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朔同志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感情真挚,立意高远,结构精巧,语言洗炼,诗意盎然,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雪浪花》是杨朔散文的一篇代表作。这篇散文写于1961年。那年春天,杨朔同志访问了日本,写下了《鹤首》、《樱花雨》等反映中日两国人民深厚友谊和日本人民反抗精神的作品。他回国后不久,就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北戴河。杨朔同志是山东蓬莱人,他从小就在大海的摇篮里长大的。他喜爱大海,认为“大海是最美妙的诗。”在北戴河疗养期间,他有时和朋友们一起散步,吟诵古典诗章;有时独自在海滩徘徊,和大海谈心,了解大海的性格,寻找着一种诗的意境。有一次,在疗养院的餐厅里,大家争论着大海的性格,有的人说大海是和悦、善良的,有的  相似文献   

2.
现代人读散文,追求的是一种诗意.杨朔的散文就是深情的诗.他本着“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的美学目标,用“诗心”去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蕴藏的诗意,把“诗”作为自己创作中自觉的美学追求,在作品中拓出一个诗的境界.《雪浪花》是杨朔散文代表作之一,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完美地体现了杨朔散文富有诗意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开头和结尾,在文艺作品的艺术结构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古人把文艺作品的开头比作“凤头”,就是说要象凤凰的头那样小巧美丽,叫人一见倾心;而把结尾比作“豹尾”,即结尾要象豹子尾巴那样短促有力,挺拔显神,使人有思索、回味的余地。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结构精致的文学体裁,尤应重视“凤头”和“豹尾”的艺术设计。杨朔散文的开头和结尾,是他苦心孤诣地进行艺术构思的一个重要的环节。特别是他后期创作的  相似文献   

4.
杨朔(1913-1968),原名杨毓晋,山东省蓬莱人,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杨朔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散文大家,他开拓了散文创作的新领域,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杨朔从20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创作。他写过不少反映战争生活的英雄事迹的通讯报道和小说。50年代  相似文献   

5.
杨朔是当代著名“散文家”,他的散文(多篇)入选中学、大学的教科书,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散文创作与欣赏观。其魅力何在?其价值几何?本文即此展开剖析,并探求它“影响几代中国人”的原因以及由此引发的教训与反思。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文艺界为探索散文的发展与创新道路,发表了许多意见。其中有一种意见认为现在散文的改革与起飞必须从破除“杨朔模式”入手,因为这个模式的本质是“假”的,“是一个水中的月亮”,“是一个叫人忘记自我,而为空头政治服务的假模式。”这种意见值得商榷。我认为,杨朔的散文创作在当代文学史上有着显著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我们必须坚持历史主义的原则,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标准来加以审视与评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杨朔同志是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作品总给人以清新的感觉,使人振奋。散文以写“意”为中心。杨朔同志写散文,“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东风第一枝·小跋》)。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他所抒写的对象(人、景、物、事)融合为一所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是具体形象的,又是高妙的;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依助于对象构成的艺术结晶体。它与写作过程中,特别是动笔前的立意构思有密切的关系。前人云:意与境,“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清王国维托名樊志厚写《人间词乙稿序》)散文,作为一种需要丰富感情、深邃思想而又寓于形象——从这点上说,接近诗的文学样式,亦应讲求意境。否则,就不足以言散文。因此,学习和探讨杨朔散文的意境创造,于我们的散文的创作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一 在我国当代散文发展中,杨朔是有重大开拓与贡献的作家。他自觉地把诗与散文结合起来,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散文的美学价值。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名人也有失误,名篇也有不足之处。尽管杨朔为当代散文创作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在某些方面,某些篇章,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作者对于散文“诗意”的刻意追求。周立波曾说:“文章要做,又不宜太做。”杨朔散文对“诗意”的重视就失之于“太做”。所以,我们  相似文献   

9.
杨朔的《荔枝蜜》、《雪浪花》等散文脍炙人口 ,“北杨南秦”是对杨朔、秦牧散文的共识与赞誉。但也有人批评杨朔散文艺术表现的不足之处 :一些作品在构思上还未能做到独出心裁 ;没有掌握多副笔墨 ,在文字上微露斧凿的痕迹 ,失之太做。《荔枝蜜》是由蜜蜂写到人 ,由赞蜜蜂的要求人的甚少给予人的很多到赞劳动人民忘我劳动无私奉献 ;《雪浪花》也是由写雪浪花到写人 ,由赞浪花撞击岩石到赞劳动人民铸造江山的伟力———笔者认为 ,这不叫“微露斧凿的痕迹”“失之太做” ,而是一种创作的思路 ,谋篇的格式———“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一种值…  相似文献   

10.
伊人老师:近日,我跟 H 同学发生了一次争执,起因是他对杨朔的散文说三道四;而我呢,一向很喜欢杨朔散文,并且把它们作为自己习作的范本。可 H 同学却说杨朔散文是“纸扎的假花”,我不同意;我说,语文老师都赞赏、推崇杨朔散文,告诉我们文章要写得美,不可不读杨朔散文。H 同学不以为然:老师说好,就一定好啦?您瞧,他多狂妄!伊人老师,您的看法呢?冯薇  相似文献   

11.
自从杨朔在《东风第一枝·小跋》中讲了“我在写每篇散文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之后,许多评论家便喜欢用它作为依据去评论杨朔散文。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他们在评论过程中往往只注意杨朔散文的诗的意境,诗的结构,而对其语言特色似乎很少  相似文献   

12.
杨朔文学创作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最突出的成就要数散文。他的挚友林林说:“对于杨朔的作品,比起小说来,我更爱他的散文,这是许多人的同感吧。……他的散文,散是放得开,但又不散,收归到他要求的主题思想上来,他写美丽的风光,但又归到人  相似文献   

13.
杨朔同志的散文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决不是偶然的。读着他的散文,好象身浴东风,口含荔枝,乘竹筏畅游在漓江碧波上,诗意盎然,美味无穷。他说他写散文就是“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茶花赋》既是他散文的代表作,又恰恰能反映出他当诗一样写散文的经验。 你看,文章一开头就说他想构思一幅“祖国面貌”的画,以抒发他极度怀念祖国的诗情。 “祖国的面貌”,要用富有诗意的画能表现好吗?他借画家之口说:“这可是个难题”。为什么“难”呢?难就难在杨朔同志要画的不是祖国一般性的面貌,而是要求画出特色来。要有“自己新鲜的意境、思想、情感”,要“耐人寻味”而“零山碎水”、  相似文献   

14.
散文,文学花园里的一株美丽的花朵。建国后,百废待兴,散文创作也出现了新的高潮。在建国后的十七年里,若谈及散文,就势必会提及一人——杨朔。杨朔,是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归到他所要求的主题思想上来,他写美丽的风光,但又归结到人物的精神面貌。结构谨严,层次曲折分明,遣词造句精练别致,富有诗的意境,有他独特的风格。杨朔以其诗体散文的成就,并以鲜明的民族化特色,在当代散文的发展史上,深深地刻下了他的足迹。从人们对杨朔散文的喜爱,便可看出其散文作品在中国当代散文史上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杨朔和杨朔散文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探究杨朔散文模式及"诗化"散文的创作,主要与杨朔性格息息相关,与传统的影响密切相关,也是当时特定时代的要求。杨朔把散文"当诗一样写"的艺术境界,形成了独特的"杨朔散文模式",在中国当代散文史上产生深远影响。但随着思想解放不断向深层推进,杨朔散文受到质疑。不管人们如何评价杨朔散文,他的散文创作作为当代散文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已具有"史"的意义。我们应该客观、全面评价杨朔散文,以期为繁荣当代散文创作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杨朔模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这并不取决于人们怎样评价杨朔,重要的是杨朔散文已成为文学史不可分割的部分;“杨朔模式”则是中国现当代作家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精神载体。其实,故乡美丽缥缈的蓬莱仙境只是残存于少年杨朔心中的一个梦。几十年后,杨朔散文中的“蓬莱仙境”和所有诗化的人与事,有多少是他童年时在海边冥思过的梦幻呢?我们需要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上思索这一问题。这是一个多愁善感而又不愿当亡国奴的诗人。“九一八”东北沦陷后,杨朔曾赋诗一首以志情怀:“黄鹤楼头雁夜征,紫阳湖畔月孤明,…  相似文献   

17.
以《觅渡 ,觅渡 ,渡何处 ?》为分界线 ,梁衡的散文创作由山水散文转入政治散文。他打破了杨朔散文“物——人——理”的模式 ,摈弃了散文创作的纯文学倾向 ,集中展现了散文的描写美、意境美和哲理美。  相似文献   

18.
大凡优秀散文都贮满诗的意境,意境乃散文的生命。诚如前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指出的:“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象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转引李洛元:《笔谈散文》)。杨朔也曾强调:“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海市·小序》),他写散文“常常在追求诗的意境”。由此可见,从散文诗化这一点研究杨朔散文应是成功地获取其审美效应的真谛。  相似文献   

19.
杨朔同志是我国当代一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著名散文作家。由于革命的需要,他在一九五六年以后从事人民外交工作,同时致力于散文的创作,先后出版了《亚洲日出》、《海市》、《东风第一技》、《生命泉》等散文集.一九七八年出版的《杨朔散文选》,共收入他的散文作品六十篇。他的散文,感情真挚,文字优美,结构精巧,诗意浓郁,为广大读者所喜爱.他“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东风第一枝》小跋)这种以诗为文的艺术方法,虽然并非杨朔所独创,却是作者在继承我国古典文学优秀传统,学习诗歌艺术的基础上,从长期的散文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宝贵的经验;这条经验,以及它在作品里显示出来的散文艺术的若干特色,在今天仍然能够给予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从杨朔散文的文本建构中,我们不仅可以发现特定时代权力关系的本质,还可以发现国家意志是怎样扭曲了包括作家在内的社会成员的生活观点,使传统的价值观造成断裂,在文化创造中造成了混乱,而同时也使作家的创作在单纯化、简单化的写作中出现了复杂情况。杨朔散文题材涉及智,劳关系问题,它反映了在一个以阶级划线的社会里,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的关系倒置,从而出现知识分子传统精神被改写的情形。杨朔“诗化散文”的代表作《荔枝蜜》,就是一个值得重新分析的个案。从这个作品里可以看出当代作家所遭遇的写作困境,同时也可以看到中华传统文化遗留在革命知识分子杨朔身上的仁爱精神,是如何在革命文化语境里被曲折表现出来,这种表现又为何产生了作者意料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