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感既是生理和心理现象又是语言文化现象.通感词在英汉语言中普遍存在.通过对比分析英、汉通感词在语音、词汇结构和联想机制的异同,可以增强对英汉语言的理解、鉴赏和使用能力,克服语言交际障碍.  相似文献   

2.
汉语源远流长,词汇丰富多彩.汉语中的习语包括成语、俗语等,而英语中的习语包括俗语、谚语和俚语等多种形式.英语习语在英语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样,汉语习语在汉语语言中也承担重要角色.而英语和汉语是高度发展的两大重要语系,历史悠久,各自都拥有大量的习语.要想更深入地了解中西方文化内涵,更好地学习英汉语言,广大学习者必须加深...  相似文献   

3.
孙海燕 《考试周刊》2009,(27):48-49
情感是一个抽象概念,常常用隐喻来表达。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大量的情感隐喻,这些情感隐喻有一定的共性.同时也有相当的个性。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英汉情感隐喻的共性以及由于文化不同而产生的情感隐喻个性。  相似文献   

4.
根据陈望道先生的观点,修辞分为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通常情况下,我们讨论的是积极修辞.关于修辞的定义,大致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陈望道先生认为:"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张弓先生认为:"修辞是为了有效的表达意旨,交流思想而适应现实语境,利用民族语言各因素以美化语言.  相似文献   

5.
刘婧 《考试周刊》2009,(50):37-38
对比是研究语言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中外许多语言学家都对其作了大量的研究,出版了大量的文章。然而对比语言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因此发展还不够成熟,存在着种种问题。我国的英汉对比语言学也同样在问题中发展着。可喜的是我们正在逐渐认识问题,并努力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章通过对英汉习语在语音、语义、结构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揭示了英汉习语的共性,但由于英汉语言深受各自化的影响,他们之间又有着较大的差异。章又从地理环境、神话传说、语言故事、历史事件、学典故、宗教信仰、民族思维、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了两的个性特点,以使学习弄清英汉习语的化内涵.在使用习语时表达得体,从而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郑晶晶 《考试周刊》2010,(53):30-33
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大量的隐喻,这些隐喻既有共性又有民族特性,本文从隐喻概念和通感两方面分析了共性,从民族思维方式、习俗、宗教文化和传统文化等方面阐述了民族个性.  相似文献   

8.
颜色词在英汉语言中占有很大比重,且颜色词所指代意义与各自的文化背景相关。该论文从认知语言学中概念隐喻的角度对英汉颜色词进行新的探究,试图将颜色词本身具有的视觉感官与心理感受相联系。并通过不同颜色词所带来的感官感受对比,对该种通感现象进行解释。此外,结合英汉句子实例验证,旨在揭示人们由英汉颜色词的特征所触发的感官转移是真实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礼貌是各个文化共有的一种语言及社会现象,对礼貌原则的研究在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均是重要的研究对象。在语言学领域,Leech,Brown&Levinson等西方语言学家提出的关于礼貌和礼貌原则的理论一直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但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非英语国家的学者又提出了针对本国语言和文化的礼貌原则,强调礼貌的文化特性。本文以中国学者的研究为例,对比分析了在中西方具有代表性的礼貌原则,论证了它们在本质上有共通之处,而二者在不同的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则是礼貌原则在共性基础上的特性表现。  相似文献   

10.
赵志梅 《宜春学院学报》2013,35(2):120-122,158
本文从隐喻认知的角度对比了英汉语的动物词汇,由于人类思维存在某些共性,两种语言对动物词汇的理解也存在共性,比如对猪、狐狸、狼、老鼠、驴、马、猴子、鹦鹉的理解,但由于文化背景等多方面的不同因素又会导致两种语言对动物词汇的理解存在不同之处,比如对红熏鲱鱼、牡蛎、海狸、鹤、鸳鸯、乌龟、龙、猫头鹰、狗的理解。本文运用相当多的语料进一步证实了英汉语动物词汇的隐喻认知的共性与个性的并存。  相似文献   

11.
英语语音教学重在英汉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英汉两种语言语音音位、音节、声调、重音和节奏等方面的异同,分析了语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对比分析理论在语音教学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英汉省略形式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省略是英汉语中共有的语言现象,它在篇章的衔接与连贯上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不同角度在不同层面上,对英汉语中的省略现象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1)英汉语中的省略现象既有同又有异。(2)省略这一语言现象在两种语言中最大的不同表现在主语的省略上。  相似文献   

13.
Implicature is a universal feature of human communication.In conversations,it is common to see examples of something unsaid but communicated.After introducing the 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impilcature and its four maxims,this paper presents English and Chinese examples to compare their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and finds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exists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conversation.  相似文献   

14.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有着很大的差异,要想成功进行英汉交流,了解其常见颜色词的共性和文化差异也是交流和日常阅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的异同,在错综交叉的英汉关系中,理出头绪,寻找“窍门”,使英语学习者有意识地从母语中“借用”,来改进其语言运用。  相似文献   

16.
双及物结构(VNN)就是动词带有两个名词的结构,英语和汉语中都有这样的结构。对比英语汉语双及物结构(VNN)的异同,并从民族心理和语法化过程的角度对可能造成其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借鉴语用学对外语教学的启示,通过英汉语用对比来寻求符合具体情境的跨文化言语行为模式。一方面,运用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分析言语行为表达的非自然话语意义;另一方面,从具体的案例分析中探索礼貌原则对提高外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时间表达特点来看,英语中,时间词语或其他成分只能是辅助性的标记,动词才是时间表达的必要条件,不可缺少。英语动词的过去时有使用的强制性,而汉语中表达时制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动词后加语法词语,时间词语、补语等成分等都可以表达时制。“了”表示“先时”,先于参照点的时间。英语的所有动词都有过去时的形态变化,而“了”的运用得受动词的性质或句子情况的限制。英语用不同的动词形式表示绝对时制和相对时制,而汉语的“了”既可以表示绝对时制,也可以表示相对时制。  相似文献   

19.
指示语关注语言对话语或言语事件的语境特征进行编码或语法化的方式,因而也关注话语解释依赖于对话语语境的分析的方式。语言学家归纳出了五种指示语,包括人称指示语、时间指示语、空间指示语,社会指示语和语篇指示语。对前四种指示语在英汉中的异同作对比研究,对认清自然语言指示系统的本质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针对英语和汉语中重构性话语标记语频繁使用的情况,基于对所收集语料(主要为学术性文章)的统计分析,本文分别从语法和语用两个方面对英语和汉语中的重构性话语标记语的使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两种语言中重构性话语标记语在语法形式和语用功能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