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南传播》2016,(4):155-157
<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理论研究的"定盘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关于新闻本质、新闻生产及新闻传播规律的科学理论和指导体系。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历经新闻传播实践检验和理论研究发展深化,具有无穷生命力和指导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是新闻实践活动和学术研究的框架前提。对于新闻理论研究而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定盘星",具有战略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为中国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和新闻传播活动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2.
浅谈新闻传播中的公共外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对外传播与公共外交的交集谈起,探讨当代新闻传播与公共外交策略的互动.认为新闻传播要渗透"公共外交"的整体意识,设法让中国的声音通过新闻传播来告知世界.  相似文献   

3.
"反转新闻"是否属于虚假新闻,事关新闻真实性的基础问题。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对于当下的新闻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不能把"反转新闻"等同于虚假新闻,但此现象对新闻传播有多重影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7月5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学院"第十四次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来自国内多所知名新闻院所的十几位学术大家,围绕当下新闻传播学科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他们对于学科建设思路与布局、学科特色建设、学科团队与平台建设、学科国际化拓展等方面,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下面是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摘录,对于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的未来发展颇具启发意义。童兵(复旦大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地主任,新闻学院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主体面对的价值客体主要是新闻事实,而接受主体面对的主要是新闻文本。由于文本世界是对事实世界的反映,所以它们具有内在的同一性。在理论的抽象层面,它们具有的新闻价值属性理应是一致的。但新闻文本与新闻事实有  相似文献   

6.
2016年,广播新闻在内容选取、生产和传播模式以及表达方式上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在主题内容的选取上,广播媒体在国内外重大事件中发挥了主流作用;在生产和传播模式方面,致力于技术创新和全媒体制作平台的搭建,积极拥抱新媒体,深化供给侧改革;在表达方式上,用广播新闻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7.
2018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方案中明确提出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深入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1)2018年10月,教育部、中宣部联合发布《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意见提出未来新闻传播教育的总目标是:"建设一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宣传教育基地,打造一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新闻传播专业点,形成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优秀新闻传播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8.
崛起的中国促成世界格局之变、互联网信息技术引发社会组织与结构之变共同构成了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两个面向.大变局深刻改变了中国新闻传播生态,带来了新闻传播传统发展方式与运作逻辑的中断或终结,中国新闻传播业需要以开放的范式进行媒体大融合及社会角色转型.  相似文献   

9.
新闻传播不能独立存在,而是需要与其他因素之间相结合,才使得新闻传播具有现实意义与价值。因为新闻传播在传播新闻信息的同时,也传递着文化知识。因此,新闻传播若要实现其价值,就必须遵循"文化秩序"。新闻传播活动之所以能够反映与批判文化秩序中一些不合理的社会关系,且在解构以及整合的过程之中创建全新的文化秩序,是由新闻传播行为的社会功能以及社会对其角色期望而规定的。良好的文化秩序,对于当前时期下全面创建和谐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现实价值。本文主要对文化秩序与新闻传播的价值进行探讨,旨在为新闻传播更好地遵循"文化秩序"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12年5月12日,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会主办,清华大学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清华-网易未来媒体研究中心协办的"全媒体时代国际新闻传播教育创新论坛"的清华大学主楼报告厅召开。论坛邀请了来自海内外学术界和媒体业界的60多位院长、总编等嘉宾,就国际新闻传播教育中的"全球模式"与  相似文献   

11.
正受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委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于2013年11月启动了对国内若干家具有代表性的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的调研,主题是当前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调研小组选取18家国内新闻传播院系为样本,通过数据整理、深度访谈等形式对18家院校分别撰写了分报告。调研的18家国内新闻传播院系包括(按音序排序):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传  相似文献   

12.
苏状  王梅芳 《新闻界》2012,(18):37-40
当下新视觉技术与媒介环境下,公民新闻的传播特征实现了新闻伦理的某些新变。基于视觉传播场域,相应传统新闻伦理的"习俗的规约"、"客观的判断"、"公有之好"的伦理表现与伦理理想,公民新闻具有动机上的"自主的德性"、原则上的"正义的情感"、立场上的"弱者的反抗"的伦理特质,这些既为传播职业新闻伦理诟病,也在某种程度上构成职业新闻伦理实践盲点的补足,具有一定的反思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网络媒体迅猛崛起、经济全球化进程迅速发展、我国已经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学习和研究世界新闻传播史,对于我们新闻传播事业迎接巨大挑战,具有现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与表现方式有很多种,不同的表现途径与方式均有不同的方法来阐释其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媒体行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新闻传播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连,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新闻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新闻传播对于人们精神世界的塑造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探讨新闻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系的基础上,总结了新闻传播中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惑,提出了新闻传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希望对强化新闻传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强 《兰台世界》2016,(20):107-109
对于新史学与新闻学联系的探讨,不仅仅是普泛性的求得二者联系的本质,而是对梁启超新闻研究的一个前提性认识。在梁启超与中国整个传统的知识分子找出其共同的精神性意识:实用理性,并结合他的新闻传播观与其实践活动之间的差异,给这种联系一个重新的阐释。同时,梁启超的"新史学"对他的新闻传播观与实践活动具有规范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昆 《今传媒》2006,(9X):7-8
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八荣八耻”,不仅是当今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总纲领,也是新闻传播工作的道德建设指南,是新闻职业道德的基础。在新闻传播实践中,落实“八荣八耻”的精义,对于提升新闻传播工作的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对于履行新闻传播媒介的社会责任,对于充分发挥新闻传播媒介的建设性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传播理论界,关于"硬新闻"和"软新闻"内涵的区别一直没有明确的界定,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媒介也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进而让新闻理论的论述开始慢慢清晰起来,新闻理论的类型之间的区分也更加明了,对于"硬新闻"和"软新闻"之间的界定也开始变得明确起来。所谓的"硬新闻"就是指实效性比较强的新闻事件,而"软新闻"则是代表着对于实效性要求并不是非常高的非事件性的新闻,也就是说,当前关于"硬新闻"和"软新闻"的内涵界定主要是从实效性和新闻属性两个方面来区分和界定的。对于新闻实践而言,弄清"硬新闻"和"软新闻"之间的区别和各自的内涵,对于新闻报道和实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没有形成大众化的传播事业,但古代新闻传播活动中也有非常可贵的"新闻的自觉"和具有本土气息的职业道德观念.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有严格的责任审查制度和大责任观,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注重道德教化,并力求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古代新闻传播活动中零星闪烁着对新闻职业理想的追求,对近代、现代甚至对当代中国的新闻事业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目了然     
《声屏世界》2012,(5):66-67
当代中国新闻传播的"三化观"一、新闻传播的"中国化"定位。这里的"中国化"指涉着当代新闻传播的空间定位,即这是在中国所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传播的"中国化",就是指其内蕴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实质就是要坚持和完善符  相似文献   

20.
李金铨教授的《传播纵横:历史脉络与全球视野》(以下简称为《传播纵横》)在大陆历经曲折,终由享有盛誉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这本文集收录了作者在美国、港台与大陆传播学界沉浸数十年的心血之作,代表了华人传播学界跨文化的理论思考和历史反思的较高水平,尤其值得大陆新闻传播学界的学者和学生参考借鉴。对于大陆年青一代从事新闻传播学与报刊史研究的学人而言,金铨师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他在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学系担任讲座教授和系主任时开创的"中国大陆新闻传播青年学者访问计划"至今举办已达十五年,惠泽数百名新闻传播学界的年轻学者,对于大陆新闻传播学研究范式典范转移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