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海成  沙武田 《寻根》2007,(2):34-38
马克·奥利尔·斯坦因(1862~1943年),世界近代文化史上著名的探险家。1862年11月26日,斯坦因出生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人家庭。虽然他的父母都是虔诚的犹太教徒,可是为了儿子的前程,却让他专门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  相似文献   

2.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一个个生命诞生又消亡。后人只能从物古迹中追寻祖先的痕迹。或许是原始的亲和力使然。或许是对生命的尊重与理解。几乎每个人对物都有种天然的情感。一件物就是一条纽带。传承了血缘也连接了地缘。敦煌经卷、《女史箴图》、昭陵六骏……这些名词总让人想到中国。漫长的时间并没有隔膜情感。我们在书本里知道了它们,在血脉中感受到它们。  相似文献   

3.
LEA  WU  吴钢 《中外文化交流》2009,(3):50-55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现存最大的石窟艺术宝库,其中完好保存的数百个洞窟的壁画和彩塑精美绝伦。1900年,小道士王圆篆在石窟的墙壁上偶然发现封存已久的藏经洞,洞内堆积大量的写卷、绢画、画幡等。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为揭开敦煌神秘的历史文化打开了一扇大门。  相似文献   

4.
李正宇 《寻根》2001,(2):102-104
敦煌遗书S.3835号卷背,抄有一组形式奇特的字,转录于下:  相似文献   

5.
刘全波 《寻根》2009,(6):48-58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到亚洲腹地探险的热潮,各种名号的探险队、考察队开始在我国西北地区(古丝绸之路沿线)肆意地探险和寻宝,大量文献和文物被发掘并掠夺到世界各地,尤其是敦煌吐鲁番文献,从一开始就被各国探险家所瞩目,  相似文献   

6.
刘全波 《寻根》2008,(6):48-58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到亚洲腹地探险的热潮,各种名号的探险队、考察队开始在我国西北地区(古丝绸之路沿线)肆意地探险和寻宝,大量文献和文物被发掘并掠夺到世界各地,尤其是敦煌吐鲁番文献,从一开始就被各国探险家所瞩目,成为他们争夺的焦点。下面我们就主要介绍一下英、法等几个国家的探险活动及由此造成的敦煌吐鲁番文献的海外流散状况。  相似文献   

7.
巴黎时间2月25日20时,中国圆明园流失文物“12生肖兽首”的鼠首和兔首铜像分别以1400万欧元的高价被神秘人电话拍走。 2008年7月,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发布公报,将于2009年2月举办“伊夫·圣洛朗与皮埃尔·贝尔热珍藏”专场拍卖会,拍品包括在战争期间被英法联军劫掠并流失海外多年的中国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  相似文献   

8.
9.
敦煌阴氏族源与郡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学勇 《寻根》2004,(4):96-100
随着敦煌文献的公布,我们了解到敦煌地区有大量的豪强右姓,其中有张氏、曹氏、阴氏、索氏等。敦煌阴氏在莫高窟开有大量的家窟,可知作为大姓的阴氏在敦煌地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敦煌阴氏之族源、郡望历来众说纷纭,前辈学者对阴氏的研究也仅是涉及一点而未做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古往今来的物艺术品浩如烟海,要鉴定真伪,准确断代,评定价值,绝非易事,物艺术品鉴定至今仍属一门甚不完善且长期无重大进展的学科,也是困扰物艺术品市场的主要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图书馆的国际交往中,国际敦煌学项目(IDP)是一个重竿录要项目。说到该项目,便不能不提起百年前的敦煌。20世纪初,湖北麻城人王圆因生活所迫出家,几经周折到敦煌当了道士,成为莫高窟下寺的住持。当时千佛洞已荒芜百年,有的洞窟甚至已被流沙掩埋。王圆四处募捐,当其手头宽裕后,雇人清除了16窟甬道中的积沙,后又雇一姓杨的专门抄写经文。杨某偶然发现墙壁有空洞声,两人遂挖通墙壁,发现这里竟是一座小石窟。里面的经卷、佛幡、铜像和文书不计其数,堆满石窟。这一天是1900年5月26日,一个埋没达950年的神秘洞窟,被发现了。对比敦煌手卷与…  相似文献   

12.
杨学勇 《寻根》2005,(4):19-22
我们一般所认为的“百家姓”中的诸姓,如赵、钱、孙、李等姓,实质上按姓的本意来说只能叫作“氏”,而不能称为“姓”。姓的成因只有一种,即“女生为姓”(郑樵《通志》)。真正意义上的姓(古姓)是不多的,见于《春秋》的有22个,顾炎武说:“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  相似文献   

13.
陈文平 《寻根》2001,(1):53-54
旧中国。由于各种原因流失海外的物珍宝数量浩如烟海。不可胜数。这些珍贵的中国物。现为各国公、私博物馆及私人收藏家所藏。很多是国内读及研究难于接触和见到的。为使这些国宝不致永远埋没异国他乡。陈平先生近年来对流失海外的中国物旁搜远绍、追踪问迹。在祖国物劫难史的研究中取得了显成果。本刊约请陈先生按照国别。就其掌握的资料。简略地介绍一些流失的物珍品。从本期起连续刊载。  相似文献   

14.
2月25日晚,在法国巴黎“伊夫·圣罗兰与皮埃尔·贝杰珍藏”专场拍卖会上,国际艺术品巨头佳士得公司不顾中国政府的反复交涉和中国民众的强烈抗议,执意将两件1860年英法联军自圆明园掠走、流失海外辗转多年的鼠首和兔首铜像现场拍卖,并分别以1400万欧元成交。由此,再次引发人们对中国文物流失与追索问题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5.
敦煌石窟壁画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艺术技巧之精湛,堪称稀世之珍。敦煌壁画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七类:一、佛像画;二、佛教故事;三、传统神话题材;四、经变画;五、装饰图案;六、佛教史迹画;七、供养人画像。  相似文献   

16.
陈文平 《寻根》2001,(6):93-93
说到流失瑞典的中国国宝,就不能不提到斯.赫定。一八六五年,斯.赫定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一个半犹太血统的知识分子家庭。从一八九О年至一九三五年,斯.赫定曾先后五次进行中亚探险,几乎走遍中国新疆、甘肃、西藏数省。一八九六年初,他在和田东部  相似文献   

17.
王颜 《华夏文化》2005,(3):19-21
占梦是传统的术数内容之一,是古人解释梦象吉凶的一种占卜之术,因而学界把解梦之类的著作统统归入术数类。在术数中占梦可能是最丰富的一种。据《周礼·春官》记载,在周代时已设有专门负责占梦的官员。此书还将梦分为六种类型,即正梦、噩梦、思梦、寤梦、喜梦与惧梦。《汉书·艺文志》说:“众占非一,而梦为大”。可见古人对占梦的重视程度。从西汉至南北朝以来,有关占梦之类的作品不断涌现,至唐代时已经非常丰富了,仅正史的《艺文志》中就著录了不少此类著作。然而流传至今的唐代占梦著作非常稀见,而敦煌文献中却有比较丰富的庋藏,从而使我…  相似文献   

18.
卢博文 《寻根》2011,(4):82-89
今年5月,年近九旬的现任台湾“河南省运台古物监护委员会”主任委员的卢博文先生拜访本刊,并送交一份《河南省运台文物经过与现况》资料。详谈之余,始了解原来有一大批河南文物精品从1937年为避战乱,先运至汉口,再运至重庆,最后运至台湾的数量、经过以及这批文物在台保管的现况。如若没有卢先生等豫籍人士的辛勤劳作,  相似文献   

19.
在革命老区——遵义这片热土上.从咸同起义到辛亥革命直至抗日战争.多次发生轰轰烈烈的重大革命事件.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仅抗日战争时期保留下来的重要革命史迹即有浙江大学湄潭旧址、桐梓天门河水电厂和桐梓海军学校旧址。这些富含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抗战物保存至今.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20.
吕德廷 《寻根》2010,(2):48-51
<正>画押是在公文、契约或供词上签署自己的名字或画记号,表示认可文书的内容。顾炎武《日知录·押字》(卷二十八):"所谓署字者,皆草书其名,今俗谓之画押,不知始于何代。"虽然我们对于押字的起源不能确定,但可以肯定在唐代已经出现了。敦煌文书中存有大量唐及五代文书,许多公文、契约文书都保留了那段时期的画押。敦煌地区的签字画押应该是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