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断流     
  相似文献   

2.
一、黄河断流实况黄河频繁的季节性断流始于2 0世纪70年代初,有关资料显示,自2 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入海年径流量逐渐变小:2 0世纪6 0年代为575亿立方米,70年代为313亿立方米,80年黄河利津断流情况统计年份断流天数1991161992 8319936 01994 74199512 21996 1361997 2 2 6199814 219994 2代为2 84亿立方米,90年代中期为187亿立方米。在短短的几十年里,黄河入海径流总量锐减了一多半。与此同时,黄河下游多次断流。特别是进入90年代之后,断流现象更为严重。这种情况在2 0 0 0年得到了改变,2 0 0 0年没有断流。反而,到2 0 0 3年9月,黄河中上游…  相似文献   

3.
4.
黄河断流及其危害单才铨,李培圣黄河,孕育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母亲河。黄河,源囱雪山冰川之水,纳千溪万涧之流,经过艰难险阻的峡谷之旅,从广阔的北方大地上深深犁过,留下了沟壑纵横的高原和坦荡广阔的平原。她更以豪迈奔放、汹涌澎湃的气势,历经了150多万年...  相似文献   

5.
黄河下游断流日益严重□孙超/重庆壁山丁家中学黄河源于青藏高原,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574.50亿立方米,黄河属我国第二长河、世界第八长河。黄河是华夏民族的母亲河之一,黄河文明驰名中外。但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时至今日,黄河也呈现了...  相似文献   

6.
黄河下游地区近年来所出现的夏季断流现象,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今年夏季,两次断流时间长达117天,给下游沿岸的许多工农业发展项目与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困难,不少水利专家为此而焦虑。 黄河下游的断流现象,近年来还表现出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断流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断流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黄河在向间歇性河流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沿途水资源被大量地开发利用和流域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加大的缘故。可以这样说,这两个不断发展的因素相结合,共同导致了现在的黄河断流现象。 黄河断流的背后至少有两个问题值得深思:首先,黄河下游地区的断流仍是一个间歇性现象,它的出现并不意味着这条被称为“中国之忧  相似文献   

7.
8.
黄河下游断流形势越来越严重 ,给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危害 ;黄河断流的原因既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 ,必须有效地控制  相似文献   

9.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古代的《山海经》、《水经注》等书皆称它为“河”。因它的中下游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区,有无定河、沁河等支流挟带大量泥沙汇入,使河水呈黄色,故名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世界四大文明之一的“黄河文明”就是以黄河流域为主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中华环保世纪行的主题是:"爱我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几千年来也没有发生过像当今这20多年来频繁断流的现象。黄河的首次断流出现在1972年,最初断流时间只有十几天,断流也不是年年发生。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黄河下游断流日趋严重,几乎年年断流,而且断流...  相似文献   

11.
《治黄科技信息》2000,(4):14-15
1999年11月1日~2000年6月30日,是黄河实施水量调度后的第一个完整的调度年。调度期内,在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下游沿黄地区又遭遇特大干旱,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不利形势下,基本满足了沿黄各省区计划分配水量的供给,最大可能地兼顾了水利枢纽的发电效益,兼顾了国家重点在建工程和下游防洪工程施工用水要求,同时实现了黄河下游不断流。这也是自1991年以来,在此时段内黄河首次未断流。  相似文献   

12.
13.
14.
黄河下游断流形势越来越严重,给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的工农区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黄河断流的原因既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必须有效地控制。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众所周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蓝,世界知名的中国第二大河。但是,令人惊心的是近年来连续不断出现断流的现象。近30年来统计断流的天数,七十年代年平均八天,八十年代为九天,1990年到1996年间平均69天。1997年黄河断流空前,断流220天.创下了历史上断流最长的记录。  相似文献   

20.
《治黄科技信息》2004,(1):25-26
12月25日,记者从黄河水利委员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1999年国家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黄河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调度以来,黄河在天然来水量持续偏枯的情况下,至今已连续4年实现不断流,这是通过科学的水量调度手段,精心配置有限的水资源,经过上中下游团结治水而获得的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