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隋岩  李燕 《新闻大学》2012,(1):73-79
不能机械地以人数多少来区分人际传播与群体传播,应当以传播过程中信源是否确定来判断.人际传播的信源是确定的,群体传播中大多信源不明.不确定的信源就会产生谣言、流言,带来风险,所以群体传播是风险性最高的传播形态.群体传播虽是谣言、流言的根源,但更可怕的是人际传播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谣言、流言从群体到人际的扩散过程中,人际关系的确定性使其由“黑户”摇身变为有“户口”的“合法人士”.新媒介本身并没有风险,也没有媒介技术决定论所宣称如此强大威力,它只是为谣言、流言在群体间和人际间的快速传播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从广州肺炎事件看流言的传播与控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 0 3年春节后 ,我国广州地区出现了由非典型肺炎引发的社会恐慌。在这次事件中 ,流言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本文总结了流言的研究范式 ,认为应该从传播方式和意义阐释两个方面来研究这次流言传播现象。作者研究了这次流言传播中出现的一些新特点 ,以及这次流言背后的社会心理因素。同时提出了一些在流言控制中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提出应该注意两类流言的监测与预警  相似文献   

3.
单松涛 《新闻传播》2012,(4):252-253
作为人类社会中一种古老而普遍的传播形式,流言是一直存在的。以往,流言主要通过口头的形式在公众之间或群体内传播,其传播效果、速度、规模往往会受到限制;现在,随着网络的普及,流言通过网络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以更快的速度、向更大规模的人群进行传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2003年的“非典”事件开启了手机短信流言传播“新时代”的话,那么2008年的“四川广元橘子生蛆”案则无疑是给这个时代投去了一枚重磅炸弹。美国气象学家罗伦兹的“蝴蝶效应”理论也在手机短信流言传播中被展示得淋漓尽致,由此,手机短信成为流言传播温床的双刃剑性质毕露无疑。面对这种现象.如何理解、分析和合理控制便成了一个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5.
跨国传播的流言由于传播网络复杂、信息畸变严重、不易溯源等特点,与国内流言的传播相比有很大不同。在日常生活中,跨国流言往往存在时间更长、影响范围更广,辟谣更为困难。本文以"Momo事件"的传播作为研究对象,从路径和内容两个方面探析流言的跨国传播过程,总结传播特色及事件造成的后果,并探究流言跨国传播现象背后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中的流言传播及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这次特大灾难发生以后,相关的流言也迅速产生并且大规模蔓延。此次灾难中的流言传播具有其他公共危机事件中流言传播的共性,但也有自己的独特性。在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本文回过头来分析此次地震中流言的产生及传播特点,并试图提出在灾难事件中有效控制流言产生及蔓延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蒋亚东 《新闻世界》2011,(8):296-297
本文通过抢盐事件,探讨在新媒体时代下流言得以传播的原因、发生特点,以及对流言传播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媒体如何面对突发事件中的流言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言传播和新闻报道是两种本质截然不同的传播形态。流言,就是没有根据的话①,口头传播和人际传播一直是它的主要形式;而对于新闻报道来说,事实依据和信息来源可靠是它的两个基本准则。无论是从逻辑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9.
一种流言传播的小世界网络模型及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复杂网络中的小世界网络模型对流言的传播过程进行了描述,并通过我国甲型H1N1病毒疫苗流言这一案例进行了模拟分析,归纳了病毒流言小世界网络具有的一些特点。最后,结合我国实际,对流言的控制策略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0.
蔡骐 《当代传播》2003,(5):32-33
2003年中国发生"非典"疫情,人们与之的抗争,并最后取得抗"非典"的胜利.新闻传媒的表现从事件一开始就受到社会的关注.媒体在"非典"带来的危机中的责任与义务是什么,信息的传播如何才能做到公开透明,这些话题都成了人们讨论的焦点.然而,"非典"时期的另一个现象同样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5月份"非典"流言突然大规模扩散.虽然由于政府与媒体很快采取了有力的措施,使流言迅速被遏止,但是对这一现象从传播学的视角来进行反思,无疑会给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受"昆明3·01暴恐事件"影响,"暴徒砍人"流言导致成都、广州等地数百群众四散奔逃,一时人人自危。最近,我国多起公共危机事件的始作俑者均为暴恐流言,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对此,本文结合"成都3·14春熙路事件"、"广州3·15沙河事件",分析了暴恐流言的传播机制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的新媒体语境下,伴随着高速化的信息传播,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的媒体态度也逐渐成为了把控流言传播的重要因素,尤其在一些广受公众关注的新媒体事件中,媒体的报道态度更是决定着网络舆论的走向.那么,探析媒体态度与流言传播之间的联系,及媒体态度对新媒体事件发展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新媒体语境下的媒体报道态度及流言传播之间的关系作出探究,从而对媒体报道提出一定的实践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网络流言与危机传播控制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流言是一种扭曲的信息形式。在危机传播中,信息的真实与虚假、应激心态与理性诉求、民间话语与新闻话语的矛盾与冲突,构成网络流言控制的复杂性。建立政府、媒体、公众之间的信息互动,增强控制合力,方能构建网络流言控制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4.
孟姣燕 《青年记者》2009,(16):96-97
《圣何塞水星报》专栏作家丹·吉尔默认为媒体的发展经历了旧媒体(Old Media)、新媒体(New Media)、自媒体(We Media)三个阶段。在危机信息的传播过程中,自媒体给信息传播提供了全新的空间,也给流言传播提供了温床。  相似文献   

15.
危机事件中的流言传播有着特殊的规律,应对策略也需要有相应的针对性.本文以汶川地震中的"都江堰水源污染"流言为个案,分析了危机事件中的流言传播过程和应对策略,认为危机状态下的社会心理易使流言产生更大恐慌,而流言进入社会实践构成了对官方信息的质疑,需要有信息的及时公开和良好的信任机制才能使应对策略生效.  相似文献   

16.
<圣何塞水星报>专栏作家丹·吉尔默认为媒体的发展经历了旧媒体(Old Media)、新媒体(New Media)、自媒体(We Media)三个阶段.在危机信息的传播过程中,自媒体给信息传播提供了全新的空间,也给流言传播提供了温床.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政府面临的突发公共危机事件越来越多,流言的传播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健全完善的政府信息发布机制,是有效遏制流言与谣言传播的关键措施,对于减弱危机事件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力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试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应用相关传播学原理,分析政府信息公开对流言传播产生的重要控制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迎辉 《东南传播》2012,(11):62-64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在我国多有发生。本文针对"发泄型群体性事件"首先在了解我国学者论述的前提下对其概念进行了辨析,在此基础上,以"瓮安事件"为例,把发泄型群体性事件分为事件爆发前的流言传播阶段、事件爆发前的谣言传播与情绪酝酿阶段、事件过程中情绪的群体感染与行为的群体模仿,以及事件平息后谣言的消散和情绪的消解阶段,并分析了各阶段的信息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19.
大众媒介虚假、滞后、片面的报道为流言的流布留下了充足的传播渠道空间,这会降低媒介公信力导致媒体危机,甚至演变为公共危机、政治危机.因此,媒体要为公信力增减及其所带来的利益得失而承担起媒体的社会责任,维护社会稳定、平复公众情绪.政府则要及时、准确、全面地向媒体开放信息源,建立科学、完备的公信力测评标准检测媒介公信力,规范媒介行为,使大众媒介占据信息传播渠道主导地位,阻滞流言流布.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提高了草根民众的社会抗争能力,但是随着抗争客体对新媒体的不断适应及其反制能力的逐步提高,再加上新媒体在利益诉求方面存在自身局限性,草根民众的集体抗争焦虑并未因新媒体增权而得到根本缓解,以致"流言"作为社会抗争的畸变形式大量出现。"流言"具有制衡强权,迫使执政当局回应和处置抗争民众利益诉求的积极作用,但它对社会秩序的冲击和破坏也是异常明显。然而,各级政府及其主政者不应过分强调"流言"的负面影响,而应看到"流言"背后的结构性因素以及与之相关的民意民情,构建和完善制度性民意表达机制,提高政府公信力,以此才可有效抑制"流言"的大量生成和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