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备课”向“备学生”的转变,而不是原有的那种“备教材”“备习题”的模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学生的原有基础是我们展开教学的出发点,没有一定的基础,新的知识、能力、情感只能是空中楼阁,绝不牢固,也不完善。另外,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也就是说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过来学习的,  相似文献   

2.
《教育科学研究》2 0 0 4年第3期撰文指出:在当前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领域,建构主义是一种主流话语,人们习惯于用其解释所有的教育现象,其实,在心理学领域,建构主义只是众多心理学流派之一,严格地说,它只是一种假说。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知识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但是并没有说明白学习者的“原有知识”是怎么来的,也没有说明所谓“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又是怎么回事。诸多事实证明,建构主义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建构主义不认为知识是存在的反映,而认为知识主要源于个人对知识的“建构”,多少也有些片面。倘若一切认识…  相似文献   

3.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 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流行,在国内也逐步受到广泛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加入到对建构主义教学、学习理论的研究中。俗话说“学以致用”,作为工作在基础教育第一线的一名教师,我不过多地研究建构主义本身,只想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当前《课标》学习的  相似文献   

4.
<正>一个孩子学了六年的语文,也许能交出一张优异的毕业答卷,但未必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阅读者与表达者,未必能以丰厚的语文核心素养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究其原因,学生的语文学习往往“宽而浅”,虽然积累了许多散点的语文知识,但这些知识往往止步于原有的学习单元,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缺少像“专家”般的思维能力。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怎样才能学着像专家一样思考呢?应从“宽而浅”的学习转向“少而深”的学习。“少”不是指“学得少”,“深”也不是指“学得难”。“少而深”指不简单追求知识的多,而更侧重知识的结构化,  相似文献   

5.
皮恒明 《今日教育》2007,(12S):48-49
在新课程实施后,不少教师在学习方式的采用上存在着走极端的现象,他们要么“穿新鞋走老路”,基本上还是以接受性学习为主:要么“穿新鞋走弯路”,认为现在提倡探究式学习,就不管什么内容都戴上“探究”的帽子,以显示其先进性,结果不但探究能力得不到提高,连双基的掌握也大打折扣。其实,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是被动接受式的。但也不是单纯发现式的,而是通过外界有意义的信息与学生原有知识和思维方式建立联系并相互作用,最后内化到知识结构中去。因此,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探”,也不需要时时去“发现”。探究式学习只是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它需要和其他几种学习方式相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6.
广西小语专家黄亢美老师在他语文教学“三字经”中借用佛“家三境界”说来解说语文课堂教学“的三境界”:第一境界“山是山、水是水”,即语文课就是语文课,故要扎扎实实、实实在在地学习语文知识和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第二境“界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即语文课又不是(像)语文课,我们要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状况,要体现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于是在多元目标上有机地渗透人文教育、审美教育、良好习惯的养成等;在运用的形式上,让学生或唱之、或蹈之、或画之……此时,似乎“山不是山”“,水不是水”,语文课不像语文课了。第三境“界山还是山,水还…  相似文献   

7.
茅盾先生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低形式。”学生作文必经模仿,但,模仿是手段,是基础,而不是终极目的。作文训练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抒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培育科学理性精神”。俗话说:作家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写作策略的学习与掌握也必须建立在大量变式练习的基础上。如此反复实践,学生才能“体会到策略适当运用与不适当运用的条件,从而能在新情境中迁移”。明乎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充分了解并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  相似文献   

8.
一、学生已有知识概念对教学设计影响重大的理论依据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他们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的一个“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学”不是简单的积累信息,而是新信息和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冲突,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由此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这是一个认知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过程。简单来说,任何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都不是一张白纸。对待问题他们都有自己…  相似文献   

9.
在“生物进化”教学中达尔文的进化论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教好这部分知识,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是了解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生物进化观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根据原知识去主动构建新知识的过程。根据大量的文献及调查,存在于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也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态去进行教学。可见,“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而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引发的认识结构的重组。  相似文献   

11.
邓斌 《考试》2009,(5):96-96,110
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体育知识和经验让学生主动去建构,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照搬理论去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2.
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的组织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学习方式的历史性变革《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专列了一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自主、合作、探究,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其基本意义应该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主人;自主的学习过程应是主动地构建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现成的东西。即以自己的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提炼…  相似文献   

13.
大学“金课”之“金”,不在于课程资源的丰富或者是满足某些外在的评价标准,而在于能够让大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深度的学习。深度学习需要重视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即课堂“感知”,只有让大学生“感知”良好的课程,才能称得上“金课”。要实现大学生的深度学习,大学教师应提供高质量的课堂讲授,“讲得好”既是学生对大学教师提出的起码要求,也是大学“金课”的重要特征。大学生需要理解学习的过程,从而在新学知识和原有经验之间建立起密切联系,使知识不是被教师从外部“灌输”的,而是从自身经验中生长出来的。同时,要让学生收获到未来学习或研究的基础,而并非片面地强调“过程重于结果”,只有当大学生在课堂获得有效知识的同时,才能获得良好的主观感知,认可这门课的“含金量”。  相似文献   

14.
学生学习《高等代数》的困难表现在听课、做作业和阅读教材等方面,造成这些困难,不仅有客观原因,还有主观原因———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克难奋进的精神、原有学习习惯不适应新知识的学习。要提高高等代数课的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而不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  相似文献   

15.
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正如奥苏贝尔所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受原有知识的影响;反之,新知识的学习也会影响到原有知识,使得学生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一)
  学习书法,重在研究。应在三个方面下工夫,即:悟性、功力和知识。悟性是对书法灵魂的感悟。学习书法,一个人除了天生对书法有灵感之外,关键之处就是对书法真谛的感应。习书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世间万物都是机械地存在着。悟通之后,也就是人和书法能对话的时候。那么,看山就不是山了,是雄伟、威严的象征;看水也不是水了,是深沉,是力量,是大自然生命的流动。正如孙过庭所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能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两个“平正”是有区别的,第一个“平正”是在悟通之前,后一个“平正”是在悟通之后,也就是书法要达到的至高境界。有了悟性,不下苦功也是练不好书法的。所说的书法“功力”,就是指按照古人的书写标准和规范进行书写的程度。不像古帖,不能和古人对话,线条质量上不去,章法、布局不讲究,其表现就是功力未达到。社会文化知识的支撑,是决定着一个人书法道路能否走远的重要方面。有时候所学的文化知识和从事的社会实践,不一定马上用得上,但它往往是潜移默化的一种应用,是不知不觉的一种自然补充。  相似文献   

17.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创造.“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强调课堂教学活动不是形成一个个句号,而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课堂教学活动产生一个个问号.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要鼓励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主动将新知识“挂靠”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形成学习能力与养成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一、预习的必要 性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叶圣陶先生说:“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在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但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和学生并不重视预习,认为预习是可有可无的环节。那么为什么要预习?原因至少有三个:一是建构主义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知识的获得,都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程标准中,有个重要的理念,就是“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也就是说,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替代的,是由内向外的成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从课程资源的角度来看,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这资源不仅对学生自己的成长起重要作用,且对学习伙伴也是一…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且,现在的学习活动早已不是教师单纯地向学生传递知识,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