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学:三种意义上的释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是什么”这一古老而崭新的命题,始终萦绕在所有关注大学形成、延续与演进的人们的脑中,使其不断思索和追问。然而,随着时间的流动和社会的变迁,大学系统变得越来越多样而复杂,从而导致有关大学本质存在和现实意义的解释成为一个没有终结的话题。本文试图从隐喻、概念和模型三个角度解读大学,目的在于帮助人们从更加广泛的意义和多元视角加深对大学本质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地方应用型大学是中国高校的一个重要类别,个性化、特色化是地方应用型大学生存和发展的必然战略选项。当今中国大学的特色发展通常局限于解决个体行为趋同化问题,这种单一的定位不但有悖于特色本义,而且难以反映对现代大学的多重解读。应然意义的地方应用型大学特色发展包括国家特色、大学特色、类特色、校本特色等多维指向,每一指向都有其丰富的、具体的内涵。地方应用型大学特色发展从理念构想向实践层面的转化,关键在于明晰地方应用型大学特色发展的主体结构及其关系,并明确地方政府、学校与社会在推动特色发展中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3.
低碳城市的兴起不仅是城市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更是在全球价值链下的城市碳排放分工。受经济格局与碳排放格局不匹配的影响,由发达国家主导的消费拉动型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和由发展中国家主导的生产推动型低碳城市发展模式都面临着可持续性挑战。世界银行提出的ECO2城市发展模式能将生态与经济相结合融入城市发展之中,为低碳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可以选择的途径。按照《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出的"一个结合、两面推进"的原则,ECO2导向的低碳城市应协调构建生态路径和经济路径,形成城市低碳经济的循环体系。  相似文献   

4.
多元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及传统政治理解合法性的丧失无疑是哈贝马斯话语政治思想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话语政治理论也是交往行为理论自身合乎逻辑的发展。所谓话语政治,就是在公民社会和政治公共领域的交往过程中,在话语合理化力量的推动下,通过制度化的法律媒介,以旨在实现生活世界合理化和对传统的价值和规范进行占有为目的的民主意见和意志形成程序。话语政治为我们的生活世界注入了理性和理想的色彩。  相似文献   

5.
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学"生产力",须着力追寻以"学"论"教"、以"学"促"教"的教育理念。"第三教学"着眼于"学力形成"和"个性发展",立足于学生本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笔者试图从"基于教师:转换角色,优化结构"、"基于学生:生成学力,学会学习"、"基于模式:先学后教,超前断后"等方面就"第三教学"视阈下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改革的"行进"视角作一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6.
加兹达诺夫的创作和他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他将生活感悟、文学思想、哲学思想、审美意识等诸多方面都反映在自己的独特的"加兹达诺夫式"创作中。短篇小说《第三种生活》标志着加兹达诺夫在经过剧烈的思想危机之后,开始享受精神重生后的"第三种生活"。  相似文献   

7.
社会力量作为课程变革的第三领域具有其参与的内在诉求和外部条件,但存在着参与不够和低效参与的现实困境。要促使社会力量参与课程变革,政府应有意识地培育社会力量,对其合理分权和权力制衡;社会力量也要通过自觉的团体建构和积极互动,发挥舆论作用以充分实现自己课程权力,而有效地参与课程变革。  相似文献   

8.
天道酬勤,荣誉需要用行动去争取!昨天的第二轮展示,G20组团队可圈可点!这是智慧的积聚,是实力的展示,更是团队的胜利!15名天南地北同龄人的短暂汇聚,两天多殚精竭虑的精诚合作,我们累积了感情,收获了友谊,共同体味了胜利的喜悦,所有这一切都将铸成永久的记忆!这段洋溢着青春激情与梦想的话语,出自第三届全国中学生领导力大赛参赛选手的赛后感言。在大赛的官方网未名网上,我们看到许多这样火热的留言,让人感受到选手们对大赛的倾情投入和大赛带给他们的心灵震撼。  相似文献   

9.
正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支撑,促进社会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进入新世纪,中国政府职业教育政策进行了重要调整,更加重视职业教育在促进社会和谐和教育公平方面的作用,关注不利人群接受职业教育和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统编教材使用以来,不少一线教师不会用教材教,不会设计教学,不会整合资源,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谈如何以大概念作为橇动新课改教学设计的支点,根据大概念的特点与作用,建构起合乎学理、适合自己的的课程教学设计,促使统编教材能有效使用、高效使用。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使用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过程中,要切实增强三种意识:一是教材意识,用好统编教材,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日常教学质量非常重要;二是对标意识,强化课程育人导向,进一步变革学习方式,探索“教—学—评”一体化的有效方法;三是探索意识,通过研究实现教学创新,在教学设计、观念、方法上有新的突破。教师要追求有意义的教学,实现守正创新,不断深化理论学习,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