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众化运动和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中心的工农兵文学,强调"为工农兵服务"的文学工具论路线和"向工农兵学习"的指向,作家与读者构成"学生"与"先生"的关系.这一关系直接指向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即接受工农兵大众的语言习惯,极力迎合工农兵大众的趣味.  相似文献   

2.
作家迁徙是20世纪40年代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茅盾、废名等作家因战争等因素的影响,在中华大地上四处迁徙,是作家个人性迁徙的典型;香港文化人大营救是作家集体性迁徙的典型。作家迁徙呈现出自身特点:作家集体性迁徙与个人性迁徙并存,作家迁徙与民族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作家迁徙促进了抗战文学的繁荣与文学空间的拓展,对抗战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云南40年代文学是云南现代文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抗战时期的特殊环境,昆明成为了当时全国的文化中心之一,尤其是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办学,对云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文学则是最突出的表现形式之一。《文聚》杂志是当时西南联大学生办的一份影响很大的纯文学刊物,因为载有众多一流作家、学者的作品,因此可从中看出当时云南文学的面貌。通过对《文聚》上的作家作品的探讨,分析云南40年代文学的特点,考察云南40年代文学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对《文聚》的进一步研究,将会弥补云南文学研究中的某些缺憾和不足。  相似文献   

4.
20世纪40年代的连绵战火使女性文学创作发生了变化。女性性别意识更加深化,女性写作形态更加多样化,女性文学呈现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并且有了地域差异——国统区与解放区。围绕国统区与解放区的女性文学的代表——丁玲和张爱玲谈谈战火中的女性文学。  相似文献   

5.
孙海芳 《红领巾》2005,(5):112-114
文学与疾病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如果从性别差异出发,我们会发现女性作家作品中的疾病主题与男作家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与患者的角色、自我意识发生关系.在女作家笔下,女性的疾病成了受害的隐喻,女性的疾病与女性的角色冲突、与女性性别紧密联系了起来.新时期女性文学对疾病主题的表现则主要集中在女性的生理疾病方面,病妇形象更多地患有生理意义上的疾病,遭受着身体病痛的折磨.在这些作品中,疾病变成了一个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思考生存方式的隐喻.  相似文献   

6.
张琳  宋佳昕 《文教资料》2011,(11):28-29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以及商品化思潮和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军旅小说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本文从战争本质、战争心理、战争智慧三个方面来探索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军旅小说中战争主题的新特征,并借以深化和丰富当代的军旅小说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穆旦20世纪40年代的诗歌创作中,对于战争的思虑和自我探索是主要组成部分。穆旦的战争思虑源自20世纪40年代的现实战乱但又超越了具体的历史时空,穆旦笔下的自我具有鲜明的与传统迥异的特征但又深刻地体现了传统与现实的制约力量。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学是作家生态立场和生态情怀的表达,是基于现实生态灾难的写作,本文通过生态文学主题的挖掘,揭示了当代生态文学写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1930年代,老舍在文学创作上,呈现出向左翼功利性文学观念倾斜和对原有启蒙文学观念恪守的双重特点.一方面,老舍将艺术视野收回到严肃的现实,从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等角度批判现实,颂扬革命,从而增强了其作品的时代性.另一方面,老舍并没有忽视文学的审美特质,仍然注重对艺术规律的强调,坚持国民性批判的启蒙文学主题.这样,老舍在早期文化批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社会批判的力度,从而使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创作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0.
著名讽刺小说家张天翼同时也是现代文学中重要的儿童文学家,他所构织的"灰色人物"画廊留给读者丰富而又深刻的社会文化想象空间。最能代表作家的是30年代的讽刺小说,其文本呈现的"反英雄"、"反摩登"化的叙述倾向,在深层次上体现为一种童言无忌;漫画众生的深度叙述方式,在意义上形成了虚与实、真与假的自我解构特点。张天翼以颇具童话色彩的笔触与富有喜剧意味的讽刺风格,使其讽刺小说在风貌格调上呈现出独特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教育界开始引进女性主义理论并进入了实践层面的探索。回顾我国女性主义教育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女性学学科建设和女性学课程开设、性别与教育以及学校课程与教材中性别问题的分析上。展望我国女性主义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教师的性别意识研究将是其今后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刘恩祥 《海外英语》2012,(16):226-228
汉语是一种主题显著的语言,与主语显著的英语差别很大,汉英语之间的这一差别给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这一影响被称为负迁移作用。该文首先将汉语中的主题与主语进行对比,然后就汉语的主题显著性的特点对汉语学生的英语学习所产生的负迁移作用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最后笔者提供了克服这一负迁移作用的一些大致的相关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3.
批判精神是现代知识分子精神的重要组成,批判主题也是"五四"以后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1940年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中批判主题的作品很多,考察这些作品与"五四"同类题材作品的异同,无疑会对把握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流变有帮助。文章认为,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启蒙立场表现出了不自觉的步步后撤,"后五四"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自信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也被逐渐瓦解。  相似文献   

14.
所谓文学的科学性是指蕴含在文学形象中的理性认识,具体表现为审美理想、艺术理解和“诗的思想”。由于它的间接性、隐蔽性的特点掩盖了其真实面貌,因此,长期以来人们不提文学的科学性这个属性。而研究文学的科学性,对于深刻揭示和正确文学这一社会属性、提高文学创作水平、消除庸俗文学、发展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具有重大意义,决不会重蹈科学主义覆辙。  相似文献   

15.
HU Yuan 《海外英语》2014,(8):191+198
Themes are the essence of literary works.Characters are the carriers of the themes.Thus,theme and character are closely connected.This paper mainly concentrates on the explorations of one common theme revealed in the novel-love,delineates the esthetics of life that expectation and pursuit are the persistence of human essence in consciousness,the approval of human desires and the sublimation of human nature.  相似文献   

16.
战争构成20世纪40年代学发展的核心背景,制约和影响着这一时期学观念和学运动、创作方法与创作潮流、学思潮与学论争的发生演化,形成战时学思潮的一些特殊形态。  相似文献   

17.
儿童文学创作既有文学创作的共性,也有儿童文学创作的个性。儿童文学创作的共性是,它和成人文学创作一样,也是主体和对象的和谐统一、生命融合。儿童文学创作的个性是由儿童文学的作者和读者的不一致性(主要是读者的特殊性)决定的,儿童文学是成人写给儿童看的文学,读者(儿童)的心理特征、接受程度和审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儿童文学创作。儿童文学创作的个性主要表现在创作主体的二重性、创作对象的限定性、文学形象的特殊性、创作风格的空灵性、语言表达的浅近性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孙犁是20世纪中国重要小说作家,从学史的角度考究孙犁四五十年代的作品即可明了:其突出意义在于对一种人趣味和品性的坚守。孙犁小说的人性立场、诗化散体,以及阴柔的风格,都是这种坚守的具体体现。这种人趣味和品性,对于当时学政治化倾向是一种有力的矫正,其历史价值不容漠视。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主题标引及其重要性,说明了主题标引的规范化和关键词必须向主题词靠拢。  相似文献   

20.
杨曦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3):98-102
纵观整个20世纪的中国文学,自鲁迅以来,一直到世纪末的新写实主义作家,在其浩浩荡荡的作家队伍中,有相当多的作家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描写农村生活,反映农民的生活,他们的创作活动大多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中国文坛半数以上的作家都可以归入“乡土文学”作家的行列,而他们的作品又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流,因此“乡土文学”可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条主干。从“五.四”时期的为人生和反帝反封建到八、九十年代的回到生存本身,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主题发生了多重变迁,对整个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的主题变迁作了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