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瓶梅》与《红楼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金瓶梅》与《红楼梦》作比较研究:从题材选择看,两部书的表现内容均为:描写家庭日常生活;把妇女作为主要描写对象。但《红楼梦》选取的封建家庭更具典型意义,塑造的女性形象更具典型性。从人物塑造看,《金瓶梅》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主要有:通过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描写室内陈设,陪衬或反衬人物性格。《红楼梦》对此一一借鉴,而且更为摇曳多姿,各臻其妙。从语言运用看,《金瓶梅》的语言风格对《红楼梦》有很大影响;《红楼梦》吸取《金瓶梅》优点,形成自己独有的语言特色,语言艺术超过《金瓶梅》。结论:《金瓶梅》对《红楼梦》影响巨大,《红楼梦》对《金瓶梅》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2.
同为“世情小说”,《金瓶梅》是肇始,《红楼梦》是以《金瓶梅》为起点发展起来的高峰。《金瓶梅》以描写西门庆家庭的兴衰历程为主线,把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人物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并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穿插一些重大事件的描述,从而使故事情节显现出波澜迭宕的艺术效果。《红楼梦》明显地师承《金瓶梅》的这一特点,沿着《金瓶梅》所开拓的路子继续前进并且取得创造性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试图以杨义的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理论为参照,以《金瓶梅》、《红楼梦》与《儒林外史》这些第一流的明清章回小说作为参考比较的对象,从叙事学角度探析《海上花列传》叙事艺术的特殊性。《海上花列传》对叙事结构的选择,显性层面上是对《金瓶梅》、《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优秀古典小说叙事艺术的继承。隐性层面上,则反映出作者对海上花国这一主题的世界观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死亡叙述,是《金瓶梅》与《红楼梦》文本叙述中的主体内容之一。由于两部作品在死亡场景描写、死亡意象设置,以及死亡的叙述功能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对死亡的叙述中,《金瓶梅》传达出的是“善恶有报”的道德劝戒,而《红楼梦》在体现对封建文化的批判倾向的同时,也把我们引向了对生存的悲剧性的体验。  相似文献   

5.
试论《红楼梦》与《金瓶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红楼梦》的创作,深受《金瓶梅》的影响,这当是勿庸置疑的。尽管曹雪芹自己在《红楼梦》中并未提到《金瓶梅》这部书,更没有像称道《牡丹亭》和《西厢记》那样赞赏过《金瓶梅》,但在脂砚斋的评语中,有三处明确讲到这两部书的关系。其中庚辰本第十三回,有一则眉批云:“写个个皆别,全无安逸之笔,深得《金瓶》壸奥。”(原脱“瓶” 字)壸奥  相似文献   

6.
将明朱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与《金瓶梅》、《红楼梦》中的婢女形象加以比较,从婢女形象演变和人物性格塑造的角度,论述在婢女形象塑造方面,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是《金瓶梅》、《红楼梦》之间必要的过渡。  相似文献   

7.
任怡姗 《考试周刊》2011,(76):21-23
《金瓶梅》与《红楼梦》是我国最著名的两部人情小说。张竹坡与脂砚斋分别对《金瓶梅》与《红楼梦》做了全面系统的点评,对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原著有很大的帮助,是研究《金瓶梅》与《红楼梦》的重要资料,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张评与脂评在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对张评与脂评进行对比,寻找其共同点及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新发现的《姑妄言》,是介于《金瓶梅》与《红楼梦》之间的又一部世情小说奇书,并在《金瓶梅》等章回名著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对《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也有明显的启示和影响。在艺术上,《姑妄言》在章回体式,人物塑造,心理刻画,环境描写以及结构和语言等方面都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以西门庆的家庭兴衰为线索 ,写他对权势和情欲的追求 ;《红楼梦》以贾府的渐趋衰败为线索 ,写出对世道世界的批判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金瓶梅》以吴月娘和玳安为两条轴线展开“两描写” ,《红楼梦》以世道世界与女儿世界的关联为线索而进行。《金瓶梅》与《红楼梦》的“两描写”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金瓶梅》与《红楼梦》时空艺术的比较切入,揭示出二者的差异:《金瓶梅》的空间建构为辐射式,时间建构具有开放性和随意性,它以空间建构为主导,以时间建构为辅助;《红楼梦》的空间建构为辏敛式,时间建构具有封闭性和有机性,它以时间建构为主导以空间建构为辅助.文章还从作品的主旨方面论证了两种时空艺术的创造性和适应性.最后,论述了《金瓶梅》和《红楼梦》创造的两种时空艺术对后世家庭题材小说的重大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金瓶梅》和《红楼梦》在表情方式、语言方式和写作心理等方面的扼要比较.试图揭示《红楼梦》较《金瓶梅》而言更符合传统审美期待视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孙逊、陈诏合集《红楼梦与金瓶梅》已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收论文二十六篇,二十多万字,是作者近两年来陆续写成的,其中大部分已经发表。这些文章,探讨《金瓶梅》《红楼梦》二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考证有关两书和它们作者的某些疑难问题,具有自己的观  相似文献   

13.
谶语诗词是《红楼梦》中重要的信息传递者、情节推动者和结局预言者,具备强大的信息传递功能,对全书主题思想的深化和情节结构的展开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从信息功能的层面来分析《红楼梦》中谶语诗词的翻译,结合赖斯、韦努蒂等人的翻译理论,比较大卫?霍克斯与约翰?闵福德译本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译本,总结和分析了《红楼梦》谶语诗词中不同类别谶语信息的翻译方法,并对中国古代具有类似信息功能的文学作品的翻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与《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两部伟大的作品,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正如前人所说,《红楼梦》对《金瓶梅》既有借鉴又有超越。文章试图从游戏描写方面对两书之间的关系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对《金瓶梅》的借鉴、继承和发展,不少论者进行了研究。然而,被人斥为道学气十足的十八世纪长篇小说《歧路灯》,与历代被目为“诲淫”之作的《金瓶梅》又有什么联系呢?《歧路灯》的作者李绿园在《歧路灯自序》和书中,多处批评贬斥《金瓶梅》。然而,我们从《歧路灯》中发现这位以道学家面目出现的李  相似文献   

16.
《金瓶梅》借鉴了诗词的写作手法,频频使用数字,开创了小说使用数字的先河。《金瓶梅》语言简练,风格独特,和数字的使用有很大关系,《金瓶梅》对后代小说《红楼梦》、《儒林外史》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与《红楼梦》都对女性着墨较多,已引起了学者对女性意识问题的研究,但并未涉及女性意识的比较研究。因此,从偷情情节出发对两部著作进行对比分析是有意义的。偷情情节的描写反映出女性在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的冲突中自我意识觉醒的有无及程度。《金瓶梅》女性面对自然肉欲,或沉沦于自然本能,或消融于社会中。《红楼梦》将女孩与妇女区分开来:女孩有主体意识的自觉,但最终在封建社会下走向悲剧命运;妇女们或变身为欲的符号,或售色易财,并无自我意识觉醒。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与《红楼梦》都采用超现实宗教人物来预言或归结人物性格命运,表达一定的思想内涵,也都写到了形而下的宗教活动和世俗化了的宗教人物。不过《红楼梦》作为雅化的世情小说,其宗教书写更具有美学意味,三个神话具有空灵超越之美,是对神仙美学的继承与发展,使之具有了审美功能,并重建了神圣的品位。相比之下,《金瓶梅》中的得道高僧高道并没有为该书提供超逸的品位,而只具备叙事学上的预叙——总结功能;由于主体故事体现出正视人欲的态度,与因果报应框架构成强烈矛盾,还解构了宗教神圣形象,这与全书的审美品位是一致的。关于小说中各自的男主人公形象的宗教书写印证了这一区别。最后,《金瓶梅》的宗教书写更坐实,《红楼梦》则更灵巧。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与《红楼梦》是中国古代人情小说两座高峰,在人物塑造方面有着诸多联系,拿潘金莲与赵姨娘这两个人物来说,尽管一个是《金瓶梅》中主要人物,一个是《红楼梦》中次要角色,但是无论从品貌、性格、地位,还是人物命运发展来看,都有着共同之处,在反抗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方面,可以说潘金莲就是西门大宅的赵姨娘,赵姨娘就是贾府的潘金莲。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与中国古代性文化》丁东《名作欣赏》1993.3《(金瓶梅)与(红楼梦)对读二题》季学原《宁波师院学报》1993,3《(金瓶梅)的作者不是“兰陵笑笑生”》洪城董明《淮海论坛》1993.3《(金瓶梅)明代后期的世情书》庞金殿《德州师专学报》1993.3《(金瓶梅词话)的因果观》徐季子《宁波师院学报》1993.3《谈(金瓶梅)崇顽本》顾青《文献》1993.3《谈(金瓶梅)的委婉艺术》孟宪章杜元会《徐州教育学院学技》1993.3《论(金瓶梅响悲剧性》王肇亨《宁波师院学报》1993.3《论(金瓶梅)中林太太形象》宋培宪《徐州教育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