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滕锐  张平 《传媒》2021,(20):94-96
全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介融合形态,彻底革新了新闻生产理念与舆论传播生态,构建出具有"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特征的"四全"新闻舆论传播体系."全程"媒体实现了新闻全程的媒介参与;"全息"媒体创新了新闻呈现的表现形式;"全员"媒体优化了新闻生产的资源联动;"全效"媒体提升了新闻传播的精准效能.体现出新闻舆论与媒介资源的互通互融,是实现新闻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可行化路径.  相似文献   

2.
岁末年初,各种"年度十大新闻"纷纷评出;"十大公安新闻"也在鲜花与掌声的簇拥下隆重登场了,清一色的正面新闻让我充满了疑问.也许这些新闻比那些负面新闻都来得"重大、显著",采写得也比其它的好;但是提到"公安新闻",我还是首先想到去年"警察打警察"、"警贼勾结"等轰动一时的新闻,这些都是过去没有听到的事情,现在一经报出,就非常引人关注,换一个角度说,采写这些新闻的难度也不会比那些正面新闻小吧?  相似文献   

3.
正近来,笔者因为关注台湾"反服贸"事件,而认识了一个新名词"懒人包"。严格地说,"懒人包"只是一种新闻信息集纳包。"懒人包"很小,小到你只要花3分钟时间就可以看完;"懒人包"也很大,大到足以容纳一本书的信息量;"懒人包"还很精,精到让你不用有太多专业知识和思考,就足以看明白相关新闻。透过这个事件,"懒人包"作为一种新闻传播载体的威力,被海峡两岸所认识和重视。  相似文献   

4.
"走转改"是新时期对播音员主持人提出的新要求;"走转改"符合播音主持创作规律并将之提升;"走转改"让播音员主持人进行了新闻锻炼;"走转改"可以升华时政新闻;本文结合近年来播音员主持人及笔者走出演播室深入"走转改",谈新闻采编实践对播音员主持人改语风以及综合能力提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胡斌 《新闻前哨》2005,(1):47-47
人们常说:"今天的历史是昨天的新闻,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这充分说明历史与新闻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新闻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关系是如此紧密,因为它就是社会变动的最新记录。  相似文献   

6.
<华盛顿邮报>发行人菲利普·格雷厄姆说:新闻是历史的初稿.这句话点明了新闻与历史的前后关系,但--假如用新闻化的方式"报道"历史呢?  相似文献   

7.
对于英语是外语的中国人而言,收听英语新闻一直都比阅读新闻难得多。从本质上看,"听"来自"说"。因此,我们不仅要从新闻的词汇、句式、语篇结构、文体特征和自身特色上研究"听"的难题,还应该从听与说关系的角度,特别是听说的交际和认知视角探查英语新闻广播难听懂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面对记者采访,个别"惹事"的单位或企业往往"文武兼施"。"文"的:动用多方面关系说情,到媒体单位公关,通过新闻主管部门向下施压甚至直接使用金钱贿赂记者;"武"的:阻挠记者采访,抢设备,打记者,扣记者……如此种种,使新闻记者在采访舆论监督新闻时,难度越来越大。笔者作为一位摄影记者,由于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拍摄,遇到的困难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使新闻易得性越来越高,但回避新闻的人却越来越多.文章对中国语境下回避新闻的概念内涵进行了厘清和界定,认为后真相时代的开启与演进为回避新闻的出现和蔓延提供了背景和土壤:新闻过载与泛化导致新闻效能感降低;"过滤泡操纵"与"回声室效应"滋生群体极化与冲突;传统权力关系解构使媒体公信力受到挑战.在此基础上,文章采用辩证视角探讨了回避新闻的现实影响:消极层面上,带来了个体公共性的衰退及社会共同体消解的风险;积极层面上,有助于在后真相时代的异化环境中重构个体的主体性,刺激和驱动业态的自我革新.  相似文献   

10.
《新闻学刊》一九八六年第四期刊载杨思迅的《关于新闻与宣传关系的讨论综述》,归纳为以下四种观点: 1、包容说。有一部分同志认为新闻与宣传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新闻是宣传的一部分。其代表性见解是:新闻和宣传是两个有种属关系的概念,新闻是种,宣传是属,新闻的外延包含在宣传的外延中。也就是说,一切新闻都是宣传,而一切宣传并非全是新闻。新闻是一种手段,而宣传是这种手段的目的。 2、交叉说。大多数同志认为新闻与宣传是交叉关系。说新闻与宣传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有着明  相似文献   

11.
王瑾 《记者摇篮》2012,(8):57-58
从十几年前凤凰卫视的鲁豫"说新闻"开始,更多的广电媒体也陆续出现了"说新闻"的播音形式,而且到现在愈演愈烈。既然"说新闻"不是昙花一现的形式,那么在网络空前繁盛的今天,它在广播电视中有什么优势和影响呢?一、播新闻与说新闻通常讲,"说新闻"是指用日常说话的方式传布新闻,而"播新闻"被斥责成照本宣科播读新闻。多年以来,无论是传媒还是受众一度以为,只有宏亮的声音和一字一顿的节奏才能表明新闻的权威性和真实性。然而,在  相似文献   

12.
电视民生新闻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业界,学界对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给它下的定义也多种多样。目前.比较有影响的有"新闻题材说"、"节目形态说"、"传播对象说"、"价值取向说"四种。"新闻题材说"从电视新闻题材内容的视角考察电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认为电视民生新闻是一类独立的新闻报道题材.是与时政新闻、社会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体育新闻等并列的概念。电视民生新闻是以市民日常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为主要报道内容的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13.
一、新闻与宣传的交汇 在"新闻"与"宣传"的关系上,有些事有宣传价值,却不一定有新闻价值;有些事有新闻价值,却不一定有宣传价值。而我们要写的,是那些既有宣传价值、又有新闻价值的事。这一点说起来简单,要做到恰如其分,也不难,难的是时时要有清醒的头脑,头脑清醒的"出处"就是"讲政治"。我对"讲政治"的理解,首先就是"讲大局"。  相似文献   

14.
胡建国 《新闻战线》2021,(14):111-113
面对日益严峻的媒体市场,温州都市报探索全新路径,充分发挥市场规律的导向作用,提升融合效能,逐步形成"123456"工作体系,"新闻+政务"打造可读性强、用户黏度高的政策解读综合平台;"新闻+服务"坚持以服务为纽带,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新闻+商务"利用各平台优势,积极拓展商务合作……温州都市报的营收从此前的断崖式下滑,回归平稳,自我造血功能有序恢复。  相似文献   

15.
关注人的命运的变化和生存状态是新闻摄影永远的主题。"新闻图片中的人"是摄影记者形象观察的重中之重;"读照片的人"是摄影记者心中的"上帝"。有无这两种"人"的概念,是新闻摄影平庸与有深度报道的分水岭。新闻摄影力求有"真情",人情永远都比烟花更精彩2012年2月6日晚上,一张郑州街头一位流浪汉在烟花下微笑的照片,在网络上迅速蹿红,感动了数万网友,湿了他们的眼眶。这张图片,火了"微笑哥",  相似文献   

16.
对于很多摄影记者而言,"扫街"是必备的功课;这里有许多好的新闻题材等待发掘,这里是许多摄影新兵开始战斗的地方;"扫街"怎么开始?有哪些规律?以下是我在"扫街"过程中的收获。"扫街"扫到"第一桶金""看来你也是能单打独斗的人,就放心在我们这里干吧。"仔细看过摄影作品后,杭州钱江晚报社摄影部副主任马延涛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不仅让我备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广播电视新闻类节目中,"说新闻"的形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一时间占据了各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类节目的主要位置.用说新闻方式播报的大部分都是一些社会新闻、民生新闻.当然,对"说新闻"的社会评价,目前并不一致,不少人认为"说新闻"是一大突破,一大创新,为新闻节目的改革开启了新思路;但也有人认为"说新闻"需要把握一个度,否则很容易庸俗化.  相似文献   

18.
"说新闻"是在新闻规范播音的基础上,刚柔相济、严谨生动、亲切朴实地展现新闻播音创作主体的艺术个性,通过主持人独特的感情,努力把新闻原则的刚性与语言表达的弹性融为一体。在电视民生新闻中,"说"作为自然的语言传  相似文献   

19.
张莉 《新闻导刊》2007,(3):22-23
新闻学研究对新闻的定义是这样说的:"新闻是一种信息,是传达事物最新变动状况的信息。"既然是传达事物最新变动状况的信息,那么这种信息就会有它的背景,它以前的状况与发展的过程。这就是新闻的背景。用名词解释准确的说就是:"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中与主体新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正>"自媒体"传播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格局,在这个人人都可以成为公民记者的时代,往往忽略了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性。本文从三个方面具体地阐述了"自媒体"传播形态下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性和存在依据,说明"自媒体"传播形态是对新闻专业主义的一次重构。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整个过程。很多人认为传统的新闻生产与传播过程的格局被打破,并进入到"自媒体"传播形态之下。"自媒体"传播形态,即任意一个人或组织机构能够在任何时间、地点,以任何方式访问互联网,通过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