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心理资本理论为基础,从心理资本视角分析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指标体系构成,对比高校大学生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资本理论指导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从改善贫困生贫困认知水平、提高自我效能感,丰富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培育积极的心理愿景,加强贫因生乐观主义教育、大力培育贫困生改变贫困的能力,提高贫困生抗挫心理阈限、培育贫困生“坚韧”品质四个方面建构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贫困生在人际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强迫、偏执因子分上高于非贫困生且有显著性差异。基于以上研究,以贫困生的心理积极发展为视角,通过开展励志教育、民族文化教育、心理沙龙、心理知识宣传、团体辅导等实践活动,凝练出具有本土化和民族化的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以期丰富实践探索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中的特殊群体.本文从自我概念的视角分析了高校贫困生不同于非贫困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即更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逆境、更容易出现自我期望值高与自我认同度低的矛盾心理和具有更强的独立性.同时,从培养贫困生积极的自我概念的角度,提出了指导贫困生形成全面客观的自我认识与评价、开展贫困生教育时给予积极的社会反馈、指导贫困生在学校中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等三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把对贫困生的心理帮助纳入心理健康课程,并且以积极心理学为主导内容,既对贫困生进行主动的心理疏导,又对全体同学进行激励教育,是较好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5.
高校贫困生心理特点及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贫困生是高校内一个特殊的群体。贫困生除经济困难外,还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大致可划分为积极的心理特点和消极的心理特点。学校有责任教育、引导和帮助贫困生克服消极的心理因素,树立信心,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勇敢坚强的意志品格,提高心理素质,走出心理困境。  相似文献   

6.
高校贫困生由于经济的贫困,因自我认知上的偏差产生一些消极的心理倾向,影响了他们的自我发展,高校在关注扶贫的同时,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对贫困生心理的积极影响,建立多层面的立体交叉的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张艳 《江苏高教》2012,(1):133-134
高校贫困生因贫困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自卑、人际交往障碍、敏感、抑郁、嫉妒等。对此,高校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配备专业、专职的心理咨询师;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入学新生的心理普查工作;定期开展心理辅导,积极帮助贫困生走出心理困境。  相似文献   

8.
依据高校贫困生思想现状和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本文对高校贫困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对贫困大学生表现为自卑、消极情绪体验多、负性情感较多等现象,积极提倡"能力脱贫"和"心理脱贫"教育,提高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最终实现贫困大学生的全面成才、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高校贫困生心理弹性的结构与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成为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心理弹性作为个体自我保护的本能,可以帮助贫困生积极应对压力和成功克服逆境.贫困生心理弹性的高低,取决于自我认知、归因方式、情绪管理能力及心理防御机制等结构特征.通过提供经济帮助、加强人文关怀、重视情感支持和关注心理教育等多种途径,能够不断提升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弹性,从而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为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保障,但这一体系中对贫困生的心理资助方面出现缺失,成立专门的高校贫困生心理资助机构、完善高校贫困生认定机制、建立全方位的贫困生心理教育与咨询体系、开展贫困生的诚信教育与感恩教育和提高贫困生的心理自助能力都应包含在心理资助体系中。  相似文献   

11.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先导,倾力做好高校贫困生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生问题是高校乃至社会的问题。由于城乡教育差距、高校消费分层及贫困生自身原因,造成了贫困生自尊与自卑并存、自立与依赖并存、焦虑与抑郁并存。据此。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先导,教育贫困生正视贫困、强化自立自强、逆境成才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关注其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积极投身实践活动,和谐人际关系,将其培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  相似文献   

12.
贫困生是高校内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除经济困难外,还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大致可划分为积极的心理特点和消极的心理特点。高校应针对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在关爱学生,培育自立自强精神、社会责任意识和艰苦奋斗、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服务等方面开展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高校贫困生的心理与人格问题日益凸显,而引导贫困生主动进行心理自救,积极应对心理上的各种困扰才是解决该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通过分析贫困生自我意识研究的重要性及其发展现状,提出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以及掌握有效的自我调控方式的三种转变自我意识和心理自救的措施,尝试解决贫困生的心理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验法验证经济资助、关注教育、团体辅导等在改善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中的作用与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关注教育和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正向影响,并且团体心理辅导的影响更为突出。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并根据实验结果对高职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建议:进一步完善助学体系;注重人文关怀创建和谐人际环境;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特点,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对1216名天津市贫困大学生施测,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非贫困生在自我效能方面显著高于贫困生;男生在希望、乐观方面显著好于女生;班干部在自我效能、希望、乐观方面极其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的贫困生;是否独生子、不同年级、是否受资助的贫困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没有显著性差异。性别、是否是班干部对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有显著影响;是否是独生子女、年级、是否受资助对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关于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当今,由于种种原因,经济困难学生所占比例逐渐增加,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问题越来越显得重要.如何发挥贫困生自身优势,引导他们积极进行自救努力,正确认识自身优势,变劣势为优势,为贫困生创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高职贫困生处于高校贫困生这一弱势群体的底层,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加强高职贫困生的心理扶助研究,探索有效的高职贫困生心理扶助运行机制和方法,促进高职贫困生健康成长成才,是维护教育公平、促进学校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介绍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职贫困生心理扶助运行机制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分析贫困生的心理表现、产生原因的同时,结合工作实践,探讨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履有效帮扶措讫,引导他们走向积极的方向。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在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已经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德育工作体系,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或咨询的专门工作机构,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开展心理素质训练等。通过在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行健康的生活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帮助大学生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以期引导高校贫困生群体的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9.
解决贫困大学生的经济、生活、心理是当今高校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此,本文就从健全严格的贫困生资助制度、完善贫困生技能培训教育工作、完善贫困生心理教育工作这三个方面来展开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完善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高职贫困生心理冲突与消极逃避、角色转变与适应障碍、贫富差距与自卑孤僻、就业焦虑与心理困扰心理特征的分析,结合笔者所在学校实际情况、专业特点及学生管理与教育工作重点,从学校、学生、家庭三个方面入手,积极、系统地探究相关心理辅导对策,以全面开展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切实为高职贫困生心理解困,帮助他们实现身心同步的良好发展与成长,使他们成长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