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成语“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自汉赵歧为《孟子注》,到新中国建立之初,乃至建国后,一直被人们所苟同,用法也几乎一致。文章依据我国田野考古发掘的大量资料和传世文献的“考异”、分析,指出孔子对“人殉”历史了解的局限和赵歧所作注释的错误,认为“始作俑者”并非是指所谓的带头做某些好事的人,此成语明显不合时宜,也不宜再用。  相似文献   

2.
《春秋》是圣人孔子依据东周春秋时期鲁国的史料编篡的一部编年史,上始于鲁隐公元年即公元前722年,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即公元前481年,共计242年的历史。这242年的历史,既是东周春秋时期鲁国的国史,也是姬姓鲁国国君———以“十二公”为主轴的姬姓家谱史。站在家谱文化学的角度,可以说《春秋》是孔子为老姬家所修订的242年的家族史。“十二公”,即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在为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这四位春秋霸主作传的过程中,对《左传》的材料作了有意识的取舍与改造,因此也就形成了与《左传》不尽相同的霸主形象。其中蕴涵了司马迁对他们的总的评价,也表现了司马迁对历史和现实政治的态度,完成了自己内心情感的宣泄。  相似文献   

4.
魏家琪 《考试周刊》2011,(72):32-33
本文从司马迁所著《史记》中提到"春秋五霸"而未确应其对象来设点研究,通过详尽的史料分析与逻辑推理,得出"春秋五霸"分别为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和吴王阖闾的结论,从而为"春秋五霸"的史学考证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和为贵"是周代"礼治"社会的重要政治传统。"和为贵"在"出奔"中的体现包括:允许贵族出奔避罪、优待流亡者家属、招徕流亡者返国、为出奔者另立继承人等。"和为贵"之所以在春秋时期成为处理贵族出奔的重要准则,是当时国际环境、列国国内政治形态、社会盛行的亲亲之道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史记》将“春秋”与“国语”相及而言者共二处:  相似文献   

7.
8.
<正>"讥世卿"之说首见于《公羊传》隐公三年:"《经》:‘夏,四月,辛卯,尹氏卒。’《传》:‘尹氏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其称尹氏何?贬。曷为贬?讥世卿。世卿,非礼也。’"何休注曰:"礼,公卿、大夫、士皆选贤而用之。卿大夫任重职大,不当世,为其秉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撰《史记》,记录春秋一段历史,其史料的基本来源是《春秋》、《左传》,《国语》,《世本》及谱谍等先秦典籍。《史记·五帝本纪》说:“予观《春秋》、《国语》。”《汉书·司马迁传赞》:“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当然,先秦的各种史料对司马迁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所起的作用大小也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10.
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春秋》,历来以为是孔子所修,这一说法最早见于另一部儒家经典《孟子》[1]。司马迁祖述其说,在《史记》中亦表达了一样的看法。[2]孟子和司马迁说的“孔子成《春秋》”,“因史记作《春秋》”,实际上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修订、删订”《春秋》的意思。西汉以后,虽有今文、古文之争,但关于孔子“修《春秋》”的说法,没什么评议。到了唐代,几个学者开始怀疑“孔子修《春秋》”的传统看法。刘知几在《史通·惑经》中记载说: 观汲冢所记,皆与鲁史符同。至如周之东迁,其说稍备,隐、桓已上,难得而详,此之烦省,皆…  相似文献   

11.
三.《左传》与《史记》之不合 《左传》与《史记》记事,时有不合。细考其不合的原因,当是多方面的.就多数情况而论,是司马迁失考误采.班固批评《史记》“采经摭传,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柢梧”.其论并非诬罔太史公,这是一种情况.也有《左传》失误而《史记》正之者,这  相似文献   

12.
《春秋公羊传》以独特的语言形式来分析解释《春秋》的微言大义,其分析客观上体现出了丰富的语法思想。就分析方法而言,不仅有替换分析,而且有对比分析;就分析角度而言,有语义层面上的分析,也有语用层面上的分析,更有句法层面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谷梁子是《春秋谷梁传》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春秋谷梁传》的最早的作者。《春秋谷梁传》的产生先于《春秋公羊传》,荀子对《春秋谷梁传》学术特色之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其间当对《春秋谷梁传》多有损益。《春秋谷梁传》在先秦时代即有古文文本流传,《春秋谷梁传》的成书明显先于《春秋公羊传》。  相似文献   

14.
先秦两汉是量词产生发展的时期,对<春秋公羊传>中的量词和数量表示法进行研究,将有利于弄清汉语量词的起源和发展问题.通过对<春秋公羊传>中的量词及数量表示法进行穷尽性整理,我们共统计出量词36个(均为名量词),物量表示法6种形式,动量表示法4种形式,并从"引言""量词""数量表示法""小结"四个部分进行阐述,以期对两汉的量词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春秋》经文,三传不同,孰优孰劣便成了讨论的话题。《四库全书总目》曾言:“今以《左传》经文与二传校勘,皆左氏义长。”①左氏学家侯康表示赞同②,公羊家皮锡瑞③也表示赞同,似乎此说已为后世学者普遍接受。  相似文献   

16.
【作者】《春秋》三传即《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三部编年体史书的合称,均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为儒家重要经典。相传三部书的作者分别为左丘明、羊高、毂梁傲。  相似文献   

17.
<公羊传>是解释<春秋>的三传之一,其重在挖掘<春秋>的微言大义,它在儒学中,属于偏重于外王的政治学说.在对<春秋>的注解中,它宣扬儒家思想,强调以尊王为核心的大一统.严君臣上下之分,为强化中央专制集权提供了思想武器,并总结出了"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为中国讳"的"四讳理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十二”提出了自己新的看法:是司马迁有意模仿孔子著《春秋》,“据鲁亲周”之义例而将周王室与鲁国单独列出,不在“十二”诸侯之数。  相似文献   

19.
要准确理解一个句子,不仅要明白其中每一个词的意思,还应该清楚词与词之间的结构关系。《春秋公羊传》在讲授经文义理的过程中,结合具体语境,对多种句法结构关系做出了精辟地分析。先秦时期,古人已经初步具有了句法学的观念。  相似文献   

20.
《春秋公羊传》属于经传体训诂,主要采用了设问句与判断句相结合的训诂格式,同时还使用了灵活多样的训诂术语,二者巧妙结合形成了其在训诂用语方面的显著特色。系统地梳理与研究古代典籍中的训诂用语对于训诂学术语的规范和现代训诂学建设将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