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每当我们看到电视剧里皇宫太监展开一卷黄绫,朗声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日”起句读圣旨的时候,总想亲眼目睹一下圣旨的本来面目,最近我在档案馆见到了保存完好的明朝年间的两道圣旨。更使人们惊奇的是圣旨出自同一个家庭,颁给的是同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平乡县人韩焘。  相似文献   

2.
严勇 《湖北档案》2004,(8):10-10
荆门市档案局局长关明成带领征集科人员下乡征集历史档案资料时,在掇刀区团林镇李集村发现并征集到一块明代成化二年立的“圣旨碑”。历经“文化大革命”的浩劫,该碑虽一分为几,碑文不全,但“圣旨”二字犹在,核心内容依旧清晰可见:“成化元年,李公思恭,献大麦50石,小麦350石,谷400石,拯救了襄阳灾民。此功德无量。大明成化二年立。”  相似文献   

3.
陈明  施宇 《新闻爱好者》2004,(11):26-26
近日,一些新闻被炒得非常的热门。先是9月10日,许多媒体报道了重庆节出现“不明飞行物”。《成都商报》刊发《两具“不明飞行物”金属残骸坠落重庆节》一文,报道说“10月9日7时10分左,一块巨大的物体从天空呼啸而下……”公众舆论监督,是社会权利的重要内容。所以,应该认识到,媒体和记者是行使公众知情权和实现社会监督权的特殊机构和群体。当然,采访权不是绝对的。作为具体的权利,不是所有的采访权都必须实现、都可能实现。我们认为,作为媒体,在采访权问题上应该明确三点。第一,采访权是可以受到限制的。例如,出于国家安全需要,法律对记者…  相似文献   

4.
法源寺是北京城内历史悠久的古老寺庙,座落在宣武区法源寺后街。唐贞观十九年(645)太宗李世民为悼念远征高丽的阵亡将士,诏令建寺,武后万岁通天元年(696)建成,赐名悯忠寺。唐安史之乱时一度改名顺天寺,安禄山和史思明在寺内曾各建一座砖塔。中和二年(882),寺庙毁于大火,修复后又遭地震,辽咸雍六年(1070)重修后称大悯忠寺。明正统年间寺僧相瑢募金修葺,改名崇福寺。清初,顺治皇帝在寺内设立戒坛。雍正十二年(1733)又再次修建,迎请南京宝华山文海法聚至京传戒,赐额“法源寺”,成为律宗的寺庙。乾隆四十五年(1782)重修竣工后,乾隆皇帝御驾亲临,赐御书“法海真源”匾额。  相似文献   

5.
圣旨是封建时期官方文书的最高形式,在制式上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并被冠以"祖制"沿袭。在一定意义上圣旨本身就是一种记录历史信息的档案。本文通过X荧光能谱仪对清晚期光绪年间的圣旨书写字迹的元素进行测定,并结合共焦显微拉曼光谱对颜料进行了无损定性研究。同时运用生物显微镜鉴定了圣旨的纤维材质,在了解历史信息的同时也为下一步圣旨的修复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张海霞 《陕西档案》2020,(1):28-29,27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在古装电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宫廷太监手捧一卷金灿灿的皇绫,宣读圣旨的场景。每一道圣旨都是一种古代文化的积淀、一段历史真实的缩影、一个时代的折射,它是研究封建官僚制度的典册,是一个王朝由兴转衰的见证,更是一幅珍贵的历史特种档案。  相似文献   

7.
<正>敕谕,又称敕书,与敕命合称"敕",是清代皇帝诏令文书之一,也是民间俗称皇命"圣旨"的一种,主要用于授任官员、敕谕臣民、晓谕外藩等,纸质状(片)式。光绪朝《大清会典》记载:敕书用纸有三种,一是金龙香笺表里四层黄纸,二是画龙笺表里三层黄纸,三是印边龙笺表里二层黄纸。授任官员:敕谕是官员行使职权的凭证,根据官员的职级高低可分为坐名敕和传敕两种坐名敕授与高官,如督抚驻  相似文献   

8.
引子 提及圣旨,生活在新世纪今天的人们,便会联想到《还珠格格》、《戏说乾隆》、《宰相刘罗锅》等等历史古装影视剧中,每当剧情进入高潮时,常常忽见盛气凌……  相似文献   

9.
圣旨是研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的珍贵资料。圣旨中的字迹在长期的储存过程中褪色淡化,导致历史信息消失而失去相应的价值。对圣旨褪色的成因进行分析,进而采用显现剂纳米二氧化硅/正丁醇分散液对字迹进行显现。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视频接触角考察显现剂对模拟样的影响;通过色差和力学性能评价显现剂对模拟样耐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显现剂能清晰地显现模糊不清的字迹而未明显改变圣旨的形貌和组成结构;提高了圣旨基材的力学性能和耐老化性能,对圣旨的长久保存具有重要意义。该方法对同类型的字迹显现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档案》2004,(3)
江苏省徐州市有个中国炎黄圣旨博物馆,收藏有近50道明清圣旨。这些圣旨是他们行程数万里,走遍全国各地,花费大量资金,历经30余年征集来的,均为原件。圣旨,是对皇帝授官或赐爵诏令的一种俗称。明清两代的圣旨,采用的布料是“江宁织造”专供皇宫颁发圣旨织就的提花锦缎,没有防伪标记两条上下翻飞的银色盘龙,从不同侧面可见析光变幻。清罔替龙边圣旨”,是一道跨越道光、咸丰两代君王所颁发封爱国爵的手绘龙边圣旨,其开首升降龙及四周云龙旨由宫廷丹青高手绘制而成,用色极其考究,满汉文对照书法皆娟美秀挺,不失为一件出色的书法作品。另有一件同治年间的织造龙边圣旨,其书法不是写上去的,而是使用高超的织锦技术织出来的,不知耗费了多少工匠的心血,有一幅圣旨的背面,竟是我们曾经耳熟能详的“革命口号”。原来,四川有一位老太太,家中珍藏祖传圣旨四幅。听到红卫兵上门抄家的动静,她拿起一卷  相似文献   

11.
播音主持是一门艺术。播音员主持人播出或主持节目,是对编辑思想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播音员主持人既要塑造自己的形象(语言的和外在形式的),更要通过对自己播音主持艺术形象的塑造,使广播电视节目所要表现的思想和情感内涵得到凸显和升华。从而要把宣传的内容准确、鲜明、生动地传播给广大听众和观众。  相似文献   

12.
我们报纸上的文章,一般有这样三种情况:一种是讲得很深,但深得叫人看不懂;一种讲得很浅,但又浅得淡而无味,它对读者犹如过眼云烟。第三种是,既能深入浅出,叫人一看就懂,又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是河北省承德专区的报纸,对象是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为了使报纸上发表的东西容易为群众所理解、接受,就要力争做到第三点。现在来谈谈我们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作者及其他     
某大学有一位讲师,写了一本汉语语法专著,在送出版社之前,送给教研室主任征求意见,这位室主任修改了数处,便在讲师的名字前面把自己的美名加上了,随后将原稿送系主任征求意见,系主任在原稿上改动了几个字,大笔一挥,把自己的芳名加在那位室主任和讲师的名字之前。于是,一部由一个作者单独完成的书稿变成了由三个作者合作完成的书稿了。此类事情在研究部门也时有发生。据说,这些领导者在别人完成的书稿上署上自己的名字,“理由”还很“充分”——他们对书稿提过指导性的意见,甚至亲自动手帮助修改,对作品的完成也付出了劳动,他们的劳动也应  相似文献   

14.
宁阳县档案馆现藏有康熙三十六年(1698)七月十九日皇帝诰封(圣旨)一轴。该件康熙圣旨全长5米,宽0.3米,用绫锦制成,红、黄、白等七色相间,织锦上还均匀地分布着朵朵祥云图案,圣旨全文共241个字,分满汉两种文字。从内容上看,这是康熙三十六年(1698)七月十九日,皇帝表彰石匣副将刘虎的祖父刘大文并追赠他为荣禄大夫左都督石匣副将,  相似文献   

15.
偃师市档案馆存在有一道清道光年间皇帝嘉奖偃师籍官吏教育成绩卓而颁布的一道敕命。  相似文献   

16.
日前,中国刑警学院赵成文教授大胆破解了兵马俑的烧制时间以及制作之谜。赵成文说,自己两次在兵马俑上看到“辛卯”刻字出在同一个地方。他说:“‘辛卯’是农历年份,这里是指公元前210年。”他认为,这是秦始皇驾崩之年的标记年代。据此判定秦陵兵马俑烧制于公元前210年。根据俑坑中留下的麻草鞋印,当时人在夏秋季节才穿草鞋,据此进一步预测,兵马俑应是秦始皇驾崩后的秋天开始烧制的,烧制兵马俑是秦始皇临终前的圣旨。  相似文献   

17.
在长沙县国家综合档案馆珍藏的近20万卷(册)档案资料中,有一份极其珍贵的档案原件,堪称“镇馆之宝”,那就是清朝光绪皇帝1900年所颁发的圣旨原件,由长沙县江背镇古井村老人黄龙于1996年4月3日捐赠给长沙县国家综合档案馆永久保存.  相似文献   

18.
袁安碑     
袁安碑为东汉篆书碑刻,全称《汉司徒袁安碑》。袁安(?-92),字邵公,东汉汝阳汝南(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官至位列三公之一的司徒。袁安碑的碑介绍了袁安的生平和为官经历,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人民法院碑     
上溯百年,风雨涤荡,肇我中华,神州苍茫。殷殷强种之梦,拳拳法治之想。  相似文献   

20.
半夏 《出版广角》2015,(4):34-35
几年前,学界曾就译作中人名翻译的正误引发议论,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把“蒋介石”错译成“常凯申”,类似的名误还有孟子变成了“门修斯”,孙子变身“桑卒”,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