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口较少民族的语言出现了濒危问题。语言的濒危,引起了民族文化的消失,破坏着文化生态的多样性,给人类文明带来了挑战。为保护和发展人口较少民族的语言文字,为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各国政府和人民以及语言工作者,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像保护自然生态一样保护各民族语言和文化生态,造就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社会。出台有效、积极的政策,创造合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以保持或扩大语言的使用范围是解决语言濒危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的体现。生态文化与社会文化,人文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在人类拯救工业文明时代生态危机的现代环境运动中形成的。生态文化传载着重要的价值,致力于人、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从思想认识,管理机制,教育体系及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等方面阐明了生态文化体系架构建设。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的体现。生态文化与社会文化,人文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它焉在人类拯救工业文明时代生态危机的现代环境运动中形成的。生态文化传载着重要的价值,致力于人、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从思想认识,管理机制,教育体系及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等方面阐明了生态文化体系架构建设。  相似文献   

4.
旅游文化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具有主体意识的自觉行为.人类在进行旅游实践的过程中,必然受到文化的制约,以自身的文化观念去展开旅游行为,进行文化体验,并加以重温、思考与再造.文化,作为人类环境的人造部分,不仅指一个群体或社会的信念、价值观、习俗准则,也用来表示认识和行为以意见一致的方式为某一群体成员所共有.这一为个体内心稳态化了的观念习俗又不仅是行为过程,而且体现在物质和物态环境之中.旅游这种有着悠久历史和多种文化基因,并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而不断发展兴盛的事业,吸引着日益增多的人类成员投人相当可观的时间、精力、兴趣和财力,从根本上说这是人类的一种文化行为,是一种旅游文化.  相似文献   

5.
<正>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人总是在与环境进行着频繁的物质、能量交换。随着近代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在带来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和污染,直接危害着整个人类的健康和安全。环境问题成了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保护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与生态文化有着必然的、深层次的联系。生态文化是一种价值观,是人改造自然的精神力量,它以可持续性、多样性为特点,运用系统、整体的价值观和方法认识、处理自然社会问题,其目的在于构建、维持“协调”,创造良好的自然、社会环境。生态文化将使人类进入生态文明时代。生态旅游是对生态文化的阐释与实践,从生态旅游发展历程和生态旅游主客体属性两个方面都渗透着生态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电视文化与市民文化价值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价值秩序 ,是指文化价值的不同级别、层次和先后秩序而言的。由于电视文化的出现与普及 ,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整个文化世界 ,并且正在迅速模糊着人们的文化价值秩序界线 ,从而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价值心理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导致趋同。  相似文献   

8.
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影响着环境,环境制约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健康发展.奥林匹克运动依赖于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世界性的体育文化形式在国家和城市的发展与建设过程中有其重要的社会作用和深远的社会文化意义.环境教育,使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向着无污染、和平、公正、科学的时代迈进,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以及举办奥运会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人口激增和非绿色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臭氧层破坏、热带雨林消失、温室效应和酸雨等全球环境问题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地理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  相似文献   

10.
论人类行为的社会文化基础──跨文化研究的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研究方法的简单机械,"本能论"和"环境决定论"都未能对人类行为的普遍性和多样性进行自圆其说的解释。80年代以来,在对"本能论"和"环境决定论"理论批评的基础上,社会心理学家、人类学家从社会控制、文化生态学以及社会化、濡化等理论出发,对人类行为进行了跨文化的分析和解释。认为,一方面人类行为受社会和文化的控制,另一方面人类也在适应社会文化的过程中积极创造着文化,生态学的作用是文化与行为的原动力和塑造者,生态学的变量培育出了塑造人类行为的文化模式,同时也给予文化模式以强制性的作用;人类习得行为的相似性是社会化过程的结果,差异性则归因于濡化。总之,理解并科学地解释人类行为本质的关键在于把人类看作是整个动物界最优秀的学习者,因而要在社会文化背景中去考察人类行为。  相似文献   

11.
王颖  赵华锋 《家教世界》2013,(7X):230-231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的社会丑陋现象,以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导致的对人类社会进步带来的文化冲击等,在改变着人们的思想意识的同时,也影响着人们对于价值观的判断和取舍。对广大高校学生来说,这种社会转型时期多元、多变的社会经济关系导致的文化多样性环境不仅影响着他们的道德品格和价值观念,也直接导致他们产生某些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与质疑,纵观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面貌,而且是我们中华民族之信仰与气节的根本。因此,恢复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保持中华民族特有的道德品格,是现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化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大大地推进了社会精神文明,同时也增强了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能力,大规模改变着人类环境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着环境中物质循环系统。于是相应地产生了现代的环境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等。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化是人类发展到 2 1世纪所出现的时代文化 ,其核心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人类对自身生产、生活方式反思的结果。工业革命以来的经济发展模式 ,在为人类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 ,也引发了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这不仅制约了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还直接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因此 ,关注环境 ,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就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为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如何实施生态道德教育 ,也就成为地理学科教学不可或缺的任务和要求。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追求是引导受教育者正确认识人类的生存环境 ,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14.
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恶化及由此带来的自然灾害与社会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中国是一个发展中  相似文献   

15.
由于人类的活动和各种自然原因,我们生存的环境已发生了变化:沙漠蔓延、森林锐减、垃圾成灾、酸雨肆虐、温室效应、臭氧层被破坏等等环境问题,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了灾害。因为环境的好坏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兴衰,所以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紧迫和重要的任务。环境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使整个社会对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有一个新的正确的理解和态度,使人们了解环境问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体育的先导,是体育萌生、生长、发展、成熟的先决条件.无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文化始终在阻碍或促进着体育的发展,对体育的控制为"软约束".社会文化环境对体育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孕育作用、指导作用、渗透作用和促进作用.我国体育文化环境的优化主要从余暇文化氛围、传统优秀体育文化的挖掘与整理、东西方文化意识的认同与接轨、党和国家对有关文化教化活动的领导与管理来进行.  相似文献   

17.
网络伦理问题的根源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创造了一个全然崭新的世界和崭新的人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念.网络在给人们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现实道德难以应付的伦理问题.探讨网络发展所带来的伦理问题并分析原因,进而提出治理措施,有利于保证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STSE是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英文缩写,人类社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取得辉煌文明的同时,也面临着全球性的人口、粮食、健康、能源、资源、环境等问题。这些正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无不与STSE教育有关。  相似文献   

19.
城市伦理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在规范个人和群体行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分析了影响城市伦理形成和发展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政治、人口、宗教等因素,从而阐明自然地理环境与城市伦理的紧密联系,揭示了人类文化的环境依赖性和能动性。  相似文献   

20.
加强中小学环境教育 树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必然选择,正在引发经济、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一场深刻变革,改变着人们的世界观和社会价值观,改变着人类传统的社会行为方式。这场变革的关键不仅在于建立当代人正确处理环境、经济与社会相互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