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录鬼簿续编》所记罗贯中当为今山西太原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作者是否贾仲明,<录鬼簿续编>所记罗贯中的籍贯应该是今山西太原.至于其是否<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罗贯中,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关索索考     
对<三国演义>本事来说,关索不一定真有其人,至少绝不是关羽的儿子;关索虽然出名很早,与关羽挂钩时代却比较晚.对<三国演义>版本来说,罗贯中原著根本就没有写关索这个人物,他是被后来的简本添加进去的.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与士人文化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世代累积型作品,凝聚了中华民族"原型"思维的心理范式,召唤着人们意识深处沉睡的某种巨大的心理能量,是中华民族的史诗.但是作为一部首尾圆合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的"硬伤"依然是让人无法回避的话题,一直以来人们力图对此作出一种合乎逻辑的解释.面对<三国演义>中错综复杂的文化现象,本文试图从创作者文化心态的角度,就小说中价值判断的某种前后不相一致和人物形象的游离原因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战争小说的经典之作<三国演义>充分肯定有道者的正义战争,推崇以弱胜强的战略思想和以奇用兵的战术原则,但小说旗帜鲜明地反对穷兵黩武,主张有道者遵循客观规律藏器待时,通过清静无为施行仁政的方式夺取天下.这种战争观与<老子>兵家文化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5.
<岁华纪丽谱>、<笺纸谱>和<蜀锦谱>的作者,从明代以来都认为是元代的费著.但根据谱中的内容、文字及官职、政区沿革分析,三本书应是宋代文献,不可能是费著的作品.其直接出处可能来自编纂于南宋时王刚中的<续成都古今集记>和袁说友的庆元<成都志>,而其间接文献来源,则可能上承北宋时赵抃的<成都古今集记>一书.  相似文献   

6.
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曾对<契丹国志>进行过相当彻底的改编,从中可以窥见清朝统治者正统观念的微妙变化.促使清高宗下旨改纂<契丹国志>的直接原因是该书将宋朝纪年附注于辽朝纪年之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四库馆臣改编的范围远远超出高宗的改编上谕所提到的问题.他们不仅秉承高宗的意旨删改一些"违碍"之处,把"独尊宋统"的思想贯穿其中,而且随意更改契丹语词,凭主观臆断挖改他们所认为的讹误.这样,<契丹国志>一书收入<四库全书>并经"钦定"重订之后已远非原貌,史料价值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7.
"集"是中國古籍分類四分法中的一大部類,源起於漢劉向父子<七略>之<詩賦略>.<詩賦略>中包括歌詩、屈原等赋、陸賈等賦、孫(荀)卿等賦以及雜賦等五部分.班固<漢書·藝文志>承向、歆父子餘緒,仍設<詩赋略>.  相似文献   

8.
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在进行文学性的针砭之际,还融入了毛宗岗对文人文化的关照,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在评点中以历史对应现实而论及当时社会文人风雅生活情态,二是在评点中表露了对当时社会文人德性失落的焦虑,三是对当时社会"文人无用论"的反思与辩驳.其中尤以最后一个层面最具有文人文化的本体性.  相似文献   

9.
赵静 《大理文化》2003,(1):55-56
鹤庆修志始于明代,嘉靖年间,鹤庆太守马卿(字柳泉)曾编修<鹤庆府志>2卷.至崇祯年间,又由张懋敬、史实斋增修<鹤庆府志>2卷.但都早已散失无存.清代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由鹤庆府通判佟镇主修,邹启孟、李悼云执笔修成<鹤庆府志>26卷.  相似文献   

10.
陈国军先生《谫论〈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年代》一文,批评拙作《〈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及今奉改定年代小考》,误以拙作谓张思廉诗“戟尖不掉丈二尾”句出自《三国演义》,却避开了拙论真正的证据,属凿空之论。从传播学角度考证《三国演义》成书,是小说断代研究的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对推断小说成书下限最为适用。在没有“反证”出来之前,《三国演义》成书“元泰定三年说”是最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古典目錄之學,昉自漢季劉向、劉歆父子.漢成帝河平三年(前26年)劉向受命整理國家藏書,成<别錄>若干篇,為提要目錄之始;向卒,子劉歆繼承其業,成<七略>一書,為圖書分類目錄之祖,較歐西<萬象圖書分類法>早千餘年.<漢書·藝文志>曾簡記其缘由稱: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突出的尚理倾向体现出作者的人文情怀.这一倾向主要包括三方面的思想精神:以拥刘反曹的主题倾向表现出对封建君臣纲常的推崇和坚持;夸张地描写刘关张的结义,表现出对忠义的崇尚和弘扬;热衷对读者的谆谆教诲,表现出对于理学家道德说教传统的继承.上述思想精神内容的尚理倾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明初浓郁的理学社会思潮,以及这一思潮直接导致的尚理的生活风貌;同时也与通俗小说与生俱来的说教特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大理国梵像卷因出自宋代大理国描工(画师)张胜温之手,故称<张胜温绘大理国梵像卷>,又称<张胜温画卷>(以下简称<画卷>).<画卷>为纸本、设色、贴金,全长1635.5厘米,高30.4厘米.  相似文献   

14.
我在<讀書>雜誌發表<為啓蒙正名--讀蕭萐父先生的(吹沙三集)>一文以後,鄧曉芒惠賜了一篇極具理性力量、極富理論深度的批評文章--<啓蒙的進化>(載<讀書>2009年第5期),--作為對我的文章的回應.  相似文献   

15.
许斌 《大理文化》2002,(6):63-64
产生于宋代大理国大理地区的<张胜温画卷>又名<张胜温绘大理国梵像卷>,按李霖灿先生<南诏大理国新资料的综合研究>所刊图版,画卷中绘画部分计134幅,共描绘各类佛教形象628余貌,现存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据画卷释妙光跋文,为盛德五年(公元1180年)描工张胜温所绘.画卷据此而得名,流传于世.  相似文献   

16.
雜賦的名稱見於<漢書·藝文志>的<詩賦略>,大概傳承自劉歆<七略>. <詩賦略>把賦分為屈原賦、陸賈賦、孫卿賦和雜賦四類.雜賦類十二家,二百三十三篇,計有:客主賦十八篇.  相似文献   

17.
馬一浮先生著作、詩文、書信之整理始於1983年,中因遗稿搜集及經費問題數次停頓,至1996年始出版三卷本<馬一浮集>(下簡稱"馬集").①期間種種缘由,搜羅未能盡善,遗珠尚多.  相似文献   

18.
赵藩在清末民初的三迤人物中,既是政界要员,又是著名学者,就其政绩与学术文化贡献二者相衡,应该说各有千秋,皆有成就.但是翻阅云南地方文献,诸如方树梅辑录的<续滇南碑传集>中邓邦述所写的<文懿先生赵公传>、金天羽写的<文懿先生剑川赵公墓碑>;<续云南通志长编·赵藩传>;当今编纂地方志中的<赵藩传>等,一般多记其政治业绩,于学术文化之贡献涉及不多,不能不说是一种欠缺,现就从文献中知见的情况,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李志超 《寻根》2004,(4):59-71
在天文界,星占之业自先秦起有记录.从<史记·天官书>到<唐书>,几代天文志都表现星占是被官方重视的.唐代有两部书流传至今,一是李淳风作的<乙巳占>,一是瞿昙悉达的<开元占经>.唐宋以后,星占活动对军政大事几乎不再起关键性作用.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正史的天文志中,从南北朝开始,日食记录中占候的语言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20.
<大理行记>又名<南诏纪行>,是古代边疆行记中的名作.它和<云南志略>(残)是元代云南地方史志中流传至今者.因此,这部书就成为了研究元代云南地方民族史以及南诏、大理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史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