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湖北教育》2005,(6):1-1
教师职业是一个播撒“爱”的职业.如果要用一个字概括,教育的全部秘诀就是一个字——“爱”.爱每一个孩子,让孩子们在被爱中学会爱,学会做人。今天,“爱”的丰富内涵,被郑琦同志用42年的无私奉献和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做出了完美的诠释。他把对事业的热爱,化为对青少年的关爱。“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他几十年如一日,以学生为本,以德育为先,爱别人的孩子胜过爱自己的孩子:郑琦是一面我们弘扬高尚职业精神的旗帜: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教育?这个问题乍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在一次国际教育会议上,留美博士黄全愈请教一位英国的教育家,却没有下文。可见,这个问题不那么简单。关于教育的定义,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和一些人士都有自己的“语录”,这里集粹如下:孔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鲁迅:“教育是要立人。”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导和解放。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培养…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不但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杰出的教育家。他的民主教育思想可以说是他整个教育思想的灵魂。他一生追求和提倡民主,从30年代起,就提出“公民教育”。他说“普及教育是使没有受过教育的人获得一些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教育必须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使人人都能通过受教育来“充实自己、发展自己”。他主张“教育要为社会而设计,要为训练成对社会做点事的人而设计;教育决不能为挑选少数选手而设计”:他呼吁革除传统的教育思想,认定“以老百姓为本位”。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是问题 李政道教授说过:“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自己会不会提出问题.”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也说过:“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大学者梁漱溟先生是一位自学成才者,他说:“我不是学问中人,……我大概是问题中人.”在哈佛大学还流行这样一句话:“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什么?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现代的鲁迅认为:“教育是要立人。”曾任北大校长的教育家蔡元培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盲人,小时候深为自己的缺陷烦恼沮丧,认定这是老天在惩罚他.自己这一辈子算完了。后来一位教师开导他说:“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是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的芬芳。”他很受鼓舞,从此把失明看作是上帝的特殊钟爱,开始振作起来,向命运挑战。  相似文献   

7.
储春 《学语文》2008,(2):6-7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现代化教育的本质规定就是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未来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已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今天,“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发展主线”的“主体性教育思想”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理论——主体性学习理论日益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8.
博客     
《天津教育》2009,(1):52-52
博客名:王旭明的博客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wangxumingblog 适宜人群:中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管理者 推荐原因:王旭明,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作为曾经的政府教育政策宣传员,离任后他依然对教育怀有特殊的感情,于是他利用博客畅谈自己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分析教育政策的利害得失,与中国教育改革的关注者做真诚的交流、他主张今后三十年要注重教育内部改革,他认为当前语文教育“让人欢喜让人忧”,他呼唤教师应该人格魅力与学识魅力俱佳,他期待着政府和公众共同托起教育的希望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先生曾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发展自己的能力。”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使学生学会寻找教育。应试教育却往往过多地强调教师的管理和纪律的约束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多的关注外在道德的灌输与强化,很少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与书观需要,造成教育的偏颇。致使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因此,班主任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自主性教育。培养自主的人,即“能够合理地利用自己的选择权利,有明确的目标和进取心,能够成功地控制外部环境,而且能够控制自己的冲动”(《自我论》)的人。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是很容易感谢人的——尤其是感谢那些曾经狠狠整过自己的人:当这些狠狠整过自己的猛人对我们稍稍手下留情时,我们就会对他感谢不尽。理由似乎是:我们被他整过.知道他有多厉害。现在,他居然手下留情,我们能不感谢么?再不感谢.他还那样——甚至更厉害地——狠狠整我们!古语所谓“饥者易为食,寒者易为衣”。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1.
折..口学家约翰·罗斯金说过:“人劳碌一生,其最高奖赏不在于他从中获得了什么,而在于他借此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学校教育的原点是人,使命是“使学生成其为人”,即成为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情感、爱憎分明、对国家与社会有用的真实的自我。作为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教育实践中,教育得以成功的因素很多。其中,尊重学生,并由此使学生自尊,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正如爱默生所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谁掌握了这把钥匙,谁就能获得成功。”一、自尊是可教育的前提常言道:“人活脸,树活皮”。所谓“脸”就是人的尊严,就是把自己当人看,肯定自己作为人的存在并尊重自己。如果一个人不要“脸”,不自尊,不讲理,就会无所顾忌,恣意妄为,一切制度、法律、道德规范对之无用,更谈不上教育。可以说,自尊是人格的门户,是一个人可以被引导、教育并使之成人的前提。对于学生也是这样。一个做了错…  相似文献   

13.
先要洗好碗     
张桦 《吉林教育》2005,(1):69-69
古代有个小和尚.他急于修成正果。一天.他去拜见一个有名的方丈。方丈让小和尚跟他一块吃粥,吃完粥.方丈站起来把饭钵洗洗,小和尚继续吃。末了.小和尚问方丈:“修道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呢?”方丈说:“就像我。”小和尚又问:“大师也要修行吗?“方丈微微一笑,反问小和尚:“你吃好没有?”小和尚答吃好了。方丈就说:“那么,你去把自己的钵子洗一洗。“  相似文献   

14.
朱元璋的“壁画” 明太祖朱元璋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他既重视教育孩子求知,更重视帮助他们“正心”,即品德教育。他经常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儿子们要艰苦创业。内宫建成以后,朱元璋命人将古人行孝和他自己艰苦创业的经历画在殿壁上。他对儿子们说:“我本是农民出身,祖父辈积德行善,以至荫及于我。现在绘成这些画面,就是要使子孙后代知道创业的艰难,多多磨砺自己。”他还立下两条规矩:一是子孙除办公外,  相似文献   

15.
凡是看过张泉撰写的新书《山花无闻自绽香》的人,都对此书赞赏不已。有人说他是“少儿问题研究专家”,他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有人说他是“出色的业余作家”,他说:“我只是钟爱教育,有感而发而已。”用他自己的话讲,那就是——“科学知识无国界,老马奋蹄著花香。”  相似文献   

16.
原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句名言:“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报告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改变,是今后几十年的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格洛阿是法国的天才数学家,却因为思想激进而坐牢。刑满出狱后.到哪儿去呢?此时走投无路的格洛阿想起了老朋友鲁柏,这人也是一位喜欢数学,善于思考的人。于是,他来到鲁柏的寓所借宿。真是祸不单行.看门人告诉他:两周前鲁柏被人刺死,家里的存款也被洗劫一空。巨大的悲痛突然袭来,但很快格洛阿便冷静下来。他问:“凶手抓到了没有?”女看门人答:“没有。”他又问:“现场留下了什么线索没有?”女看门人又回答:“没有什么明显的线索。警察勘察现场时.只看到鲁柏手里死死捏着没有吃完的丰块苹果馅饼。我们是同乡,馅饼是我送他品尝的。”格洛阿进而追问:“你有什么想法吗?”女看门人凑近悄声说:“我认为作案的人很可能在公寓内,因为案发前我在值班室.没有人进来.不过……”她用手指了指公寓,接着说:“这座楼,每层15个房间,住着100多人,情况这么复杂.实难破案。”  相似文献   

18.
1972年联合国教科组织的国际委员会提出的教育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乐贤坊小学基于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理念,把“自主学习活动”作为研究的重点。自主学习活动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人是教育的中心.但教育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使人有知识,虽然我们也知道“空无一物的袋子是竖不起来的”。德国教育思想家斯普朗格告诉我们,如果教育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那么培养出的人“有悟性,却没有灵魂:有知识,却没有精神;有活动,却没有道德欲望”。这样的人是没有生命活力的人,所以.他强调“教育绝非单纯的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因为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  相似文献   

20.
论文学艺术与人类的反省意识何峰一马克思指出:“动物是和它的生命活动直接同一的……人则把自己的生命活动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同时,人能“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①这就是说,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不是一种盲目的、自在的存在.首先,他能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