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一项基本民主制度,依靠广大农民的政治参与。村民的政治参与是村民自治的内在动力,再进一步探讨政治参与需要有政治参与的意识,只有具备政治参与意识,农民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村民自治中来。本文通过分析政治参与意识和经济、制度、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提出了几条增强农民政治参与意识的意见,希望通过增强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进一步推动村民自治在农村的实行。  相似文献   

2.
论转型期农民政治冷漠现象成因与乡村治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农民的政治参与存在着一种较普遍的政治冷漠现象,这种状况将成为村民自治进程的障碍和困境。分析了农民政治冷漠成因,对于改善村庄治理,推进村民自治,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提出了一些建议性措施,希望能为促进中国农民更广泛和更真实的政治参与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是农村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成果,村民自治的进一步深入推广标志着中国的民主化进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而加强农民在村民自治过程中的民主参与,是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当前,民主参与的发展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如制度缺失、农民素质文化偏低和政治参与能力不够高等等。因此,要发展民主参与,就必须完善民主参与的相关制度,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政治素养。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制度给农民提供了基本的政治权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民在政治活动尤其在农村自治选举中表现出冷漠的态度。农民的政治冷漠有很大的危害性,必须高度重视。我们应在深入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消除农民的政治冷漠现象,真正实现村民自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设。  相似文献   

5.
农民流动与村民自治是三农问题的交织点,村民自治背景下农民工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对村民自治绩效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缺失也影响了村民自治的有效进行,农民工政治参与受阻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客观参与的难度和主观动力不足方面,必须从政策环境、制度保障、组织管理、主体素质等方面拓展村民自治背景下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社会的分层化趋势日益明显。本文以农民的分层研究为基础,描述和分析了在村民自治的框架下不同阶层农民的政治参与状况和特征,并对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为当代我国农民政治参与提供了制度化的平台.也为各种乡村力量利益间的博弈,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和合法性入口.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社会分化的不断加剧,尤其是农民利益的调整,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凸显出来,农民政治参与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分析制约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因素,研究完善村民自治进程中农民政治参与有序化发展的时策,从而探寻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以不断完善村民自治,推进农村民主进程.  相似文献   

8.
农民政治认知与政治能力是村民自治的两个重要维度。参考阿尔蒙德政治认知度量表,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农民政治认知作用于政治能力的可能性。实证检验数据表明,农民政治认知度与其主观政治能力呈正相关,而与其客观政治能力的相关性则不显著。在此基础上,引入费斯汀格认知失调理论追踪讨论调研个案,并提出塑造"理性公民"型政治参与文化及培育"协商民主"型政治参与模式的具体建议,以此修正农民政治认知失调、促使农民实际政治技能的"塑造——培育——革新",最终完善农村村民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9.
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扩大农民有序参与政治是从根本上维护农村社会秩序稳定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主体条件、制度基础、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等四个方面入手,提升农民有序参与政治的权利意识,完善民主参与机制,拓宽民主参与渠道,建立健全既保证党的领导又保障村民自治权利的农村基层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10.
农民消极政治参与之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村民自治在制度上为农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机会和条件,而农民的政治参与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从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民主传统的缺乏,村官腐败以及宗族主义这五个方面对农民的消极政治参与的原因作了探析,并提出了切实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