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江门五邑是全国著名侨乡,众多的侨刊乡讯是其一大特色。文章介绍了它的历史发展及鲜明特色,分析了其长盛不衰的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2.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始于周代礼乐文化的民族心理原型对于生活的第一次集中地艺术提炼,成为中国美学精神发展史中的一部标志性作品。《诗经》奠定了中国美学精神中的含蓄美、自然美和中和美的特质,渐次沉淀为一种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上升为我们的哲学思想观念,并最终浸润成中国文化伦理情怀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3.
《庄子》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一部关学著作,其中的美学精神对《二十四诗品》影响甚深。司空图不仅在其诗论中融入了庄子的“大美”概念,在审美方式上也强调心游、虚静、妙悟,与庄子精神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4.
当代美学和文艺学研究应当重视民族文化传统和美学精神的探源性研究,"易象通于比兴"论的美学研究即是对中华美学精神的探源性研究."易象通于比兴"论美学传统滥觞于先秦两汉,提出于魏晋南北朝、拓展于唐宋元明,而更为系统地理论化于清代,赓续与创新于20世纪中国美学研究之中,成为一个生生不息的中国美学理论传统."易象通于比兴"论贯通了中国古典哲学意象与诗歌审美意象,揭橥了《易》之象与《诗》之比兴之间的内在相通性."易象通于比兴"论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铸就了中国古代美学哲思与诗魂的统一,成为中华美学精神走向理论自觉与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5.
侨刊是由侨乡民间创办的非营利性刊物 ,公开向海内外发行 ,主要的受众群体身居海外的华侨游子。它以浓郁的故乡风情吸引思乡如渴浪迹天涯的游子 ,以传递乡音乡讯让侨胞及时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 ,并以贴心服务搭起海内外经济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 ,被华侨誉为能抵万金的“集体家书”和慰藉心灵的“精神食粮”。侨刊所表现的地方特色是由侨刊的性质、功能及受众的特点决定的。一、新闻的本土特征作为一份综合性的外宣期刊 ,侨刊所蕴含的思想内容是多元化的 ,而其表象则是对地方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的新闻性报导。侨刊以客观纪实的新闻笔触 ,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软实力逐渐上升到国家战略层次,文化是软实力的基础和核心。当前国内外局势表明,中国软实力需要一种刚健有为、积极进取的文化精神。然而美学作为文化建设的主要学科力量,却游离于这一任务之外。美学的研究现状出现两极化倾向:或仍对美学本体论争论不休,或关注二三级学科和流行趣尚。美学应担负起重振国民文化精神的责任。以《周易》代表的崇尚阳刚奋健的美学精神和近代至当代的中国文艺思想,为此提供了理论资源和现实经验。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初,王国维引进西方哲学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重新给予评价和研究。王国维首先在《红楼梦评论》中倡导宏壮、崇高的悲剧精神,从而打破了中国古典美学和谐的传统,其次又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中对西方美学作了必要的修正和补充,最后在《人间词话》中完成对中国古代诗词理论的新的阐释。王国维在引进西方美学的同时注意中西美学思想的融合和中国古典美学理论的更新改造,从而为中国近代美学的建立打下了第一块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8.
丁宗皓的散文集《乡邦札记》基本上都是写过去的日常生活的,但他没有把关注点集中在那些日常生活中的重大事情上,而是通过细节的雕刻和非典型事件的刻画来凸显其人类学上的意义。它赋予零碎的日常生活以典型的滋味,并从中挖掘其所蕴含的精神和心灵的高度,尤其是要从中挖掘出富有厚重感的文化深意。《乡邦札记》具有着巧妙的温婉的批判色彩,其柔韧的批判锋芒主要指向了伦理道德和所谓的现代性对传统文化的颠覆,尤其是在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怀念上有着特殊的表达。《乡邦札记》的语言灵动而自然,能激起我们对彼岸世界的期待和警醒,是对写作上技术主义的一种委婉的抵抗。  相似文献   

9.
在美学研究中有一种看法认为: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所提出和阐发的异化理论使美学发生了一个根本的改变,因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基础。我个人不同意这种看法。一、《巴黎手稿》中的异化论不能成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基础;二、《资本论》中的异化论概念是特定的历史概念,同样不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基础;三、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才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基础。因此把马克思主义美学归结为异化理论和提倡写“社会主义异化”都是错误的。下文即就上述三点略申鄙见。  相似文献   

10.
若“侨易现象”在其最基本的含义上指在异文化区域有过一定时间停留的主体,因其“侨”经验而发生精神之“易”的现象,那么“创作型侨易”则在“学习型侨易”“传播型侨易”等已经引起学者们关注的类型之后,成为一种新的值得研究的“侨易现象”类别。“创作型侨易”的主体为文学艺术创作者;其创作行为的原动力来自于异地经验引发的他我碰撞;其作品为主体精神变化的呈现空间。创作主体的异地经验非同于一般旅人的异地经验。在陌异感带来的兴奋或不适的后面,主体追问“异”之所在,并从“异”中获得创作的动力、灵感与材料。若以“创作型侨易”这一现象作为理论思考点,并以洛蒂、克洛岱尔与谢阁兰这三位有过远东经验的法国作家为个案,我们可以考察侨易经验与作品创作中异质文化因素的地位的关系,以及适合“创作型侨易”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美学史、文论史上,王国维是一位促使古典美学、文论向现代美学、文论嬗变的关键性人物。他总结、继承我国文艺创作的丰富经验和美学、文化的优良传统,吸收西方哲学、美学观点,融合中西,贯通古今,对文艺美学中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原理进行了超越前人的新的探讨。本文拟围绕《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等文本,对王氏在词学研究、《红楼梦》研究、戏曲史研究中所1体现、阐发的文艺思想——诸如境界说、解脱说、文艺进化观、自然7观、悲剧观、7比较艺术观等作一简要论述。 一 《人间词话》以传统的词话形式写成,书中阐述了王氏有关艺术理论的基本见解,可谓艺术通论。《人间词话》通行本上卷为王氏手自删定,最初刊于一九○八年《国粹学报》。《人间词话》在评析历代词家的基础上阐述的主要理论为: (一)“境界”是评论诗词的最高艺术标准  相似文献   

12.
威廉·莫里斯的《乌有乡消息》包含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这体现在莫里斯批判资本主义为了赢利的虚假需要而生产,主张为人的真正需要而生产;他主张扼制世界市场体系的无限膨胀,让市场回归属人性质;他塑造了健康漂亮快乐的乌有乡人物,构思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美的服饰、建筑。莫里斯的生态美学思想启示我们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要设定市场边界,满足人民的真正需要,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尊重自然规律,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追求美。  相似文献   

13.
本文章主要以研究20世纪早期俄侨报纸周刊为目的,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进行学习研究。同时,本人还列举出几份重要的报纸周刊进行阐述和学习,如《边界》《亚细亚时报》《歌剧和艺术》《音乐教育》《窗口》等。这些报纸周刊主要讲述了俄侨音乐家在哈尔滨的音乐生活和音乐贡献,进一步为哈尔滨音乐发展研究奠定了坚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勃兴的生活美学的视野中,文章选取作为生活美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休闲美学这一视角,重新审视了林语堂和他的名著《生活的艺术》,进而通过中西文化对比,凸显了休闲美学的丰富内涵:亲近自然,乐生达观,热爱世俗生活,追求缓慢闲雅的生活情致,提倡中庸和谐的精神。在当今西方文化大行其道,并时时对社会和个体的生命造成伤害的时代背景下,林语堂的休闲美学思想顺应了新的时代潮流,有利于维护人们的身心健康,显示出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苗族文化中有一种英雄崇拜的精神,它体现在苗族的口头文学、节日、服饰等方面,并表现出苗族以英雄为美、以抗争为美、以悲壮为美的美学特征,这种审美精神是其应对恶劣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生存繁衍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6.
"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具有二重性。"人生如梦"看似表达了一种世界与我的虚幻所带来的悲观情绪,实则在"梦觉无二"的二谛圆融中洋溢着传统人生美学的《庄子》乐观精神。"梦游人生"是"人生如梦"的内在要求与表达,是"梦游"这一审美体验的人生形式,同时,"梦"作为情结表现出了传统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17.
<正> 《野草》的艺术美,集中体现在它的悲剧性美学效应上,而它的悲剧性美学特征又主要是通过作品严肃悲壮的抒情主题和生动感人的意象系列体现出来的。《野草》是鲁迅那个时代的产物,同时也是鲁迅自身人格精神的结晶,它是一丛将作者的人格精神和思想感情的根深深扎进中国社会严酷现实的土壤里而生长起来的“野草”。  相似文献   

18.
叛逆性和创造性是支撑《野草》生命机体的两根强大支柱,构成了《野草》美学意蕴的内在机制。《野草》的叛逆性和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对传统叙事结构的改造;其次,体现在整个形象体系都洋溢着强烈的叛逆精神;再次,反映在极力肯定人的理性、使命和勇气方面。  相似文献   

19.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23(5):F0003-F0003
赵国乾,南京晓庄学院人文学院教授,河南许昌人,郑州大学文艺学硕士。赵国乾教授长期致力于现代美育理论、中国古典美学的研究,先后承担了《道家文化与中国诗学精神研究》等多项研究课颢。出版了《美育概论》、《现代学术视野中的中国传统美学》等著作,发表了《道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兴与中国诗学精神》、《畅神说与中国美学精神》等系列论文。多年来,赵国乾教授先后开设过“文学概论”、“美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他教书育人,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他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悉…  相似文献   

20.
数学文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大亮点。从课程论的角度讲,数学文化由数学知识和数学观念两部分组成,其中数学知识包含数学命题、数学语言、数学方法和数学问题等;数学观念包含数学思想、数学精神、数学意识和数学美学等。《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文化的渗透提出了明确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了数学文化的内涵,以及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原因和渗透数学文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