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个少年名叫李密,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皇帝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随即免了他的职。李密并不懊丧,回家后发愤读书,因以放牛为生,故常坐在牛背上读书。  相似文献   

2.
罄竹难书     
达屿 《初中生》2013,(22):15
隋朝末年,李密曾做过瓦岗山反隋义军的首领。李密少年时代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职。李密并不懊丧,回家后以放牛为生,常坐在牛背上读书。有一次,李密听说名士包恺很牛,就前去向他求学。李密骑上一头  相似文献   

3.
牛角挂书     
《红领巾》2009,(1):8-9
隋朝时,李密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隋炀帝认为他不太老实,就免了他的职。但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心做个有学问的人。  相似文献   

4.
有教师在讲到隋末农民起义英雄李密时.引用传统蒙学读物《三字经》中的“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来充实李密的形象。“如负薪”指汉代人朱买臣一边砍柴一般读书.这没有疑问。但不少版本的《三字经》却将“如挂角”解释为“李密给人家放牛.他把书册挂在牛角上,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则大有问题。  相似文献   

5.
大凡学识渊博之人,都勤奋读书,尤其是古人,在这方面给我们留下了不少典范,并传为佳话。下面我就给同学们讲几个勤奋读书的故事。牛角挂书唐代李密听说包恺在缑山,前往拜访。他骑着牛,在牛角上挂上一卷《汉书》,边走边读。越国公杨素在路上见到他,拉着马缰绳从后面跟着他,说“:什么书让你勤奋到这种地步?”李密说是《项羽传》。杨素于是与李密谈论,认为他是奇才(见《新唐书·李密传》)。后来用“牛角挂书”比喻勤奋读书。囊萤映雪这是由两个故事组成的典故。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映雪:利用雪的反光。利用口袋里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在夜间读…  相似文献   

6.
陈晓星 《成长》2007,(4):23-24
“罄竹难书”这个词被中国人使用已超过千年,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旧唐书·李密传》记载,隋末李密起义历数隋炀帝十大罪状:“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为: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正>李密的《陈情表》幸运地被南朝梁萧统编入《文选》,一篇佳作得以保全,而作者李密也以《陈情表》名传千古。这样的结局对李密来说,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当初李密写《陈情表》是迫不得已,他正处于忠孝两难、进退狼狈之境。李密向谁陈情呢?向晋武帝司马炎请求"辞不就职"。他"少仕伪朝(蜀国)",新朝——西晋建国后,地方官员"察臣孝廉""举臣秀才"、中央政府先以"郎中"后以"太子洗马"征召,李密都"辞不赴命"。不难  相似文献   

8.
读《陈情表》不流泪谓之不孝,这是当今世人给予李密的孝的高度评价。而我却认为李密给晋武帝写《陈情表》另有一番“隐情”。“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很好的表达了李密及其祖母孤苦无依的生活;“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深刻地描绘出祖母的生命垂危。然而在此窘迫的生活下,李密却自视甚高,太守、刺吏先后推荐他做官,以至后来皇上下诏书,郡县、州司逼迫他做官,李密都一一“谢绝”,并冠冕堂皇地指出是为了照顾祖母。我不免疑惑,他若真的孝顺,为什么不待做官后,用所得俸禄请人照顾祖母?或者利用为太子办事的职权将祖母接到身边照…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很久以前读过贵刊1954年第3期登载的方若生《论李密在历史上的作用》一文,想发表几点意见.我认为这是一篇为反革命阴谋家李密出卖隋末瓦岗农民起义军的罪行回护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方若生先生为讴歌李密而散布的一些思想观点,都是十分错误的.第一,李密出身于三世"皆知名当代"的贵族官僚大地主家庭,其父李宽是隋上柱国蒲山公,所以当李密还在青年时即得父阴而为左亲侍,环立于隋炀帝的殿阶之下了.后来他结识了尚书令越国公杨素与其子杨玄感,并参加了杨玄感的起兵.这次起  相似文献   

10.
刘绍棠先生在《师恩难忘》一文中写道,他在小学上语文课时,田老师一边教课文,一边给孩子们讲故事,四年讲述了一千多个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田"播下了文学的种子"。今天,小学语文资源比刘绍棠当年读书时已多了几十倍、几百倍,我们能像田老师那样,持续不断地用中华民族的母语故事慢慢浸润孩子的心灵呢?  相似文献   

11.
《西地平线上》是苏教版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专题中的篇目,笔者对照原文,发现在第四段与第五段之间少了这样一个片断: 作背景的这棵西行路上的树,亦是一棵大有讲究的树。它叫左公柳。一百多年前,左宗棠率领他的三千湘军子弟兵,一边栽树,一边望乡,一边抬着一口棺材前往新疆。他去新疆走了八个月的时间,而在他身后,从西安近郊的凤翔县东湖起,直抵新疆的伊犁,路途上便留下了两行树木。  相似文献   

12.
学校里,同学们都叫他小富翁。你一定觉得奇怪吧,猜测他一个读书的学生哪里是什么小富翁,是不是他一边读书一边做生意发了财?做生意他倒没有,但他确实一边学习一边从事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获得了很大的  相似文献   

13.
一 听过于永正课的人都说,于永正有一股子灵气,“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举手投足都有戏。他教《燕子》,一边引导着拳生读书,一边在黑板上画画,学生把课文读懂了。他的“燕子展翅图”也画完了。学生们瞪大了眼,听课的老师啧啧称赞;他  相似文献   

14.
李密《陈情表》是魏晋时期一篇有名的骈文。全文不足五百字,却字字真切,句句哀婉,其“乌鸟私情”,终于打动了皇帝(晋武帝),使他收回了诏令,同时,也使李密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得以缓解。究其原因,是《表》所陈述真情中蕴含的“名节”起了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名非常另类的职校生,一边读书,一边利用所学的知识办企业,他不但把自己拥有的四个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使自己身价百万;更让人钦佩的是,小小年纪的他还用自己挣来的钱一直资助着十余名贫困学生。近日,当这一消息在巴蜀大地经媒体披露后,社会人士褒贬不一。教育界不少专家不得不承认:李强独特的自育方式(读书创业并举)是对“中国式教育”(先读书后创业)的严峻挑战,更是“人才培育”上一次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6.
谢燕娇 《初中生》2008,(6):47-47
学校里,同学们都叫他小富翁。你一定觉得奇怪吧,猜测他一个读书的学生哪里是什么小富翁,是不是他一边读书一边做生意发了财?做生意他倒没有,但他确实一边学习一边从事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获得了很大的乐趣,也因此获了几回奖,奖金算起来有几千块。你看,这不是个“小富翁”吗?  相似文献   

17.
正清代林云铭《古文析义》对李密的《陈情表》有如是评价:"纯是一片至性语,不事雕饰,唯见天真烂漫。"似乎有道理,但拒绝皇上任命的表文真能做到不事雕饰,还能做到天真与烂漫吗?师:这篇《陈情表》是李密第一次向晋武帝陈情吗?能不能在文中找到相关依据?生:不是。因为第二段有这么一句话:"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一个"具"字说明李密曾经向皇上详细地报告了一次推辞不做官的原因。师:非常准确,我们对李密第一次详细报告的  相似文献   

18.
李密本是蜀国的尚书郎,蜀亡后,退居乡里。公元267年,晋武帝司马炎征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想出来做官,但又担心晋武帝怀疑自己心念旧朝而招来杀身之祸,于是写下了这篇《陈情表》,向武帝表明自己不愿为官的心意。史载司马炎读后感叹"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不仅同意他暂不赴诏,还"嘉其诚,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李密是怎样表明自己的心意并让晋武帝心中满意的呢?靠的是他那高超的"陈情"艺术。  相似文献   

19.
名人读书     
毛泽东“不动笔墨不读书”毛泽东在学生时期作文就很出色,他的文章常被同学们传诵。据史料所载,毛泽东读书总是一边读、一边注、一边抄,然后写笔记、评论。这样,既读得有深度,又练了笔。一次,他读《伦理学原理》,对全书用墨笔逐字逐句地圈点,还打上单线、双线、三角叉子等符号。这本书十来万字,他写的批语  相似文献   

20.
听过于永正课的人都说,于永正有一股子灵气,“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举手投足都有戏。他教《燕子》,一边引导着学生读书,一边在黑板上画画,学生把课读懂了,他的“燕子展翅图”也画完了。学生们瞪大了眼,听课的老师啧啧称赞;他教《壁虎》,临近结束时,他突发一问:“课就上到这儿了,最后,我还想了解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