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苗瑶语之系属问题,自戴维斯列苗瑶语于猛吉蔑系之后,凌纯声、陶云逵诸家从之戴氏谓苗瑶语与猛吉蔑语虽非密切相似,然就语词顺序而言,如名词在形容词前,所有物在所有者前,主词在动词前,动词在宾词前,苗瑶语与猛吉蔑语皆相同。惟关于瑶语之材料,戴氏所得者较少,然就其所得之瑶语七十字,以与苗语一百六十字参互比较,其中之半数,彼此互有关系。再以此种语言与属于猛吉蔑系之卡瓦语wa,崩龙(251)语Palaung互相比较,其关系亦可一目了然。惟苗瑶之移殖云南,乃最近一二百年之事,彼等与卡瓦人、崩龙  相似文献   

2.
一、傣掸泰等民族的地理分布 傣、掸、泰等民族的共同文化特征这一论题,不但内容繁多而且关系比较复杂。这是因为它不仅涉及到我国云南及东南亚诸国众多的同语支民族,还要涉及古代中国与东南亚主要国家的历史关系。为了简明起见,本文仅从中国的傣族,缅甸的掸族和泰国的泰族的主要文化特征进行扼要论述,偶而兼及老挝和越南的泰族和泐人。由于他们族源相同,语言一致,风俗习惯相似,加上傣、掸、泰等族都自称“傣”,因而在本文中统一简称为“傣语民族”。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发展的时间进程研究澜沧江流域这样一个大区域的彝族源流情况,认为澜沧江流域的彝族是一个由多种民族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共同体。其支系、族称繁多,但归结起来有三大自称体系:即尼泼(巴)自称体系、倮(罗)泼(巴)自称体系、俚泼(巴)自称体系。此研究为澜沧江流域整个彝族文化研究奠定基础,有助于丰富彝族文化研究理论。  相似文献   

4.
云南之语言     
英人戴维斯(H.R.Davies)曾著《云南——印度与扬子江之连锁》一书,(张君励曾摘译其专论部族一篇,题曰《云南夷族及其语言研究》商务版)有言曰:“窃以为可以确言者,世界之任何部分中,其语言与方言之多歧如在阿萨母与云南东境间之一片土地上者,如在此区以南之印度支那各国者,实世间所罕见焉.”(原书332页)戴氏此语并非夸张,凡曾足涉此一带地域者,皆可证其确切.  相似文献   

5.
古代将陇山以西的居民称为西戎民族集团,说它是游牧民族。实际上问题比较复杂,这一地区在古代除广大的土著外,尚有三皇等族及五帝之族,还有苗及北狄等族。这些氏族或部落先民皆为定居农耕之族。黄帝时期戎族(土著)中的一部分称羌,戎与羌在夏代转为半耕半牧民族;华夏结合戎族的一部分,则一直定居农耕,至夏末称氐族。商代时期,甘肃武威以西的羌族、兰州以西和青海湖以东的戎族,由半耕半牧转为游牧民族;居于兰州以东的氐族仍为定居农耕民族,交错相居的戎族、羌族则为游牧民族。西周见于记载的是不同称谓的戎族,几乎不见羌、氐,是皆以强盛的“西戎”统称之故。商末嬴姓方国余民被逐于“西垂”(今甘肃天水)后,沦为戎地的半耕半牧民族。周懿王时期,迁秦遗民大骆与子“非子”族于西犬丘(今甘肃礼县),与同族先民相聚。周孝王时期,非子邑之秦,成为附庸国,揭开了陇右历史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6.
强秦为什么二世而亡呢?贾谊在《过秦论》(上)中的回答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李淑章先生在《<过秦论>点睛语新解》(下简称《新解》)一文中将这句话称之为“点睛语”,并认为“到目前为止,诸家对这句话的解释,无论在文字上还是在情理上,都站不住脚.”那么,作者提出的“站得住脚”的“新解”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冒顿是西汉初期我国北方匈奴族的领袖。公元前201年,冒顿杀其父头曼自立为单于。东胡族国王以冒顿初立,派遣使臣进行要挟,说:“欲得头曼时千里马。”冒顿问群臣,群臣都说:“此匈奴宝马也,勿与!”冒顿说:“奈何与人邻国而爱一马乎!”遂与之。不久,东胡王又派使臣对冒顿说:“欲得单于一阏氏(皇后)。”群臣认为东胡无道,应“击之”。冒顿说:“奈何与人邻国爱一女子乎!”遂取所爱阏氏送给东胡王。东胡王以为冒顿软弱可欺,更加骄横,又派使臣提出领土要求。冒顿又问群臣,有人说:“此弃地,予之亦可,勿与亦可。”冒顿勃然大怒,说:  相似文献   

8.
释“瓜子”     
“瓜子”一词,是甘肃、陕西、四川等地常用的方言俗语,其义与通语称白痴为“傻瓜”或“傻子”相同.前人所作的笔记杂著,偶也记述“瓜子”一词,而于词源则语焉不详.如清代黎土宏《仁恕堂笔记》中说.“甘州人谓不慧之子曰瓜子,殊不解所谓.后读唐书:贺知章有子,请名于上.上笑曰:可名之曰孚.知章久乃悟上谑之,以不慧,故破孚字为瓜子也.则知瓜子之呼,自唐以前已有之.”但现在通行的辞书转引记述此词甚为纷乱,或作“瓜子”,或作“爪子”,或“瓜子”、“爪子”并存而不辨其误,所以本文首先辨正各书引述讹误,然后考释其词源本义.  相似文献   

9.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见《孟子·公孙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给“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作注:“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中华书局1963年出版的《孟子译注》(杨伯峻编著)给“有不战”作注:“此‘有’字可以译为‘有无’之‘有”;亦可读为‘或’,古书‘有’与‘或’经常通用,译文系用‘或’字之义.”以上两注都似不妥.  相似文献   

10.
“关西出将”,这是秦汉时期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也是汉代以来人们的一种普遍认识.最早提出此说的是班固.班固说:“秦汉以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秦将军白起,郿(今陕西眉县)人,王翦,频阳(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汉兴,郁郅(属北地郡,今甘肃庆阳)王围、甘延寿;义渠(属北地郡,今甘肃庆阳西南)公孙贺、傅介子;成纪(属天水郡,今甘肃秦安)李广、李蔡;杜陵(属京兆尹,今西安市东南)苏建、苏武,上邽(属陇西郡,今甘肃天水西南)上官桀、赵充国;襄武(属陇西郡,今甘肃陇西)廉褒;狄道(属陇西郡,今甘肃临洮南)辛武贤、庆忌,皆以勇武显闻.苏、辛父子著节,此其可称列者也.其余不可胜数.”东汉名将虞诩也曾说:“谚日‘关西出将,关东出相’”.晋范晔在《后汉书》中也有“山西多猛”的说法.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关西”或“山西”的地理位  相似文献   

11.
羊皮扇鼓亦称单鼓、羊皮鼓、扇鼓和太平鼓,是流行于华北、东北、陕西、甘肃、宁夏等地汉、满、苗、瑶、羯、氏、鲜、羌等族民间舞蹈之一.各地跳法不一,用途亦不同.一般是左手持鼓,右手持(鼓)鞭,边敲边舞边唱.鼓为蒲扇形,铁框,蒙革,柄上套环.一手敲之,一手摇之.鼓面皆为“羊”皮,故曰“羊皮鼓”.因形蒲扇,亦日“扇鼓”.古为巫术迷信活动,后经革新,方用于表现劳动人民的欢快情趣.  相似文献   

12.
委婉语的界定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来自于希腊语,eu为“好”,pheme为“言语”。因此,委婉语为“好言或以较好的方式描述某事、某人或某物”。委婉语旨在避开明显的带冒犯性的言语。委婉语最初用于宗教。在古代,人们对神有一种敬畏感,因而在语言运用中不敢冒犯神灵,甚至不敢直呼其名,如the Almighty(至高无上的),the Revered(令人敬畏的)就反应了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上接 1999年第三期第 90页 )二 蒙古与百蛮蒙古民族在八千年前已经形成 ,它的族称 ,也随着民族的发展而逐渐形成 ,这个族称便是———蒙古。蒙古 (mongGoL)这个族称源于古代蒙古语人称代词复数形式《man》 ,即“我们”、“汉字标记为“蛮” n峷?。“蛮”是蒙古民族的最初文字记载 ,蒙古的单称是“man”、“mang”的形式出现的 ,如“忙 勒 (mangGoL)、(《蒙古源流》)、而学者们转写“忙豁勒”时多用“Mang -Gol、Mankhol”。中世纪时 (monggol) ,但《蒙古秘史》所记“忙 勒”(MangG…  相似文献   

14.
对孔子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之“思无邪”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对此,我们认为:1.“思无邪”之“思”为实词,义为“虑深通敏”;“邪”本义是“饱足”、“满足”;2.孔子的“《诗》三百……”之语,不是对《诗》思想内容的总结,而是对《诗》所起到的社会效果及功用的概括,其语义为:《诗》所起到的社会效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它使人们从中得到的联想、启示和教育是深远广大,无边无际的。朱熹《论语章句集注》:“‘思无邪’者,《鲁颂·駉》篇辞。”因此,要弄清孔子的“《诗》三百……”之语义、内涵,必须追根溯源,从《駉》考察起。《駉》全诗4章,每章8句。我们认为:诗中的8个“思”字皆为实词,用的是其本义。由《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段注》、《说文通训定声》等可知;“思”本为实词,是睿(或容)的通假字,源于睿之“深通”义而为“虑深通敏”义;与“邪”相对的“无疆”、“无期”、“无斁”皆为“没有止境”、“没有终止”、“没有尽期”之义虼宋颐侨衔靶啊痹诖耸杏ξ扳拧?的假借字,表“饱足”、“满足”义,和“疆”、“期”、  相似文献   

15.
在现行的中学化学课本中删掉了“电子排布式”这部分内容,笔者认为:“电子排布式”在中学化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还应保留于教材.因这部分内容有以下几种作用:1.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根据电子排布式,我们可以推断任一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从而可知其主要性质.1.1 周期的确定:某元素具有的电子层数为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例 _(12)Mg ls~2 2s~2 2p~5 3s~2,电子层数为3,则Mg为第三周期元素._(35)Br ls~2 2s~2 2p~6 3s~2 3p~6 3d~(10) 4s~2 4p~5,电子层数为4,则Br为第四周期元素.1.2 族的确定:根据外国电子的分布情况确定.1.2.1 若外围电子分布在s或sp区,则该元素为主族元素或零族元素;且s或sp上的电子总数为该元素所在的主族数,当sp上电子总数为8时,因周期表中只有7个主族,所以该元素只能为零族(除He为2个)  相似文献   

16.
家族作为文学创作的涵育基地,历来对于一时一地文学之发展丕变具有深重影响。鲜于氏属蜀中名族,隋唐以来,其家族文化由“慕财货”应时衍为“重文翰”,并在父子、兄弟等血缘关系内部建构出文化、文学传承的纵向路径。与此同时,其又借助地缘优势奠定家族交往格局,先后与严氏、颜氏、何氏等族保持世谊或通婚,营构出家族文化发展的横向网络,最终使鲜于家族打通血缘、姻缘、业缘、地缘等壁垒建构出“复式”文学发展网络与图谱。鲜于仲通等与严氏、何氏凭借此种“复式”之社会、文化网络,使资源彼此嫁接,焦点更趋集中,进而为家族仕进与文学发展提供更为优化的平台,此反映出唐代区域性文学家族发展之多元化趋势和力图摆脱地域束缚、追求主流特色、贴近时代方向的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17.
俗吏偏无暇,慇勤喜见招.雨余山径滑,风静马蹄骄.野鸟鸣深树,闲僧渡小桥.临流须畅饮,共此涤尘嚣. 这首诗名为《王副戎招饮龙王塘》,作者是永昌知州喻良,是一首在龙王塘聚会闲饮时作的五言律诗,收录在《永昌府志》(康熙版)卷二十五“艺文”中. 诗人在此谦虚的自称“俗吏”,说自己是才智平庸的官吏.历史上很多谦虚的官员都曾自称是“俗吏”,如汉代贾谊在其《治安策》中云:“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乡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而不知大体.”清代钱谦益在《福建泉州府知府赵士许授中宪大夫制》中说:“尔为郡一出於仁人、学士之为,而绝去鄙儒、俗吏之习,其亦有前政之思乎?”  相似文献   

18.
玉溪地区地处云南中部,位于北纬23°19′—24°58′,东经106°16′—103°09′.东南连接红河,西北邻楚雄,西南与思茅接壤,北部距省会昆明98公里.有“滇中粮仓”和“会城屏藩”之称,是云南省商品粮和轻手工业产品等主要产地之一.全区土地总面积为5285km~2,人口1794562人(89年),其中,农业人口为1599583人,占89.1%,非农业人口194979人,占10.9%.人口密度差异大,平均每平方公里为117人,稠密的玉溪、通海在300人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新旧唐书人名索引》第3册第1253页万回有两出,一万回之回作繁体,另一回字作简体。前者出自《旧唐书》,后者出自《新唐书》,明显是把繁简不同的回字视作两人。据《索引》,《旧唐书》卷95睿宗诸子传云:“惠庄太(扌为),子睿宗第二子也。本名成义,母柳氏,掖庭宫人。(扌为)之初生,则天尝以示僧万回。万回曰:‘此儿是西域大树之精,养之宜兄弟。’则天甚悦,始令列于兄弟之次。”此“回”作繁体。《新唐书》卷81睿宗诸子传:“惠庄太子(扌为),本名成义。初生,武后以母贱,欲不齿,以示浮屠万回,回诡曰:‘此西土树神,宜兄弟。”后喜,乃畜之。”此“回”作简体。两载同人同事,不应单独出条。关于“万回”的来历,《太平广记》卷92异僧类“万回”条记载:“万回师,阌乡  相似文献   

20.
努 力 “努力”释作尽量地使出力气,如《汉乐府·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此义项现代汉语中仍在继续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努力”一词在中古,特别是汉魏六朝的诗文中,它还有保重、自爱的意思。例如: 《文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被抛弃的事就丢开不说吧,只希望在外的人自家保重。(“努力加餐饭”一句,既可如译文那样看作是勉励游子的话,也可看作是自慰之语。看作自慰,意思就是“我还是自己保重,多吃点东西的好。”不管哪一种看法,“努力加餐饭”都不能解为“用力地多吃饭”。在这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