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文化的本质是求真育人,这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相一致。高校要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完成立德树人的使命,需要大学文化建设秉承文化育人宗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大学文化建设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相似文献   

2.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坚定红色文化自信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关键工作,培育青年大学生红色文化自信是其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红色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培育大学生红色文化自信提供了理论指导与行动指南。新时代新征程,高校应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遵循思政教育规律,坚持“三全育人”教育方针,立足学生的思想特点与成长规律,不断改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培育青年一代红色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一所大学是一种氛围、一种文化",一所大学的文化是自身独特性的集中体现.大学作为人类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和神圣使命.坚持文化自信是新时代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内在要求,"以文化人"和"以文育人"是新时代我国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举措,大学文化建设与思想教育都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者刘韧所撰写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使命与作为》一书,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维度深度考察了大学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在厘清两者关系的基础上,科学系统地分析了大学文化建设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与积极作为,对当前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效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如何站在新的起点上,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效机制,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一、优秀的大学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源泉大学的全部工作是以“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大学“育人”的途径最本质的东西就是文化。文化是大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学的发展历程,是大学文化建设及大学文化思想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我国大学健康发展及举世瞩目的长足进步是大学文化及其思想不断引领的结果。随着对大学文化之价值认识的逐渐深化及由此演进而成的大学文化思想的不断成熟,大学文化及其思想已然发展成为指导大学办学治校育人的理性自觉。研究发现,经由40余载的发展历史积淀,我国的大学文化完成了自“校园文化”之兴起、经“人文素质教育”之高潮、沉淀于“大学文化”之成熟的过程,历经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及注重大学文化整体建设的三大发展阶段。作为引导大学文化发展及大学文化建设实践的理论体系,大学文化思想包括大学文化育人思想、大学文化治校思想和大学文化强国思想三个层面。大学文化思想的成熟与升华,引领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肩负着“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重大使命,要“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从价值旨归、战略资源和发展蓝图三个维度来看,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部分高校已在优秀地域文化育人工作方面取得了成绩,可从典型案例中获取打造特色地域“长板”、创新特色实践情境、实现特色辐射效应的经验启迪。在分析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和成因的基础上,从遵循“三因”规律、完善“三全育人”机制、塑造内外兼修风格三个方面入手,增强融入的目标向度、协同力度和空间维度。  相似文献   

7.
“全方位育人”理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不断推出和丰富创新“互联网+“”第二课堂“”文化育人“”制度育人”等载体,在实践创新中提升育人质量和水平,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影响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8.
大学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浅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文化是大学发展过程中积淀的精神财富,蕴涵了大学的灵魂和精髓,是大学生存、延续、发展的支柱和根基之所在,体现着大学的形象和综合实力。知识经济的崛起和世纪之交涌动起的“反思与建构”文化之潮,赋予了大学和大学文化建设以更神圣的使命。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重要基地的高等学校,牢固树立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理念,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和实效性,对于高校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文化与大学文化从文化的内涵来看,文化意蕴着教育。“文化”一词,很早即出现于中国古代教育史,…  相似文献   

9.
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要求,蕴含着“变”与“不变”的建设逻辑。这一命题着眼更高远的视野、融通更宽广的场域、谋求更完善的结构,遵循着一体化建设的创新之道,也秉持着理论基石、思维特质、任务指向不变的守正之道。推进新时代新征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恪守“不变”、主动“应变”,强化坚持指导思想的政策实施、探索遵循思维特质的育人样态、凝聚落实根本任务的现实力量,推动一体化建设开拓新境界、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相似文献   

10.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进入了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时代,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内改革和建设任务更趋艰巨繁重。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这就必须进一步坚持两个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党要“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理论思维,是将邓小平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它从社会发展的规律,时代进步的本质上揭示出党的“先锋队”的内涵和实质,明确了更高更新要求的“先锋队”的性质。“三个代表”要求有不断增强创新的“创新力”,特别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创新的理论引导创新的实践。党提出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以教育为基础,教育先行,适度超前发展,吸收外国先进文化,发扬本国传统优秀文化,培育人才,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培育出高素质的人才,取得人才竞争的优势,所以说抓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学校教育中,政治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和概念。两者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把两者混淆起来。  相似文献   

11.
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生存、发展、传承的精神根基,是学校办学特色和综合实力的体现。大学文化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在大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育人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外在形式和载体。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充分重视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将大学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以大学文化建设为动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四史”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教科书。“四史”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之产生有三重根源:实践根源、理论根源和精神根源;表现样态有三个向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价值实现要遵循三个维度:以史育人、创新育人、高效育人。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总书记的讲话对于大学文化建设和大学文化育人的功能认识都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是我们认识大学文化以及文化育人的原则性的理论基础。一、大学文化的本质是育人大学是什么?英国教育学家纽曼说:"大学是传授普遍  相似文献   

14.
从本质、特性、属性三层面探析大学文化本体,概括大学文化自有特性显示出的师生双主体化育功能;诠释"共生"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的互动,探讨时代变革中教育的内在失衡及解决途径——重建文化价值观;挖掘文化育人视域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从载体和理念层面,指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植根于优秀的大学文化,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复合育人、协同育人、文化育人。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铸魂育人的责任主体。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思政课教师要系统掌握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内容和精神实质,用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站在思政课全局的高度,明晰每门思政课的功能和定位,选准选好二十大报告与各门思政课的结合点,形成合力;创新教法,在“讲准”“讲深”“讲透”“讲活”上狠下功夫,增强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的实效。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思想政治工作与大学文化有着密切的必然联系。因此,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文化的思考,是破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难题,创新工作模式的一条有效途径。要塑造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精神,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模式,构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体系,发挥文化载体润物无声的育人作用,以先进大学文化为指导,全面提高学生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当前,伴随文化育人理念深入人心、匠心精神在新时代职教文化大熔炉中脱颖而出,以匠心精神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成为职业教育热点理论和实践议题。从文化自信视域探求职业院校“匠心文化”建设内生路径,分析其理论之基、实践之要、创新之向,助力走出以“匠心”提振文化自觉、彰显文化自信、激发文化自强,进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能增效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以近年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文化育人实践取得的相关成果为例,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史,就是一部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与复兴伟业的百年新人培育史。党史中蕴含的教育资源极其丰富,从党的革命传统资源中挖掘生动的学习教材,具有红色文化育人的独特价值。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优势,从全面加强士兵政治训练、疏导青年政治困惑、赢得群众政治认同的经验中,启示我们必须牢固确立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意识。以史鉴今,新时代学校要不断加强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价值引领作用,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理想信念的精神血脉里。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的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实现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要有创新精神。在以实践为基础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中,不可忽视坚持以教育实践为基础的教育创新。对我们高校的“两课”教师来说,必须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的创新。本文着重从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创新问题论述的角度,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的创新涵义、创新主体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高校劳动教育守正创新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坚守意识形态本位的必然要求,是夯实我国劳动文化育人优势的必然要求。我国高校劳动教育守正创新,最根本的就是把坚守我国高校劳动教育的优良传统与深化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模式、理念、机制创新结合起来,坚守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的“理论之正”,坚守劳动教育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价值之正”,坚守劳动“文化之正”,创新时代我国高校劳动教育模式之“新”、理念之“新”、机制之“新”。“守正”与“创新”的统一是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发展的根本之策。守正创新重在创新,要创新以“现代人格发展”为特征的劳动教育理念,创新以“体系化”为特征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以“塑造劳动信仰”为导向的劳动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