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徐萍  龙桂柳 《山东教育》2001,(1):117-117
鲁迅先生的日记,每到岁末,总附有一篇书账,详细记录下他当年所买书籍的种类、册数、费用,算是一种别开生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3.
《鲁迅日记》里记载有许多日本医务人员的名字。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对这些日本医务人员的生平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鲁迅日记在鲁迅身后的命运,构成“鲁迅”命运的一个侧面。鲁迅日记初次发表,引发读者对其中所呈现的鲁迅形象的不满;鲁迅日记被1938年版《鲁迅全集》失收,为1922年全年日记的丢失埋下了伏笔;鲁迅日记简约的文风,为后来者在日记内容的阐释方面,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6.
本文涉及一个新的话题,考察了现代书话对于鲁迅的记述,大致包括了生活中的鲁迅与作为版式设计家和美术家的鲁迅两方面,从另一侧面考察了鲁迅的精神世界、艺术活动和创作史迹。  相似文献   

7.
人们对于鲁迅的著书立说颇为喜爱,做了大量的欣赏和研究工作,而对于鲁迅的生活日记则不是那么关注,鉴赏和探究都比较少。因此,我要在这方面来谈谈自己学习鲁迅日记之后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于鲁迅的著书立说颇为喜爱,做了大量的欣赏和研究工作,而对于鲁迅的生活日记则不是那么关注,鉴赏和探究都比较少。因此,我要在这方面来谈谈自己学习鲁迅日记之后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9.
鲁迅是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爱读书,善读书,文章介绍了鲁迅的读书生活,分析了由此引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野草》与周作人的《雨天的书》,这两部作品集都写于五四退潮时期,都是时值二人在创作上需要新的调整蜕变时期,给予后人瑰丽的精神财富。本文就创作体式、创作手法,以及其中所体现出来的审美品格、精神品格、心理追求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肖宗六 《湖北教育》2003,(23):19-19
粗读《鲁迅日记》后,我产生了一些疑问。例如1922年的日记为何失落?为什么鲁迅的日记写得如此简单,只记一些生活琐事?日记中只记生活琐事有什么意义?我们从《鲁迅日记》中学习什么?这些疑问,我只好自己来回答。  相似文献   

12.
《史记》中的礼仪思想在部分本纪、世家、列传中都有体现,在八书中的《礼书》《乐书》中更多一些。其中《礼书》对礼学思想做了系统阐述。文章重点分析了《礼书》中司马迁关于礼仪的产生、礼仪的内容、礼仪的特点和礼仪的功能,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建立礼仪文化自信、提升民族礼仪形象、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儿童教育家。他有丰富的教育实践,并用犀利的笔锋批判了封建的旧式教育,发表了很多教育主张,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育思想,特别是对于儿童的教育,他的很多文学作品也正体现了这一点。本文通过解读他的小说中的儿童形象,以管窥其教育理念,并探寻对当代儿童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数学作为实用学科,却在当今教学中遭遇瓶颈,教学的机械化、理性化阻碍了数学的生活化、实用化,美国通过在数学教学中实行"数学日记"法,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意识,也使得数学教育质量得以提升,这对于处在素质教育实施阶段的中国借鉴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5.
16.
相比较于对鲁迅小说、散文、杂文等文体汗牛充栋的研究,《两地书》的研究则略显不足。《两地书》在1933年出版后,文学界出现了一些评论文章。这些文章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算作学术研究,更多的是一种读后感,一种直观的、感性的喜恶,还没有上升到深层的学理分析。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才陆续有《两地书》的研究文章出现,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这才使得《两地书》的研究呈现广泛而深刻的研究格局。各方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鲁、许的爱情见证;资料研究;原信与《两地书》的比较研究;编辑作品还是合著作品以及专著研究等。这些研究从不同侧面分析和挖掘《两地书》所涵盖的独特价值,对丰富和深入鲁迅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两地书》是鲁迅和许广平爱情的见证,字里行间透露了鲁迅的人生哲学。他们的爱情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萌芽期的暧昧甜蜜到挫折中的相互宽慰,最后归于平淡生活中的相濡以沫。二人的结合并非偶然,而是因为精神气质的相通,他们都拥有直面人生的勇气、智慧和韧劲,深深懂得彼此,珍惜对方。  相似文献   

18.
此文是对笔者以《示众》为契机摄取到的关于《呐喊》、《彷徨》一种意义结构的补充论证,笔者认为,在“沉默鲁迅”的《怀旧》以及日记(1912年至1917年)中同样可以看到在《示众》和《呐喊》、《彷徨》的其他作品中存在的一种意义结构,即《呐喊》、《彷徨》富于层次地呈现着鲁迅审视下的20世纪中国现实——一个“生民苦难—社会黑暗—生命虚无”的世界。笔者认为鲁迅的这一思想建构虽则显露在他1918年后的文本中,但却生成于鲁迅的“沉默”时期。  相似文献   

19.
《日记故事》是明清时期流行于民间的一部蒙书,讲授了300多个故事,在当时影响很大,而今日已很少提及。今存《日记故事》的版本署名不一,多为虞韶,然所属朝代却又混乱不堪,有的记为元代,有的记为明代。据史料、方志、书目考证,《日记故事》作者确为虞韶,宋末元初福建建阳人。  相似文献   

20.
救救孩子”是鲁迅对改变受传统封建礼教压迫的孩子命运的呐喊,家庭教育思想是鲁迅教育思想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本文从鲁迅家庭教育思想中的儿童观、目的观、教育的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并针对当前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和误区,谈谈鲁迅家庭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