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介绍了企业债转股这一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指出债转股成功的关键是改善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同时指出要大力培育资本市场,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这一临时股东所持有的巨额股权变现提供积极的物质准备. 相似文献
2.
王江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1)
债转股是国家目前正在推行的一种旨在化解金融风险和降低企业负债率及财务费用负担的重大经济措施。企业陷入债务困境的根源在于治理结构的内在缺陷。债转股,即所谓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投资主体,将有关商业银行原有的不良信贷资产转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对企业的股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成为企业的股东,依法行使股东权利,参与公司重大事务的决策,但不干预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债转股的有效推行需要有健全的法制作保障。由于我国立法的滞后性,致使债转股的改革进程遇到法律障碍和法律空白。对此,笔者从法律角度加以颇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债转股是当前国有企业摆脱沉重债务负担 ,银行处置不良债权的重大举措 ,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选择。本文主要对债转股的一些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5.
夏静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9(6):40-43
封闭型债转股在运作中遇到了重重障碍。债转股以开放型为目标取向 ,实现与资本市场的对接 ,使债转股民营化 ,金融资产证券化 ,是实现债权债务良性循环和产融高效结合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洪保民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4)
债转股的直接原因是国有企业高负债率 ,而国有企业控制权结构与融资结构的错位即由于企业“所有者缺位”以及行政干预下的债权弱化 ,导致国有企业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和预算约束软化并存则是高负债率的根源。通过债转股完善企业治理结构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 ,同时只有将“债转股”与“股转债”结合才能有效地实现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7.
龚云峰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2,16(2):68-70
债转股是政府为了摆脱国有企业和银行的双重困境,解决债务问题的政策选择。但债转股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所面临的困境,如果处理不当,还会产生巨大的消极作用。本文就债转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邱俊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5(4):28-34
根据2003年3月2日《上海证券报资本周刊》报道,我国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又积累到1.8万亿元。大大超过了四大商业银行的自有资金。在财政部将为四大银行进行不良资产二次剥离的传言闹得沸沸扬扬之时,如何进行不良资产剥离,是政策性的还是商业性的;具体怎样剥离,是否债转股等一系列问题再次引起了经济学家和许多学的关注。本以MM理论为切入点,阐述债转股的意义,结合瑞丰公司案例,分别从企业、银行、政府的角度分析债转股的可行性,以此揭示债转股的一些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燕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0,22(5):21-23
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大动作,债转股对于盘活银行不良贷款,化解金融风险,转化企业经营机制,推进企业改革,解决企业货款拖欠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债转股决不是“天上掉馅饼”,也是不是“最后的免费午餐”,其艰巨性和负面影响亟待引起重视。因此必须提高金融管理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完善资本市场,建立和完善股权退出机制及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0.
近年我国实施的政策性债转股已陷入了一种困境,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由政策性债转股向商业性债转股转化.政策性债转股的困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当初预期的目标未能很好实现,转股后出现股东虚位现象.由于两种债转股存在较大差异,欲实现政策性债转股向商业性债转股的转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变政府在实施债转股过程中的职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资产管理公司向市场化转型,债转股的各个环节引入市场化机制. 相似文献
11.
马自俊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4):23-25
债转股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大政策。对于国有企业、国有银行以及国家政府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作为实现国有企业脱困目标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债转股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对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采取相应的对策;资本结构优化是国企债转股过程中及过程后都要面对的关键问题。因此对优化资本结构有必要进行全面考虑。 相似文献
12.
13.
14.
成康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2)
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债转股的活动在全国进行得轰轰烈烈,一片看好之声。本文对债转股的局限性和它可能带来的风险作了揭示,指出在实际操作中切忌一哄而上,绝不可把它当作国企解困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15.
朱建成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23(1):56-59
债转股是解决大量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及由此导致的大量银行坏帐、银企关系失范问题的现实选择。但是,债转股暗含的陷阱不得不防。规避风险,发挥其优势,必须科学认识,规范运作。 相似文献
16.
孙雅静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2):10-12
“债转股”是对企业不良资产的一种重组形式。“债转股”使银行加快不良资产的回收,化解金融风险,也为银行再贷款业务打开了通道。“债转股”也使企业摆脱了债务压力,增强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武晓云 《太原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2001,19(B12):12-13
债转股在制度设计上的完美并不代表现实操作的顺利,应正确地认识到债转股对大多数国有企业来说,只是提供了一个扭亏的机会和改革的环境,并非债务“大赦”,也不应演变成新一轮的逃废银行债务行为。 相似文献
18.
胡雪梅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5(1):84-87,91
债转股是无有效立法根据的前提下开始实施的,其诸多作法既严重违反我国许多现行有效法律的规定,也有违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对由此引发的两个深层次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改革必须依法而行的观点,并进而提出了有法不依的危害远甚于无法可依的论断。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