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随着矿井开采强度的不断增大和煤矿井田开采深度的日益增,矿山压力增大,各类巷道的矿压显现随采深增加日趋明显,采区准备巷道更为突出,巷道变形、支架破坏、巷道断面缩小,反复修复仍不能满足要求,影响矿井正常生产秩序及经营效果。孙村煤矿开采深度已达-1100m水平,是目前国内开采最深的矿井之一。针对孙村煤矿埋藏深、地应力大地质条件复杂,2423断东工作面开采及-1100一采轨道大巷的施工状况,分析综采工作面跨采轨道大巷变形破坏的影响范围,进而在影响范围内改变巷道支护方式,改善支护参数,对巷道进行支护.结果表明,该技术有效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量,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创造了条件,取得良好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新汶矿区孙村煤矿已经延伸到-1100水平,是我国煤矿采深最大的矿井之一。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深部工作面的开采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地压增大、煤层倾角大、断层多、温度升高、战线加长、生产系统复杂等开采条件,造成矿井生产能力低、准备工程量大、生产接续紧张,同时给安全生产带来了困难。通过在-1100后三采区和-1100前四采区跨断层联合布置。实现采区合理集中生产,提高了采区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降低了万吨掘进率,为深部矿井复杂条件下安全生产和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柔性掩护支架采煤工艺开切(收作)系统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倾斜掩护支架采煤工艺,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压、瓦斯含量明显增加,原始的以立眼为主的开切和收作的巷道布置方式,难以满足安全需要,特别在开窝、拔门及施工过程中易淌漏、抽冒,造成瓦斯超限和顶板事故;将开切、收作系统改为以伪斜上山为主的布置方式,避免小眼、半道反复开窝,多次贯通,从而大大降低开窝、贯通时易发生淌漏、抽冒的机率;上山断面比小眼断面大,施工人员便于操作,降低了施工难度,施工方式简单,便于现场管理。  相似文献   

4.
由于矿井辅助运输能力有限,济三煤矿井下喷浆料不能及时运抵施工地点,造成矿井现有未喷浆巷道13 730 m,在掘巷道大多数也不能实现及时喷浆,为尽快实现已掘巷道的喷浆支护和在掘巷道的及时喷浆,济三煤矿设计室提出分采区从地面向井下施工一垂直钻孔用于下放喷浆料,以减少运输环节,加快喷浆料运输速度,介绍了最先施工的十二采区溜砂孔的设计、可行性分析、施工及使用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根据仇倾斜煤层开采围岩移动规律及伪倾斜掩护支架采煤法工艺特点,结合生产实践,对急倾斜近距离煤层群联合同采中的区段垂高、巷道布置方式、安全错距、回采进度以及煤矿方式选择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平岗煤矿14#层左二片盘瓦斯涌出量大的问题,采取顶板走向采空区抽放方式,在工作面上巷布置四个钻场,每个钻场的四个钻孔采用分段接力布置方式,并把钻孔有效抽放段布置在岩石裂隙带中下部,施工完一个钻孔后,用聚胺脂封孔,然后用二台YS280SK4型抽放泵,交替运行抽放,控制了回风瓦斯超限问题,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基于小黄山矿井的极复杂水文地质条件,应用综合勘探技术,优化设计使一采区准备更为简单,系统更为合理,合理的确定采区实际参数,解决了水患威胁的问题,对瓦斯治理巷道设计不合理之处,进行探查与治理,选择A0煤层顶分层作为保护层,上保护A1+2煤层,下保护A0煤层底分层;解决了极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特厚突出煤层的瓦斯与水害的共治问题,保证了矿井生产与安全,化害为利。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三个采区水文、地质等情况的分析,对三个采区巷道布置方案进行优化,确定了采用联合布置。  相似文献   

9.
孙村煤矿是一座具有百年开采历史的老矿井,历经五个水平的延深和技术改造,开采垂深已达1350米,开采难度大,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冲击地压、热害等时刻威胁矿井的发展,为解决深井开采过程遇到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孙村煤矿始终坚持才强企、科技兴企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0):221-224
在同煤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建设了高仿真度的煤矿井下采掘实训基地。基地涵盖煤矿综采工作面系统、煤矿综掘工作面系统、煤矿炮掘工作面系统、煤矿井下电气设备供电系统等井下主要生产系统,可为采矿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安全工程等煤矿主体专业提供井下实训教学服务。这是国内高校首个集煤炭井下综合开采、巷道掘进、采区运输、采区供电、采区通风、采区排水等一体化的实训校内基地,可同时容纳150名学生进行实训实习。  相似文献   

11.
薄煤层锚网支护开采是煤矿开采支护的一种方式,其关键是巷道布置的优化设计和支护方式的合理选用;薄煤层采用锚网支护工艺,提高了掘进效率,增强了支护强度,加强了顶板管理,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2.
为开采斜井上覆煤层,解放矿井呆滞煤量,通过对跨巷开采过程中支承应力作用的分析,确定出受采动影响的巷道,提前对巷道采取加固措施,然后同步回采4262B8和4262B96工作面。在同采过程中,加强对受压巷道的观测和分析,并针对不同情况分别进行维护,同时有效地解决了同采时4262B8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增大的问题,成功地同采了4262B8和4262B96工作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随着采区巷道的陆续延长,矿井的需风量增加,结合矿井实际情况,对通风系统进行了优化和调整。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套孔应力解除法进行地应力测试的方法,并应用此法对盛平煤业有限公司-630m水平采区进行了地应力现场实测,根据5个地应力测站现场实测数据,得出了主应力与埋深、侧压比之间的关系,判定了应力量级,分析了背斜对地应力的影响。利用地应力分布特征对巷道布置方向及巷道两帮支护参数设计进行指导,确保了巷道稳定性,保障了安全生产,可为类似条件下矿井的安全开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淮南矿业集团谢一矿和谢二矿并矿后,对矿井资源重新进行了划分,将原谢二矿划分为45和47两个采区,其中45采区为原谢二矿工业广场煤柱,47采区为谢二矿斜井煤柱;45采区原始设计方案影响其生产能力的充分发挥,同时也影响47采区的开采;通过对45采区设计进行优化,不仅缩短了45采区采掘接替周期,少布置685 m专用回风巷,同时提前解放了47采区B4~B8煤层,保证了矿井正常接替。  相似文献   

16.
祁南煤矿349机巷掘进时瓦斯涌出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祁南煤矿349机巷瓦斯涌出和煤壁瓦斯涌出强度的测定,分析了祁南矿3号煤层巷道掘进时瓦斯涌出规律,对于指导矿井的通风设计和采掘部署,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煤巷掘进瓦斯灾害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瓦斯积聚呢?煤矿井下任何一个地点出现瓦斯浓度达到2.0%,空间超过0.5立方米以上积存瓦斯时,即定义为局部瓦斯积聚。防止瓦斯积聚是煤矿井下作业者时时刻刻面对的现实问题,分析瓦斯积聚的原因,使井下瓦斯浓度数值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抓好“一通三防”工作,才能打造本质安全矿井。煤矿安全培训授课教师一定要熟悉和掌握安全培训对象的相关情况;熟悉和掌握煤矿的具体情况和安全现状,综合研究,统筹兼顾,进行有实际效果、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在安全培训教学时,笔者认为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剖析煤矿井下瓦斯积聚。瓦斯积聚的原因分析1、井下安设的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引起瓦斯积聚占的比例最大。出现这种现象有的是设备检修,计划内的停电、停风。如反风演习、主扇检修、井下电气检修、生产布置变化、巷道临时封闭、更换局扇及风筒等。有的是机电故障,掘进工作面停工而停风。导致瓦斯事故的是某些人员的失职,局部通风机管理混乱,任意开停。计划内的是事先预计到的,而后几种往往是意料之外,称为计划外超限,对煤矿安全生产危害很大。2、采掘工作面风量不足。造成采掘工作面风量不足的原因多种多样,如不按需要风量配风、通风巷道冒顶堵塞、单台局部通风机供多头、风...  相似文献   

18.
谢一矿为多煤层群联合开拓布置方式,随着矿井开采水平的不断延深,矿井瓦斯涌出量越来越大,瓦斯突出危险将进一步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因此,加大矿井瓦斯治理力度,强化瓦斯治理治本措施,加强瓦斯抽排,走综合治理之路。介绍了谢一矿454B_(9b)高瓦斯“双突”炮采工作面通过采用高抽巷、低抽巷、采空区抽放、工作面煤体高压浅孔注水瓦斯综合治理的方法,以消除和降低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确保工作面回采推进度,提高回采产量,同时也降低了高瓦斯“双突”工作面及回风流瓦斯、粉尘浓度,改善了工作面工作环境,有效地保证了该工作面安全生产。有效地保证了该工作面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9.
矿井地质工作在煤炭生产科技中占着极其重要地位。在1990年10月中国煤田地质局召开的科技工作会议上,一致强调地质勘探必须为煤矿生产服务,并要解决生产中的资源、瓦斯、小构造、地温、岩石力学等问题。下面就当前煤炭系统的矿业学院中煤  相似文献   

20.
煤与瓦斯突出严重影响了矿井安全生产,开采保护层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防治措施;通过对海孜矿上保护层开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开采前后瓦斯压力及含量降低明显,卸压区内瓦斯抽采可达33.2%;卸压区内煤层透气性系数比未卸压墆的增大三倍;相似模拟实验表明9煤的膨胀率为8.1‰,综合分析确定开采上保护层后对9煤起到了明显的卸压保护作用,研究结果为相似条件下保护层开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