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古代文学评点的承传,在评点体例上,有传中夹评之体和选评批点之体的承传;在评点方式上,有言简意赅的精评方式和浅易周遍的细评方式的承传;古代文学评点的承传,从内在生成着文学评点的骨架,影响着文学评点的流程。  相似文献   

2.
清朝康熙年间出版的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是目前完整保留下来的最早的女性对这一剧本的评点。这个评本的产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其一是关于女性戏曲评点的能力问题。在三妇评点的真实性方面,以往学者认为三妇根本没有对戏剧作品进行评点的能力,所谓合评其实是吴人代作。但明清时期许多女性读者评点《牡丹亭》的事实以及评语表现出的不同的性格特点都表明,这部评点是吴吴山与其妻子们共同完成的,有夫妻"唱和"式创作的特点。其二是明清时期文化人的理想婚姻以及文学对夫妻关系的表现。随着明清社会新思潮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人开始抛开礼法的约束,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展现夫妇之情,表现了对理想的伙伴式婚姻关系的追求。吴人将夫妻共同评阅《牡丹亭》的韵事公之于众,肯定了妻子们的才华,展现了夫妻间文艺与情感上的共鸣。其三是关于女性文学传播意识的变化。这个评点本的刊刻出版,在女性文学传播观念方面意义深远。之前的女性戏曲评点甚至诗文等文学创作,常常只在闺阁女性或亲族好友等小圈子中流传,明末清初的文学女性开始认识到文字印刷可以使女性创作走入公共领域。钱宜推动了三妇评点的出版,实现了女性戏曲评点的大众传播。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诗话汇编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大系统中:一是专家诗话汇编之体的承传;二是综合性诗话汇编之体的承传。之中,又有分门类编之体和据人而编之体承传的不同。诗话汇编体制的承传,从内在影响着古代诗话多方面价值的展开.  相似文献   

4.
我国历代文学纪事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条线索中:一是以孟繁《本事诗》为代表的纪事之体的承传。二是以计有功《唐诗纪事》为代表的纪事之体的承传。文学纪事体制的承传,从内在决定和影响着历代文学纪事的表述方式及面貌生成。  相似文献   

5.
据杜书瀛先生考证,中国古代“诗文评”在魏晋时期迎来历史首个发展高峰,与之相应,秦汉时期则为“诗文评”的孕育时期.这种孕育期出现于秦汉时期,存在必然因素.中国古代文学在秦汉时期经历了先抑后扬的发展轨迹,至汉代时文体相对固定,而汉武帝“独尊儒术”又为品评文学作品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尺度,这两点成为“诗文评”孕育于秦汉时期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6.
统编中学语文教材引录了很多古代文评,既有对古文作品具体的分析、阐释与评价,也有宏观揭示古文创作和批评经验的理论话语,并被赋予具体教学价值。学习古人品析文章常用的评点方法,可帮助学生养成细读文章的习惯、提升古文阅读能力;古人对具体文章的评价分析中,有很多适用于当前开展群文类比与思辨阅读的视角和素材;古文选本不同的编纂体例,可为学生从不同视角分类梳理所学古文和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古代文论中,小说理论是较为薄弱的环节。这是因为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成熟较晚,不像诗文那样作为文学正宗受到人们重视。这并不代表我国古代小说理论没有发掘的价值。生活于明清之际的金圣叹为后人留下创见迭出、影响深远的文学评点。金圣叹的小说理论体系建立在中国古代小说特别是《水浒传》的评点中,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小说理论体系。文章对其人物个性论、叙事角度论等小说理论进行了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脂评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本文用分类统计的方法,从典籍文献、文学作品、艺术资料等三个方面,对脂评中出现的大量引文摘句进行量化分析,由此认识到脂砚斋评点群体对传统文化有着全面广泛的涉猎与继承,有着比较全面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进步的文化思想。丰富的文史知识与深湛的哲学、艺术修养使得脂评本身成为一个集中体现古代文化的窗口。  相似文献   

9.
戏曲评点在明代产生,《西厢记》是最早进入评点视野和现存评本最多的作品,堪为明代戏曲评点之代表。《西厢记》评点呈现出评点意图旨在娱情、评点方式渐趋系统、评点内容渐重叙事、评点美学重在求"真"等四个稳定的文学特征,表明戏曲评点在明代已经成熟,而这种成熟促使戏曲理论迅猛发展,戏曲文体也终得以独立于中国文体之林。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石刻诗文之功用主要有:以石刻诗文求万古流芳;以石刻诗文发布朝廷告示和乡规民约;以石刻诗文记载各类历史尤其是文人游史和思想怀抱;石刻诗文之校勘功用;石刻诗文之教化与多元激励作用;石刻诗文对文学发展之作用;石刻诗文之防止纷争作用;石刻诗文之文学传播作用;石刻诗文之教习日常生活知识功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典散文政教之论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政教功用论的承传,二是政教审美原则论的承传。在第一个维面,其承传的内容主要围绕教化、体道、明理、有补于世等论题加以阐说。在第二个维面,其承传的内容主要围绕微婉合度、中和之美、温柔敦厚等论题展开论说。上述两个维面,相互发生、相互共构、相互融通,共同构建出了我国古典散文政教之论的骨架。  相似文献   

12.
苏雪林与散文名刊《语丝》、《现代评论》的关系,深刻影响了她的自由主义文学观和散文批评观的形成。苏雪林对二三十年代散文作家、散文流派的批评,在理性和史识中不乏美学的敏感和尖锐,更偏重对文体与风格的考察。苏雪林对“文学批评”作为散文体式之一的认知和对文学性“自传”的提倡,则有着五四后中国学术发展和自叙传文学兴盛的背景。  相似文献   

13.
出于总结前代化遗产的现实需要,在学领域,无论初盛唐的骈家还是中唐古运动的先驱都能从政教作用出发反思前代创作经验。随着古的形成,骈从普遍的章形态逐渐转变为一种特殊的章体制,在此过程中,古家及其先驱又对作为一般章形态的骈偶体制加以批判。这两种批评潮流都促进了骈批评从一般章学向专门体学的转型。而唐人对本朝骈的批评因具有重视政教体的倾向,与宋代作为专门体学的四六批评已有相通之处。因此唐代骈批判呈现出破中有立的态势。  相似文献   

14.
朱光潜作为著名美学家,也曾对京派文学作品进行过评论。他通过对京派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的文学批评活动,总结京派“言近旨远”“静穆”“节制”“和谐”的艺术特征和审美理想。他将“美感的态度”“不即不离”的距离说、“物我交融”的移情说等美学理论运用到文学批评中,使其文学批评展现出系统性和全面性。朱光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文学批评,不仅在京派文学批评家中独具特色,而且对推动现代文学批评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古代文学批评有它独特的现代价值,前辈学术大师已做出很好的榜样,如《宋诗选注》中钱锺书利用意象批评执简驭繁、由博返约、精当传神地反映出宋诗特征。意象批评法应有其现代价值,藉此方法,可使文学批评回归文学本体、回归批评本体。  相似文献   

16.
毛水清所著《隋唐五代文学史》以诗歌作为研究重点,并扩大其了研究范围,注意揭示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论述了不少被忽略的诗人及其作品,还对前人观点提出了许多不同看法。其最精彩的部分是对作品的分析。其写作方法是溯源辨流,并进行比较研究,以显示作家作品之异同。书中用语准确、简练、流畅,渗透着优美的散文笔调。该书在中国文学史研究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归纳综合梁肃作品有关学创作,评论的见解,将它与前辈古家和后起古运动主将的学主张作对比分析,说明梁肃学观念承前启后的意义,指出他是唐代古运动中由萧颖士,李华,独孤及到韩愈,柳宗元之间的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学批评中保有一种先验的东西,存在着一个先天的前结构,即传统的史学批评。中国古代史学意识的自觉先于文学意识的自觉,史学批评的观念与方法渗透于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各个方面。从思想渊源来看,史学批评是文学批评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典政教之论在唐宋时期文论中的展开,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诗歌理论批评对政教之论的阐说,二是散文理论批评对政教之论的阐说。上述两个维面,其阐说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绕政教功用论和政教审美原则论两大论题加以展开。它们相互生发、相互共构、相互融通,共同构建出了唐宋文论政教之论的骨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