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泱 《出版史料》2008,(1):50-51
索非这名字带点洋气,亦易记,这是他的真名,不过是周姓。现在知道索非的人恐怕不多了,查了一些现代文学辞典,大都未能著录。早时,我仅知道索非与巴金相熟。巴金不识施蛰存,投给《现代》的稿子,就是通过索非转交的。巴金的小说《海底梦》,就刊在《现代》创刊号上,以后陆续还发表了《小楼》《五十多个》《还乡》等作品。  相似文献   

2.
张恨水的新闻生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恨水的新闻生涯萧笛时下提起《啼笑因缘》,恐怕不知道的人不多,但要说张恨水办报纸、当记者,知道的人恐怕就未必多了。其实写小说在张恨水说来只不过是“副业”,他的终身职业是新闻记者。从1918年参加新闻工作,到1948年退职,张恨水从事新闻工作长达三十年...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界,知道羊城晚报《街谈巷议》专栏主笔作者真实姓名许实的人恐怕不多,但知道其笔名微音的却不少。在广州,微音的大名几乎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4.
《新华日报》开设《社会生活版》一年多来,在广大通讯员和读者的支持下,刊登了一些有一定影响的稿件,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但总的来看,有深度的、能给人以较多启迪的稿件还不多。本文想结合对一些稿件的分析,探讨如何将社会新闻写深的问题。 (一) 从《社会生活版》来说,“社会透视”这个栏目里的文章相对要深一些。但从来稿看,“社会透视”——对一种社会现象的描述多,分析少,大部分是写单个事件的。这与作者的功力(观察、分析能力)有关。有一部分作者文字基础不错,对一些社会现象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未能涉足“社会透视”,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养成从宏观上考察问题的习惯。  相似文献   

5.
吴建中 《图书馆杂志》2005,24(11):27-27
在中国的知识界,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全国报刊索引》的。  相似文献   

6.
去年3月,我因公差路过春城昆明,利用转车之机去游石林公园。进公园不久,巧遇日本一个20多人的旅行团同行,我发现当日本人在景点留影时,有几个照相个体户乘机偷拍他们。这些个体户抢时间冲印照片,然后等候在日本人途经的路口,装出可怜巴巴的样子,把相片递给日本人,乞讨日元。有些日本人很傲慢,不肯要照片,可摄影者尾随死缠硬磨,丧尽了国格。我当夜写了《个体户偷拍照片乞讨日元,有辱国格》一稿。这篇稿件被《春城晚报》、《江南都市报》等报纸刊登,同时被《读者文摘》、《今晚报》等报刊转载。后来,一位朋友去石林公园游玩,回来告诉我,有关部…  相似文献   

7.
袁运甫擅长水粉画,对此现在知道的人恐怕不多。但细心的人会发现《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水粉》的主编和导言的撰稿者是袁运甫,依此可见他在中国水粉画界的地位不同一般。是的,1961年他给天津美术出版社写  相似文献   

8.
请看两条见报的主标题: 《“奇装异服”很少有人指责了》(1984.10.10《新民晚报》) 《停业啦!四百余个体户》(1985.2.5.《开封日报》) 如果把词序调整一下,改成: 《很少有人指责“奇装异服”了》《四百余个体户停业啦!》自然也无碍大局。但仔细品味,也可体会出其中的细微差别。这差别不仅牵涉到语法修词的奥妙,也牵涉到传播新闻中一点不  相似文献   

9.
《汉语大词典》编纂谈片陈永安【福建】纵令是“老漳州”,恐怕也没有几个人知道漳州市曾有一个《汉语大词典》编写组。这是一个小不点儿的机构,人丁兴旺时也不过十多人(其中编写人员八人),但他们确实是兢兢业业奉献光热于祖国文化宏大建构的人。倒是市区几家藏书较为...  相似文献   

10.
三年前,恐怕少有人知道《精品购物指南》、《申江服务导报》。如今,这两份都市消费周刊早已是京津沪宁杭等大城市年轻时尚一族的每周必读“课本”。最近南京一次调查表明:20—30岁白领,60%以上经常购买都市消费类读物,如:《精品购物指南》、《申江服务导报》、《周末画报》、《生活周刊》,还有南京本地的《精品购物导刊》、《星期五》  相似文献   

11.
世界科技界人士恐怕很少有不知道英国的《自然》杂志和《新科学家》杂志的。前者是世界权威学术杂志,后者是世界最大的科普周刊。 《自然》:极高的办刊标准,独立的办刊原则  相似文献   

12.
大教育:真正的“脑黄金”──一位经济学家的教育观刘道玉作为著名的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是闻名遐迩,蜚声中外。然而,关于光远先生的教育思想,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太多了。但是,只要认真地读一读他的《教育思想文选》、《我的教育思想》等大量的教育论著,与他作一次教...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的人不会不知道尼克松。知道尼克松的人不会不知道水门事件。知道水门事件的人不会不知道,那是两个小记者掀起的轩然大波——尼克松总统在水门事件中被拉下了马。 1972年6月17日,美国的一帮警察在华盛顿的水门大厦里——那是美国民主党总部所在地——抓住了5个装窃听器的人。6月18日,《华盛顿邮报》以显著位置报道了这一事件。6月19日,尼克松的新闻秘书称这一事件是“三等盗窃未遂案”。尼克松则否认白宫与这一事件有任何关系。 《华盛顿邮报》负责这一事件报道的两位记者不吃这一套。他们一个叫卡尔·伯…  相似文献   

14.
董治顺 《传媒》2002,(9):42-42
在出版界,在喜爱书报刊的读者中,恐怕不会有人不知道中国《读者》和美国《读者文摘》的。就发行量和受众面来说,前者是中国第一大刊,后者是世界第一大刊。我国8000多种期刊,可与美国《读者  相似文献   

15.
《福州晚报》近日刊登一篇“特稿”《山中 ,那座五人学校》 ,叙述“恐怕是共和国版图上最小的一所在编学校”的一位老师和4名学生的故事。这篇“特稿” ,洋洋四五千字 ,可是读完之后 ,读者无法知道这所“五人学校”到底在哪儿?文章中没有点明学校所在的省、县(市) ,所出现的地名或单位只有“于盘小学”(即“五人学校”)、“于盘村”、“纸坊学区”、“张夏镇诗礼中学”等。可以相信 ,绝大多数读者不知道这些地名或单位在哪里。“何地”是新闻五要素之一。“何地”这一要素应该准确明了 ,让读者一阅读新闻报道很快就能明白。依笔者之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常看北京晚报的读者都知道,晚报为京城百姓开辟了一个专栏——《五色土茶座》。可能就会有人抬杠了:办报就是为广大群众看的,哪个专栏不是给老百性开辟的?然也,非然也。报纸为受众提供精神食粮,这固然不假,此正犹如到饭店用餐,高厨精心烹制美味佳肴供人们享用是一个道理。然而,本文所言为百姓开辟专栏,是指让普通百姓参与办报,欢迎那些从来没写过文章甚至没有文化的人亲自创制精神食粮以飨读者,这恐怕就该另当别论了。北京晚报副刊部《五色土茶座》专栏,就是这听着挺  相似文献   

17.
稍微了解一点解放战争史的,恐怕没有人不知道孟良崮战役。不知道那个狂傲不可一世而最终战败毙命的国民党军74师师长张灵甫。作为一个长安乡党,尽管此人心在“党国”,与我解放大军进行过殊死的较量.其反动角色的顽梗与狂妄曾因电影《红日》的推阐一度家喻户晓,但《陈西五千年》、《西安通览》、《长安县志》等地方史志都还给他辟有专传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蔡同利 《档案天地》2013,(11):40-42
提起王琴堂和直隶高粱酒,知道的人恐怕不多,不过,要说起1915年美国旧金山那场盛况空前的万国博览会,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在少数了。尤其“一罐茅台酒碎地,浓郁酒香引来众多围观者”的佳话,更是作为中国白酒推销史上一次最成功最经典的案例被代代传颂至今。  相似文献   

19.
我几乎是流着热泪读完了长篇通讯《警察任长霞》(见2004年6月3日《北京日报》)。掩卷长思,感触颇多,我不仅被任长霞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而且也被作者的文笔与文风所折服。这篇通讯最大的特点是两个字:简单。首先是标题简单,只有五个字———警察任长霞,不做任何“形容”,省去所有的修饰,真是再简单不过了。这五个字看起来似乎很直白,但仔细品味,概括性很强,含义十分深刻。“警察”这两个字,既可以指任长霞,也可以指“警察”这个群体、这个职业,总而言之,通过任长霞的事迹,读者可以产生对“警察”这个群体乃至这个职业的联想。如果把题目换成…  相似文献   

20.
应该严肃些!     
我是一个普通的读者。本文想从编辑出版工作严肃性的角度,谈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时代·文艺·生活》一书里存在的问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1982年4月初版)。这本书是为了“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十周年”编的论文集。无疑,这是一件很严肃而又有意义的工作。但是,读了这本书以后,给人留下的记忆却是,这是一本在编辑工作中不大严肃的书。请看下面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