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而且是衡量艺术作品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传神”在艺术作品中主要用来比喻艺术作品的形神兼备,是衡量艺术作品好坏的另一个重要标准。因此,“意境”与“传神”是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努力追求的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2.
在油画创作中,“格调”实实在在地存在着。我们的创作构思和表达手段,以及从我们的油画作品中传达出来的思想、观念、感情和趣味,都无不体现出某种格调。“格调”的范畴很广,不但可以反映在油画艺术作品中,而且涉及油画艺术作品的时代性、民族性和艺术家的个性以及创作,欣赏等多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善”作为艺术审美的哲学基础中的一部分,在中国艺术作品中时有体现。本文以艺术的技巧、内容、艺术家的人格等方面阐述“善”在艺术中的渗透,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艺术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普列汉诺夫曾经指出:“很美地画了一个老人”和“画了一个很美的老人”是截然不同的。“很美地画”出来的作品,是为了满足人的审美需要而创作的,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因而是艺术作品。而画一个“很美的老人”,却并不一定是创作了一件艺术作品,因为老人很美,但也许画得并不美。借此,我们可以理解,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它不仅仅是某种技巧的产物,也不仅仅只是合乎人的感官审美要求的美的形式,而是传达了艺术家特有的审美经验的作品。艺术作品的主要价值是审美价值,这是必然的。因为从艺术家的…  相似文献   

5.
荣格是继弗洛伊德之后从无意识心理学角度研究人类心灵和文化现象的重要理论家之一.荣格从集体无意识心理学出发对艺术作品的本质、艺术创作、艺术家、艺术的救赎功能乃至艺术的本质所做的思考,解答了艺术活动的非理性特征、艺术作品的经典性、艺术家的地位和艺术的功能等基本问题,这些文艺思想的创造性和启发性标志着心理学、美学一定层面的深度和广度.荣格对美学的一些基本问题的独到论述不仅视角新颖,而且从心理学上深化了对文学艺术基本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心理分析批评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建构起来并不断发展的艺术批评模式。它是把现代心理学知识与艺术批评结合起来,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解读评价艺术作品,分析艺术现象的一种批评形式。伊格尔顿认为心理分析批评可以“研究作品的作者、作品的内容、作品的形式结构、或者读者”①。心理分析批评的中心点是心理,主要是无意识领域的本能、欲望。由于以本能、欲望作为批评的中心点,心理分析批评在我国长期受到歧视,随着心理学与生理学的发展,无意识领域越来越被人们所注重,心理分析批评也逐渐被人们理解。尽管心理分析批评家们都以无意识领域中的本能、欲望作为批评的切入点,但各自在批评中形成的批评模式是有区别的:或者是通过艺术家的心理联结艺术家与艺术品;或者是通过艺术品中的人物的心理联结艺术品与读者;或者是通过读者的心理联结读者与艺术品。于是心理分析批评可归结为三种批评模式。 从艺术家到艺术品的批评模式  相似文献   

7.
人们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看到那些着墨很多、画面拥挤的作品时往往并没有太多的美感.而是一种压抑和累赘:相反那些留有适当空白的作品,反而给人“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的艺术效果。这就是绘画艺术中的“空白”表现手法,画家称之为“留白”。“空白”作为艺术家创作时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它能使艺术作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中国艺术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审美概念。大凡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创作的作家、艺术家,无不在自己的作品中追求意境美。反映在传统山水画创作上,一方面,山水画的创作是“意”对“境”的改造———意中之境(艺术作品),另一方面,艺术作品(意中之境)是时代特征与画家个性特征的结晶体。  相似文献   

9.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个人的白日梦”。通过分析简.爱的“白日梦”———三幅画,揭示简.爱的深层意识,认为它是简.爱对其生存处境的悲观描述和“王冠意识”的艺术再现。  相似文献   

10.
“原型批评”家认为“艺术作品不是某个艺术家凭空创造,而是传统的产物。”沈从文和屈原都属于楚文化作家,沈从文在创作中受集体无意识的影响,必然和屈原的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试图从《九歌》中探询翠翠们的身影。  相似文献   

11.
刚来圣彼得堡的时候,曾被俄罗斯表演和音乐艺术界的“功勋艺术家”和“人民艺术家”称号弄得晕头转向一几乎所有中国人都以为前者在地位上要高于后者.或者至少与后者持平。曾见到国内媒体经常在报道饿罗斯某某“功勋艺术家”访华时倾尽溢美之词,窃以为是饿罗斯业界罕见的功臣大腕,甚至在某些媒体上竟然惊现“俄罗斯人民功勋艺术家”的称谓!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这个看来是如此开明的时代里,何以艺术家、诗人、画家、音乐家、雕刻家、建筑家却如此受人轻视呢?”巴尔扎克以他平素所特有的敏锐的现实主义洞察力,深入地探讨了这个常常使他痛苦、愤懑不已的问题,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严重危害艺术生产的金钱势力进行了十分深刻的揭露和抨击。巴尔扎克在谈到艺术家的创作活动时指出,真正的艺术作品是在长期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探索中孕育、产生的。艺术家只有在现实生活的触发之下唤起了一整套的意念,才“从这些  相似文献   

13.
艺术家如何才能创造出独具个性特征和风格的艺术品同一个青年人面对“上大学是否划得来?”的课题一样,都归属于一定社会结构群体中的单个人必须思考的问题。作为已在不断进行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年人,能够上大学并能够获得一张文凭,是他作为日后能进入高地位,收入多的工作领域和谋取生活幸福的入场券。在不断进行艺术创造实践过程中的艺术家若能更有效地获得艺术创造源,将有助于艺术家创造更多,更好的,独具个体艺术风格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4.
谈到艺术,我们毫不犹豫地可以说出一系列艺术作品,同时我们可以举出无数的艺术家.但是,当我们真正追问是什么使他们(它们)成为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问题,艺术的内在本质究竟是什么时,我们又变得茫然起来.  相似文献   

15.
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哲学家和美学家,从其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出发,他在其美学思想代表作《艺术作品的本源》一书中探讨了艺术作品的本源问题。他反对那种把艺术作品与艺术家互为本源的观点,为此他找到了一个第三者——艺术,并从艺术作品入手,通过对凡高的名画《农鞋》等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了艺术史上的"艺术之谜",即关于艺术本质的问题,并最终得出结论——艺术的本质是真理在艺术作品中的自行置入。  相似文献   

16.
艺术家怎样才能创造出独具个性特征和风格的艺术品同一个青年人面对“上大学是否划得来?”的课题一样,都归属于一定社会结构群体中的单个人必须仔细思考的问题.作为已在不断进行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年人,能够上大学并能够获得一张文凭,是他作为日后能进入高地位、收入多的工作领域和谋取生活幸福的入场券.在不断进行艺术创作实践过程中的艺术家若能更有效地获得艺术创造源,将有助于艺术家创造更多、更好的、独具个体艺术风格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7.
作家的写作又被称为“创作”,人们对其作品的创造性是广泛认同的。但是认定读者的阅读也有创造性,恐怕会听到不少的质疑的声音。这有其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中外艺术理论研究的重心更多投注于“艺术家主体”及“艺术作品主体”,较少关注“艺术接受”的问题。就文学作品而言,作家、作品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艺术家的人生体验与艺术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创作归根到底都要表现艺术家感受和体验过的人生,而且须有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映照;真切的生活及生命体验,是形成创作冲动及艺术生命的重要依据和前提。艺术家在不同人生遭际中生命体验的差异,对不同审美追求、创作风格的形成,产生很大作用;艺术家人生体验的深切独到与浮泛从俗之别,在艺术创作中有差异分明的体现。艺术作品的高质量,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则是创作者投入了高“成本”,那就是注入其真切的生活、生命体验,以及因此而生成对自然、人生独特的领悟与理解。这应该成为目前出现的某些艺术创作中的浮躁现象的一种启迪或参照。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创作出独刨性艺术作品,艺术家必须获得超越视角以洞察世界,久而久之。渐渐形成某种“孤立”的境界。中国电视剧艺术生产主体是由制片人、编剧、导演、演员等艺术家按照一定形式结构的集体。如此,电视剧艺术家被抛掷在一条“孤立”到“集体”的路上。在不同的体制和机制下,曾形成“编剧中心制”、“导演中心制”、“制片人中心制”、“明星中心制”等等组织形式,无论以谁为中心,其实质无非要确立一个“孤立”的中心。其实,艺术生产的“孤立”与“集体”并不矛盾,在“孤立”到“集体”的路上,个体应既是“孤立”的,又是“集体”的,“孤立”中有“碰撞”,“碰撞”后再“孤立”。形成一种多元结构的“集体主体性”。  相似文献   

20.
细节往往是作家创作的用心之处,托尔斯泰说过:“艺术家存细节上必须竭尽全部力量……只有当艺术家找到了构成艺术作品的很小的因素时,他才能感染别人。而且感染的程度也要看到何等程度上找到这些因素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