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典是一种修辞手法,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用典"为"事类",用典既具有"寄意"的作用,还可以增加文章的形式美,使之更富艺术性和感染力,而且符合当时社会审美趋势。《文心雕龙》中几乎每篇都涉及到用典,用典定篇名、用典阐述定义、用典阐发观点、构成论据以及用典总结全篇,可见用典也体现了《文心雕龙》"体大虑周"之特征。据典之法多样统一,主要表现为"言典"和"事典"。  相似文献   

2.
于文斌 《教育文汇》2012,(1):47-48,44
《大学》是儒家经典的经典,是和《论语》《孟子》《中庸》相并列的"四书"之一。朱熹主张读"四书",当先读《大学》。这是因为《大学》外有"规模之大",内有"节目之详",规模有"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之"三纲领",且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八个条目(简称"三纲八目")。  相似文献   

3.
黄侃作《文心雕龙札记》,依傍《文心雕龙》原义,对"位体定势"之术进行了深掘,虽囿于个别篇章而未成体系,但其对"体"与"势"的具体阐释,已颇具灼见:论"文之体",以"大体合六义"而言明写作有一定之规;以"八体并陈"言明风格作为一种文坛现象并陈,并无轻重高下之分;论"文之势",辨析了"势即法度",举"文有三势",从"体势相...  相似文献   

4.
罗海燕 《学语文》2012,(2):60-60
是"暗度陈仓",还是"暗渡陈仓"?字典家族中也出现了百家争鸣。为了弄清这一词语,我不妨做一回"书架上的老鼠",咬一咬嚼一嚼这个词!我查阅了30多部字典,有的是"暗度陈仓",如:《辞源》、《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有的是"暗渡陈仓",如:《汉语成语字典》、《中华成语词典》、《中华成语大词典》等。更有"度"、  相似文献   

5.
"道"是中国文化的产物,它既是宇宙本根,又是价值本源;既属于精神,又具有物质属性。《文子》承袭《老子》之道论,明确指出"道"即"一",更为清晰地揭示了"道"和"一"作为空间的中心与时间的起点这一含义;同时《文子》援"气"入"道",有效解释了"道"生万物的疑问,对《淮南子》最终解决矛盾的"道始于一"的思路有着很强的启示意义。《文子》之道论在道家思想发展史上占据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6.
《孔雀东南飞》是汉代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全诗共达一千七百多字,属"杂曲歌辞",最早见于陈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作者为"无名氏",郭茂倩《乐府诗集》载此于"杂曲歌辞",合题为《焦仲卿妻》,后人一般以该诗第一句"孔雀东南飞"起兴趣题。《孔雀东南飞》运用了很高的艺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今本《益稷》"懋迁有无化居"句当在"化居"之前断开;《益稷》"在治忽"历来异文众多,当依《汉书.律历志》作"七始咏";《益稷》"朋淫于家"本或作"风淫于家";《高宗肜日》"天既孚命",汉石经作"天既付命",汉石经"付"为本字,今本作"孚"者为借字;今本《康诰》"殪戎殷",汉石经作"壹戎殷",当以后者为宜;《尚书.武成》"一戎衣而天下大定"释为"一着戎衣而天下大定"为牵强附会之词,应理解为"一次用兵伐殷而天下安定"。  相似文献   

8.
对《孙子兵法·行军篇》题解的五种观点进行了探讨和批评,指出"行军"便是"执行军务",具体而言就是"执行指挥职务"。因此,《行军篇》是孙子写给战役或战术指挥员的战地指挥条令,且是国际军事史上最早的战地指挥条令,是实用型军事著作的鼻祖。之后依照条款式应用文写作中"章断条连"的写法,对《行军篇》原文进行现代汉语翻译,从而更为直观地证实了其作为战地指挥条令的判断。按照这种判断对曹操将"取人"注为"厮养足也"的观点进行了批评,指出"取人"有"正确运用兵力"与"教化、管理好士卒"两层含义。  相似文献   

9.
《牡丹亭》以理想的"情"与现实的"理"的矛盾冲突,组织戏剧冲突,幻化出许多浪漫主义的情节。"惊心动魄"、"巧妙叠出",闪耀出理想的光辉,达到了"情真境幻意趣生"的艺术效果。《牡丹亭》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杰作。  相似文献   

10.
清人潘克溥编《诗经说铃》犹如一部"诗义大全"。首次立论"诗教肇于唐虞之世";发明诗旨,强调诗教;从"诗无达诂"的思想出发,汇集了汉代《诗序》以来至清代嘉道年间前贤时修说《诗》的思想言论,分类胪列为"正说"、"辅说"、"汇说"、"异说"、"附说",在这些分类取舍之间透射出个人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论语》中关于孝的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孝亲"、"敬孝"、"行孝"的孝论体系中,这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而言,具有重要伦理意义。重新审视经典中的"孝",挖掘其根本性意义,无疑会给今天的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见风"是否要"使舵"成语"见风使舵",据《辞海》(2002年版)释义:"比喻相机行事,随机应变,亦作‘看风使舵'。现多用作贬义。"作文《"见风"是否要"使舵"》对成语"见风使舵"的语义有自己的理解。文章认为"见风使舵"有褒有贬,不能一概而论,关键要看"见"的是什么"风"。如果见"好风"而"使舵",那是"随机应变",当褒;如果见"恶风"而"使舵",那是"同流合污",当贬。褒贬有别,"见风使舵"应有此二解。且读该文:  相似文献   

13.
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明清传奇的瑰宝,也是中国昆曲的第一代表作。鉴于《牡丹亭》问世四百年来尚未有人对剧作进行过每出详尽的评析(今人黄竹山评注本有每出"短评"、赵山林有选评本),我们不揣谫陋,试做"出评",欲通过微观的评析审视全剧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以表达我们对汤显祖和《牡丹亭》的理解与评价。  相似文献   

14.
我们熟知的朱自清先生,以散文见长,《春》《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真挚、深厚、清幽"(语出叶绍钧《朱佩弦先生》)。对这些名篇的各版本解读累现报端,可谓"前人之述备矣",而收录在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写景抒情散文——《绿》,却鲜有探究、发声者。究其原因,或在于《背影》《荷塘月色》等篇目情景、事理结合得疏密有致,研读者颇能感受到种种情思、理趣,进而作阐释、生发;小品类的散文《绿》,状难摹之景,抒单纯之情,主题不丰润,手法显单一。  相似文献   

15.
乐铄 《语文知识》2011,(2):24-28
《人间喜剧》喜写物质世界,比《人间喜剧》早了近百年的《红楼梦》也重视写"物",并且种类、数量更多更丰富,举凡衣食住行,与世俗生活密切相关之物,应有尽有,完全可称《红楼梦》重于、也胜于《人间喜剧》写"物"。《红楼梦》中的"物"能反映封建末世贵族之家经济制度、富贵奢华、封建等级关系及其衰亡,并起演示人物性格的作用,与《人间喜剧》中的"物"一样,也是一种"环境",是恩格斯所述"典型环境"中的物质环境部分。  相似文献   

16.
《家》、《憩园》、《寒夜》是巴金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三部家庭题材小说。这三部小说的叙述角度经历了全知叙事→"第一人称"限制叙事→"第三人称"限制叙事的转换。随着叙事角度的转换,叙述者和文本中艺术世界的关系也逐渐拉近,从对故事中悲剧事件的"掌控者"变为悲剧事件的"观察者",最后又成为悲剧事件的"亲历者"。这种转换表现出巴金悲剧性生命体验的逐步深化。  相似文献   

17.
《肉蒲团》多攀附化用儒家经史以为小说。其写"未央生"与艳芳、权老实夫妇故事等分别取法《诗经》中《庭燎》《氓》与《静女》诸篇,表明《诗经》是《肉蒲团》思想与艺术取法的重要参照或对象。作者的用心虽在籍以坐实其自道是书之作得力于"经史"处甚多,以可与"经史"并观为小说加一层保护色,但其把当时最下流与最上位两种文本揉为一体的写法,一定程度上颠覆了《诗经》内容的庄严性,同时是以小说形式对《诗经》写两性关系内容的另类诠释,可以启发人们对小说中色情描写尺度的思考,值得《诗经》学者引为参考。这一写法在前此小说中似无先例。鲁迅说此书"较为出类",大概也包括了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严羽《沧浪诗话》所言学诗"妙悟"的途径是"熟参",即对历代诗歌作品反复地"吟咏"或"讽咏",由此获得对汉魏晋盛唐诗歌"高古本色"的感性认识,而其"高古本色"内涵主要在于情感性(兴趣)和音乐性(音节)的统一。严羽关于诗歌"吟咏情性"的定义,即隐含"感动激发人意"的趣味和"一唱三叹之音"的音韵两方面。严羽《沧浪集》中大量拟古的作品为《沧浪诗话》的诗学旨趣提供了强有力的旁证。而在严羽诗学影响下的明代前后七子,其复古思潮也明显表现出恢复诗歌音乐性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吕乐彬 《中国教工》2014,(12):15-15
教育引导教职工在实际工作中按照《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去做,从我做起,依法从教。把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与跋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与自身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引导教师遵守与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做敬业、友善、诚信的好公民。  相似文献   

20.
来稿须知     
本刊于1999年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进入"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基础知识设施工程(CNKI)",执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请作者依此规范对来稿进行相应处理。文稿结构形式如下:篇名,作者署名,作者工作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