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和技术创新模式演变具有协同性。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演进满足反向双驼峰模型,即第一轮的发展高峰是以市场需求拉动为主导的,而第二轮的高峰是以技术推动为主导的。发展路径由市场主导向技术主导的转变是发展中国家实现集群升级和技术追赶的关键转折点。斗南花卉产业集群经历了上述两个发展阶段,先由市场的扩张发展带动产业集群的配套完善和技术的适应性创新,而后以自主品种的开发推动集群由生产基地向技术中心和创新中心转变。  相似文献   

2.
程郁  郑风田 《科学学研究》2009,27(10):1591-1598
 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和技术创新模式演变具有协同性。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演进满足反向双驼峰模型,即第一轮的发展高峰是以市场需求拉动为主导的,而第二轮的高峰是以技术推动为主导的。发展路径由市场主导向技术主导的转变是发展中国家实现集群升级和技术追赶的关键转折点。斗南花卉产业集群经历了上述两个发展阶段,先由市场的扩张发展带动产业集群的配套完善和技术的适应性创新,而后以自主品种的开发推动集群由生产基地向技术中心和创新中心转变。  相似文献   

3.
当前,集群化是各国产业发展的重要区位特征。在社会网络下,集群内企业在自组织机制作用下形成一定的技术创新知识链,从而使集群具有技术创新效应。对此,应通过各级政府的作用积极引导、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集群的创新效应。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产业集群和企业协同知识创新内涵基础上,从集群企业协同知识创新的形成机理、合作机理和集群知识转移与创造机理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其内在机理,为产业集群企业协同知识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产业集群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但就总体而言,我国集群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比较弱.产业集群创新基础能力不足、产业集群外部不经济现象、缺乏良好的创新环境、知识服务机构不够完善和企业创新风险规避能力较低等因素,构成了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瓶颈制约.我国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瓶颈的根源在于现行制度的缺失和机制的不健全,因此,制度的重构和再造已经成为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知识密集型产业协同发展具有明显的技术创新效应,而技术创新是中国优化产业结构、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首先就知识密集型产业协同发展与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接下来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测算中国29个地区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协同度,并将其作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纳入知识生产函数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显示,知识密集型产业协同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利用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协同发展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应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来促进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协同发展,使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7.
以2002—2020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CSSCI期刊上发表的关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论文作为样本,借助文献计量方法,探究我国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领域的研究热点、演进趋势及未来研究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创新网络、技术创新、创新绩效、转型升级"等;通过关键词时区演进图谱,探讨了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的演进历程;最后,结合时代背景,认为产业集群协同高质量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下创新平台的构建是研究的重要领域,集群协同创新绩效与网络权力提升是未来研究的重要内容,集群间协同高效发展是未来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8.
李莉 《科技管理研究》2008,28(4):235-237
高新区产业集群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温床,能够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高新区产业集群可以降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的成本,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支持网络的形成,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扩散.政府要营造适宜于高新区产业集群创新的市场环境,通过中介机构对高新区产业集群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公共服务,在高新区产业集群中构筑多元化核心技术聚集创新平台,构建知识产权战略,提供全面的知识产权法律支持,建立创新补偿机制,保护高新区产业集群创新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是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种产业在空间聚集的组织形式.集群内企业间的关系已演化成既竞争又合作的博弈关系.本文以陶瓷产业集群为例,对产业集群中企业竞合行为与技术创新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运用陶瓷产业集群的109份问卷实证检验了产业集群中企业竞合行为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集群内企业间的合作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大于企业间的竞争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因此,把握产业集群中企业间的竞合选择对提升集群中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在给出产业集群知识协同能力概念的基础上,构建复杂动态环境下产业集群知识协同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构建基于模糊广义回归神经网络(Fussy-GRNN)的产业集群知识协同能力评价模型并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与已有研究相比,从环境维度、网络维度、文化维度和规制维度等构建的"四位一体"评价指标体系很好地反映了复杂动态环境下产业集群活动的复杂性、动态性、多维性和网络化等特点,可以客观、有效地反映复杂动态环境下产业集群的知识协同能力水平。此外,进一步构建基于Fussy-GRNN网络的产业集群知识协同能力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产业集群的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在"海西"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分析市场服务体系、技术开发体系、区域创新网络、政府支持体系及人才支持体系等支持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产业集群发展的五大体系,提出针对各体系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以促进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基于能源替代动态博弈视阀,建立双寡头厂商博弈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探究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开发动因。结果发现:(1)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能源总产出增长率主要取决技术积累效应和市场博弈效应的大小,而能源折旧率抑制新能源产业发展,能源替代率则相反;(2)在能源市场中,总存有稳态路径让知识资本和RD投入促使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向鞍点均衡;(3)技术开发是知识资本和RD投入增长的动力,正向调节新能源产业发展,促使新能源产量较高于传统化石能源剩余储量和价格较低于传统化石能源价格。因此,为发力新能源产业发展,应加快技术开发的开发创新,提高知识资本和RD投入支持。  相似文献   

13.
张冀新  王怡晖 《科学学研究》2019,37(8):1385-1393
以70个创新型产业集群为基础,运用三阶段DEA方法测度产业集群创新效率,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效率的行业差异。结果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技术效率调整前规模效率主导,调整后规模因素和技术因素共同主导,产业集群以规模报酬递增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效率前三位依次是:新能源产业(集群数5)、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数19)、新材料产业(集群数9),而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数2)技术效率最低。依托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联盟组织、人力资本环境变量协同发展产业体系,可降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资源错配和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14.
为推动本土芯片企业实现重大突破性进展,选取芯片产业链中海思(设计业)、中芯国际(制造业)、长电科技(封测业)3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以跨案例研究方法探讨关系学习与颠覆性创新视角下可选择的战略方案集,研究发现关系学习与颠覆性创新路径有6条,包括知识突破—高端市场渗透、知识突破—低端市场导入、知识突破—新市场开发、知识集成—高端市场渗透、知识集成—低端市场导入、知识集成—新市场开发。关系学习导致企业差异化的颠覆性创新路径,且企业存在创新路径组合。研究结果可为完善关系学习与颠覆性创新路径的理论系统,促进中国芯片企业实现突围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5.
基于知识链的高科技产业集群知识共享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知识共享是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持续创新的动力.根据集群知识活动的规律,构建了集群知识链的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集群知识共享过程,探讨了知识共享效果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郑小碧 《科研管理》2019,40(10):230-239
通过概念模型构建和对422家样本企业的问卷调查与实证分析,本文揭示了天生全球化企业基于跨国创业导向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国际化绩效提升机制及行业技术属性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在国际市场积极竞争、主动创新和敢冒风险的跨国创业导向是天生全球化企业快速拓展国际市场的天然引擎;技术创新能力通过促进海外市场盈利水平和国际业务员工增长将天生全球化企业潜在跨国创业绩效转化为现实国际竞争优势;高技术行业属性对国际化绩效提升发挥增强型调节效应,中低技术行业属性则具有弱化型调节效应;企业规模、年龄等对国际化绩效的影响不显著,但生产型或贸易型的企业性质虚拟变量影响显著。本文为中小微企业的快速国际化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人才、资本、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速度进一步加快,这不但为本土后发企业带来了众多的前沿技术和管理经验,也为其捕捉市场机会、实现后发赶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文以破坏性创新理论为基础,对后发企业开展破坏性创新的时机选择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研究发现,市场需求成长率、需求偏好动态性、市场分层清晰度、技术迭代速率、技术创新空间、技术获取难度、产业发展前景、产业垂直分工体系、产业内部知识流动、税收优惠力度、人才储备制度、政府服务体系、融资体系建设等时机因素在后发企业开展破坏性创新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竞争为主导的背景下,我国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TITS)协同管理需要借助政府、社会中介组织、大学科研机构的力量,加强技术创新方向与技术标准方向引导,获取更多TITS咨询信息,提高技术创新研发与技术标准制定水平,从而有效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与技术标准制定效率,使企业占据产业制高点,获取更高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目前对跨界搜索与创新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技术知识跨界搜索,却忽视了市场知识跨界搜索的影响。本文利用270个中国制造企业调查数据,同时研究了技术知识和市场知识的跨界搜索对产品创新的影响,并探讨了两个重要情境变量—行业竞争强度和所有权类型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技术知识和市场知识的跨界搜索都能促进产品创新;(2)行业竞争强度和所有权类型对上述关系存在着调节作用。随着行业竞争强度的增强,技术知识跨界搜索对产品创新的影响变大,而市场知识跨界搜索对产品创新的影响变小;相对于内资企业,外资企业进行市场知识跨界搜索对产品创新的影响较小,但是,并没有发现二者在技术知识跨界搜索与产品创新的关系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