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高等教育结构性失衡:大学生就业渠道阻塞的重要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等教育结构性失衡是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高等教育区域发展失衡,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滞后,大量毕业生把就业方向定位在经济发达地区,加剧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拥堵.高校办学层次失衡,研究生过度扩招,造成人才高消费,阻塞各类学生的就业渠道.兴办综合性大学,专业门类齐全,但缺乏办学特色与专业优势.专业设置结构失衡,造成专业师资力量薄弱、人才培养质量降低,更造成专业招生过度饱和、人才供求不平衡.  相似文献   

2.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结构性失衡:交易费用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结构性失衡体现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教育体制改革之间的内在矛盾,其实质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发生错位。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和人力资本专用程度过高通过作用于交易费用,将加剧整个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结构性失衡的程度。为此,在现行制度框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各参与主体应积极地进行合作博弈,减小过高的交易费用对失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公平失衡问题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教育部门、高校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就业公平失衡并非单一性的简单问题,一旦出现不测,就会引发连环问题出现,甚至引发社会骚动,最终对社会稳定和政府执政能力构成重大威胁。从家庭社会资本差异归因、制度惯性归因、用人单位选择偏好归因、政府治理责任归因等方面入手,诊断和把握现有大学生就业公平失衡的现象及表现,进而从个体人力资本效率损失、家庭利益损失、社会排斥等方面分析大学生就业公平失衡的社会效应和社会危机演化路径。从法治与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视角为政府化解就业公平失衡问题提供政策建议,希冀就业公平失衡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换,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中国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从大众化教育及就业的现状入手,重点分析了毕业生就业失衡,并对解决失衡的方法提出了一点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厂商将其供给量调整到合理水平所需的费用可称为微观调节成本。由于存在微观调节成本这种特殊的经济运行费用,因而传统分析中宏观层面上市场就业均衡点的两侧便分别存在着“低位临界点”与“高位临界点”,这两点界定了一个“市场均衡就业区间”,社会就业一旦进入该区间,市场机制便不可能再对其作出调节。市场均衡就业区间的主要特点在于,其均衡是就区问外部而言的,在区间内部仍可以存在一定程度的就业失衡;市场均衡就业区间内部的就业失衡是一种特殊的就业失衡,市场机制对之无能为力,一般的宏观经济政策亦无法对其发生作用。市场均衡就业区间的存在对社会就业有着多方面的重要影响,它使社会就业对供求总量波动的反应呈现出一定“粘性”;使市场机制对社会就业的调节空间减小;使政府调控社会就业的重点二元化;使个体经济在缓解就业失衡压力、扩大社会就业方面占有了特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正>699万高校毕业生,不足三成的就业签约率,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程度远甚于往年,"结构性失衡"矛盾突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数最多的一年。而北京、广东等多地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大学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均不足三成。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程度远甚于往年。就业形势不乐观,已经引发了大学毕业生忧虑情绪。作为大学  相似文献   

7.
高师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院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困境是供需矛盾突出,择业流向失衡,教师行业竞聘激烈,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规格要求脱节等.面对困境,毕业生应转变就业观念,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政府部门应建立就业新机制.  相似文献   

8.
就业弱势生是影响高校学生就业率的重要制约因素,其形成根源在于积极就业与消极就业、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现实状态与理想状态和大众化与个性化的失衡.相应的,本文从主体、客体和行为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家政策不断向职业教育倾斜,我国人才结构失衡现象突出,熟练技工和高级技工等实用型人才更是十分匮乏。技工院校毕业生拥有扎实专业知识、技能熟练,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历年来毕业生供不应求。本文将调查分析技工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就业单位性质与地区、就业薪资与心态、就业途径和影响因素等情况。  相似文献   

10.
在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失衡的背景下,就业歧视现象突出,有针对性的社会保障缺位,政府、社会和学校就业促进工作力度有待加强,这些问题就使得大学生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极为被动,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文章针对毕业生就业法律制度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措施,以期在制度上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1.
《大武》是周朝乐舞的代表。然其乐歌歌词内容到底如何,却言人人殊。研究者所考证出来的《武》、《赉》、《桓》以外的其他篇章,似皆难成为定论。  相似文献   

12.
“动宾式动词+宾语”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各位学人对于“动宾式动词 宾语”句式的讨论,本尝试从历时与共时的角度,整体、系统地把握该语法现象,在历时研究方面,考察其历史源流,在共时研究方面,分别考察这种语法形式在新时期“复兴”的原因、可实现性、搭配规律以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沈家煊先生在以前的研究中强调了从概念域的角度研究复句的语义关系既系统又概括。在参考沈先生及其他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认知学的概念域角度来分析假设复句内部的语义关系。由于标准不同对假设复句的分类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分类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学者散文批评文化学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受《当代西方艺术文化学》所述艺术研究的“三维模式图”启发,主张用文化学方法研究学者散文,并从文化史、文化域、文化人(创作主体)和文化层(文化文本)四个交叉的向度(或称“文化生命圈”)纵横剖析学者散文的几乎所有侧面;提出散文文本词指(表层)、象指(中层)、义指(深层)和心指(隐层)四层分剖法;新创了“散文四要素”第一系列重要术语、概念和范畴,为研究散文及学者散文设置了一套全新的理论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两个角度展开,首先对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张说的生平行状进行考证,对前人漏考之处予以补充;其次对《张说墓志》的书法进行考证,对梁升卿的书法、《张说墓志》的书写风格、志盖书写者为梁升卿等问题进行考证,同时对玄宗李隆基、张说、张九龄、梁升卿等人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16.
与普通话相比,西安方言在语音上最大的特点便是有两个唇齿塞擦音声母pf和pfh。对于pf和pfh的来源,学者们意见不一。文章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来谈pf、pfh的发展、演变的过程,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善诗能词的闺阁才女成批出现于理学盛行的清代,其诸多原因之中以士人择偶心理的转变为首,其次文人奖掖以及家族姻亲相互唱和促进的作用也颇为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18.
经过20世纪初期以来几代学的努力开拓和辛勤耕耘,中国近代史学科已经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无论其深度还是广度,都超过对史学其他学科的研究,几乎所有当代名历史学家都曾涉猎过近代史研究领域。可以这样说,近代史学科的框架、体系、基本内容和研究理论已经基本成熟。但就目前而言,近代史学研究似乎处于停滞状态,以至于出现某种危机。这种情况已经引起近代史学界的重视。一个基本思路是:近代史学科体系和近代史研究理论需要创新,各专门史研究需要创新,对具体事件和人物的研究也需要创新。  相似文献   

19.
南朝文化、文学观与散文风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朝承续东晋文化而有所发展,在世人好清谈的风气之下,儒,释,道三教各有所重,既相争斗又相融合,构成当时社会的主导文化形态,在它们的作用之下,孕育了文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学观念。“原道”的文学观没有造成文风的一律,它所推重的文学现实性与重性情,尚变化的文学追求结合在一起,影响了南朝散文的多重风格,并导致文风在“性情”贯穿中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20.
反压系数的确定是设计副叶轮密封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已有资料和数据的统计回归分析,得出了反压系数K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