘴"现象的正面效应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  相似文献   

16.
一节成功的的体育课,应该做到“三笑”——教师笑,学生笑,观者笑。缺少任何一笑,或教师战战兢兢,惟恐失误,严肃谨慎;或教师自我感觉良好,学生被动接受,毫无生气;或课堂内大呼小叫,师生不亦乐乎,可旁观者觉得索然寡味,这节课都不能称之为成功的课,充其量只能评价为“没有知识性错误的合格的”课。  相似文献   

17.
实施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抓住文本中的"空白",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空间,促进学生的发展。课文的"空白"  相似文献   

18.
把握节奏、驾驭课堂是我们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教学能力。我们教师必须根据学情,从自身特点与能力出发,灵活地掌控教学节奏,驾驭控制课堂局面,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得心应手,融会贯通,启迪智慧,扣人心弦。  相似文献   

19.
黄进引 《广西教育》2005,(9A):34-34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教学有预设的一面.也有生成的一面。在生成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他们可能产生灵感,发挥出创造性.课堂中的精彩往往缘自于生成。下面以《穷人》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淡谈看法。在上这节课时,我所感受到的是一种别样的精彩.犹如一粒小石子投入水中所激起的层层浪花,晶莹剔透.形态各异,现在让我们一同来回顾这段精彩的美。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线教师,“打造充满生机活力的高效课堂”是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随课改一路走来,听过名师授课,反思过自己的教学,多年的实践让我越来越感觉到:真实、扎实、朴实的教学才能使课堂由“无效”步入“有效”,由“有效”走进“高效”。高效课堂应该远离那些看似炫目的“彩色泡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