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国演义》这部名著,我看过也不下于10遍了,每每对其中的情节所深深吸引!尤其对孔明三气周瑜这一情节,产生无限感慨!据史载和考证,周瑜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文武双全,初期跟随孙权的长兄孙策东征西战为打下吴国的根基立下了汗马功劳。下面结合《三国演义》这部书,谈谈我对周瑜的见解。周瑜(字公瑾),一个不大不小的人物。与孔明比,人们都把他归为反面角色一类.主要原因,十有八九是因为他有一个比任何人都强之处,即嫉妒。我在开始时,对周瑜也没有什么印象,有的也只是一点坏的看法。再读《三国演义》,便重新留意起了周瑜这个人,决心批判他一…  相似文献   

2.
余俊 《发明与创新》2009,(12):17-18
同学们都读过《三国演义》吧!《三国演义》里有个“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讲的是周瑜偷看曹军水营回来,决定要除掉蔡、张二人。此时,正好曹操的说客来访,周瑜得知后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  相似文献   

3.
2004年1月上映了一部由名星阿什顿·卡彻领衔主演的电影, 洛伦兹是一位在麻省理工学片名叫《蝴蝶效应》。故事的主角 院研究天气预报的科学家。他的是一位由于童年的不幸经历而挣 气候模式是首先输入很多气象资扎于心理阴影中的年轻人,他想  相似文献   

4.
风来 《科学与文化》2005,(10):46-46
在《三国演义》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孔明三气周瑜,周瑜被气死。我们平时也经常会脱口而出:“你气死我了!”那么,  相似文献   

5.
曾昭安 《知识窗》2008,(5):22-22
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所写的“空城计”的故事,脍炙人口,几乎家喻户晓。但诸葛亮导演罅这场“空城计”,只是罗贯中虚构的一个传奇故事。不过,在这之外,历史上倒曾有过不少“空城计”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6.
刘苗苗 《科教文汇》2015,(3):156-158,161
李龟年是唐代最著名的歌唱家。他的演唱高亢嘹亮,声情并茂;他能娴熟地演奏羯鼓、琵琶、古琴、觱篥等不同乐器;创作有《渭州曲》《清平曲》《荔枝香曲》等曲,并成为后来"秦腔"的始祖;他不仅领唱《秦王破阵子》《霓裳羽衣曲》等大型歌舞曲,而且还善于演唱王维、李白、杜甫等当代诗人的名诗新声,他的歌声就是一部大唐由盛而衰荣辱嬗变的"歌史"。  相似文献   

7.
在幼儿园的课程中,幼儿学什么,基本取决于教师教什么。在承担了《传统音乐教材的二度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后,我们觉得选怎样的音乐并非教师说了算,幼儿才是真正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介词"对"和"对于"表示对待时,有其用法上的异同,本文以吕叔湘先生《现代汉语八百词》的解释为基础,试从语言搭配,句法位置等方面辨查它们的差异,并简述形成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据英国权威报纸《泰晤士报》报道,英国一家食品公司的经营者针对不少英国人既喜欢喝醉酒,喝得似醉非醉,享受那种醉后雾里看花、飘飘欲仙的无穷乐趣,但又顾虑醉后精神恍惚,举止失态,有损英国绅士风度的消费心理,一天,竟想入非非地提出要研制一种“不醉杯”,无论是...  相似文献   

10.
曹文抗 《科教文汇》2007,(9Z):189-189
介词“对”和“对于”表示对待时,有其用法上的异同,本文以吕叔湘先生《现代汉语八百词》的解释为基础,试从语言搭配,句法位置等方面辨查它们的差异,并简述形成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2012年2月19日.一项“占领男厕”的运动在广州越秀公园上演.几名女生堵在男厕门口.禁止男性入内,腾出地方让女性“解决问题”。现场还有人大声朗读《致男性同胞的一封信》:“请镇定,不要惊慌,我们不是女暴徒。这次‘占领男厕所’,一不为财,二不为色.只为帮助广大女同胞解决内急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许瀚予 《知识窗》2013,(1):26-26
当我翻开蔻蔻梁的新书《辞职,去旅行!》,我的脑海里顿时怪异地蹦出四个字:前“白骨精”。 蔻蔻梁以前可是一个非常乖巧的“80后”.从小在父母的规划下学了不少东西.比如乐器和才艺等等。大学毕业后.  相似文献   

13.
“英雄”一词天下皆知,其中“英”指杰出的人物,“雄”指杰出的或是强有力的人物,此义由“雄”本义借喻而来。(辞海上海出版社1989年缩印版)另有《简明古汉语词典》(云南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指出:“聪明秀出称英,胆力过人称雄。”因此,“英雄”的结构类型为联合型,且为名+名格式。从“英雄”中的构成要件“雄”来看,古人在造这个词的时候带有一定的性别特指意图,即特指男性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14.
谭直方 《知识窗》2007,(5):47-47
“革命”一词最早见于《易经》:“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商汤和武王的改朝换代,是顺从天理,合乎人情的。古人认为王者受命于天,故称帝王为天子,称王者易姓、改朝换代为“革命”。“革”,即变革;“命”,即天命。  相似文献   

15.
姜海霞 《知识窗》2010,(10):58-58
鲁迅自幼就喜爱猜谜。他在《自言自语》一文中深情回忆:“水村的夏夜.摇着大芭蕉扇,在大树下乘凉,是一件极舒服的事。男女都谈些闲天,说些故事。孩子是唱歌的唱歌,猜谜语的猜谜语。”事隔30年后,他在《长命灯》里留下了他儿时有记忆的唯一一条谜语:“白篷船,红划楫,摇到对岸歇一歇。点心吃一些。戏文唱一出。”  相似文献   

16.
刘书龙 《知识窗》2008,(10):7-7
“鼻”字的本字为“自”字。东汉许慎《说文》一书中说:“自,鼻也,象鼻形。”也就是说,“自”是一个象形字,其本义就是指鼻子。由于人们在说到自己的时候经常会指着自己的鼻子,故“自”的字义后来逐渐演变为作第一人称代词“我”、“自己”解,并进一步引申出介词“从”、“由”和副词“本来”、“当然”的意思,然后又引申出动词“始”的意思。如“法者,王之本也;刑者,爱之自也”。(《韩非子·心度》)句中的“自”字就是“开始”的意思。  相似文献   

17.
任红梅 《知识窗》2014,(6):67-67
阅读教学是一种“沟通”,是一种“对话”。在这个“对话”过程中,教师、学生、文本、编者之间产生了心灵碰撞,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以下是笔者执教《槐乡五月》时的一个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18.
在本刊去年10月号陈晓平教授发表了《“李约瑟问题”辨析——兼评“陈方正一余英时方案”》一文(以下简称《辨析》),对敝著《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以下简称《继叛》)的论点,特别是与李约瑟问题有关者,提出不少批评和不同意见,本文对该文作一答复。但有一点须要首先澄清:《辨析》文将余英时教授为敝著所写序文中的意见与该书混为一谈,称之为“陈方正-余英时方案”,又在多处将我们并称,这造成了不必要的混乱与错误。  相似文献   

19.
芥川以中国古典小说、故事为素材创作了大量的"翻案小说",如:《仙人》《酒虫》《掉头的故事》《英雄之器》等,以下简称为"中国古典翻案小说"。本文试从芥川中、西学修养、重要人物的影响、当时的社会状况、芥川的"矛盾"等四方面来探讨芥川的"中国古典翻案小说"系列作品中"西方现代意识"强烈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郭龙 《知识窗》2011,(2):43-43
杜甫写有《空囊》一诗:“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