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媒介暴力、信息伦理与传播民主的议题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对媒介暴力的思考,突破效果研究的范畴,转而从信息伦理角度,以及从暴力与民主的关系角度而提出的传播民主问题建构议题。重新审视了媒介暴力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文章认为,杜绝媒介暴力,除了重提社会责任,倡导媒介自律外,加强法律监管更是重中之重。并且,只有充分扩大舆论民主,保证民意表达渠道的畅通,才能消除信息暴力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兰飞 《新闻世界》2010,(8):222-223
当信息的传播跳出人际传播这一狭小的空间、领域时,传播信息中所包含的伦理道德就越来越牵动社会的神经;网络以其信息传播的低门槛,信息传递的高速度以及信息种类的多样性使得这一敏感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杜馨瑞 《东南传播》2012,(11):83-84
"网络暴力"现象愈演愈烈,其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也成为社会和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网络暴力的特点、产生原因以及伦理缺失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当下网络已成为最主要的大众传播途径,在网络传播过程中,新闻反转造成了伦理失范现象产生,主要表现为利益与道德、隐私与权利、盲从与理性等伦理冲突问题.对这些反转新闻的伦理失范现象进行分析,得出主要由于技术层面、媒体层面以及个人层面的原因诱发这些伦理失范现象.针对这些伦理失范现象,可通过源头预防、过程把握以及后果应对等三个阶...  相似文献   

5.
搜索引擎不仅是连接大众与互联网络的重要纽带,也是大众传播的重要信息入口。随着网络传播媒介的发达和传播技术的不断革新,搜索引擎传播越来越多的受到商业因素的影响,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对社会既有的伦理道德产生了冲击和挑战。目前,我国没有针对网络传播和网络传播媒介的专项法案,在法律制度暂时缺失的情况下,伦理手段便成为了规范相应社会行为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6.
进入自媒体时代,公众对网络信息获取更加便捷的同时,也为网络信息的传播推波助澜。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信息的衍生品,也在传播中深受影响。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既是公众对于文化因素的一种迫切需求,又是对当前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反馈。因此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必须遵循一定的伦理规范,才能够正确引导公众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袁珂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123-124
因特网的发展使我们全面进入网络传播的时代.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因传受角色的变换及把关力量的削弱,引起传播伦理的一系列问题,亟待人们给予更多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王霞 《今传媒》2012,(10):52-53
网络信息传播介入便捷,技术手段先进,容量无限等特点为信息传播搭建起了更广阔的发展通道,为信息流动融入更加生动、多元的呈现模式。网络信息传播发展前景值得无限期许。其在融合传统媒体优势的基础上,需要通过强化网络伦理建设巩固自身在信息传播中海量、即时、无国界等优势。构建网络传播科学合理的核心伦理价值将助推网络生态建设,实现蓬勃的绿色网络前景。本文主要从真实性、平衡性以及人文关怀等谈网络传播伦理核心价值构建。  相似文献   

9.
网络信息传播的伦理建设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阐述了网络信息伦理的含义及本质,并对网络信息传播中的伦理道德危机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对推进网络信息传播的伦理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霞 《报刊之友》2012,(10):52-53
网络信息传播介入便捷,技术手段先进,容量无限等特点为信息传播搭建起了更广阔的发展通道,为信息流动融入更加生动、多元的呈现模式。网络信息传播发展前景值得无限期许。其在融合传统媒体优势的基础上,需要通过强化网络伦理建设巩固自身在信息传播中海量、即时、无国界等优势。构建网络传播科学合理的核心伦理价值将助推网络生态建设,实现蓬勃的绿色网络前景。本文主要从真实性、平衡性以及人文关怀等谈网络传播伦理核心价值构建。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网络传播中存在着传播内容泛滥、信息侵权、网络霸权、数字鸿沟等伦理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受网络传播自身特点的影响以及网络行为的失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网络传播伦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北京、天津、青岛、武汉、西安、兰州、成都等高校较为集中的几大城市中的在校大学生对网络民主暴力事件的认知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发现:多数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环境有较为理性清醒的认识,认为在网络环境中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绝大多数学生对近年来发生的网络民主暴力事件有所了解,但真正参与其中的只占很小部分,大学生面对网络民主暴力事件时所持的态度多是审慎的;面对网络暴力事件大学生网民多是"看客"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大学生对于网络暴力现象所持的冷漠态度。  相似文献   

13.
齐超  王颖 《报刊之友》2012,(1):41-42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北京、天津、青岛、武汉、西安、兰州、成都等高校较为集中的几大城市中的在校大学生对网络民主暴力事件的认知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发现:多数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环境有较为理性清醒的认识,认为在网络环境中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绝大多数学生对近年来发生的网络民主暴力事件有所了解,但真正参与其中的只占很小部分,大学生面对网络民主暴力事件时所持的态度多是审慎的;面对网络暴力事件大学生网民多是“看客”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大学生对于网络暴力现象所持的冷漠态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网络恶搞给传播伦理带来的挑战与危机进行了论述,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网络恶搞带来的传播伦理危机,提出了重建网络传播伦理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俞超 《当代传播》2011,(1):35-36,39
本文从网络传播技术的文化分析入手,指出网络传播所具有的"解构-建构"文化身份的技术暴力倾向:网络传播的解构性,不仅表现在对个人传播身份的匿名和消解,还表现在对传统大众传媒"理性"信息传播的反拨、修正和建议,以及其具有多元化、集合性信息合力的议程设置.由网络技术衍伸的传播文化进而导致传统社会价值体系的重构,使社会文化在多...  相似文献   

16.
胡雪瑾 《东南传播》2024,(2):137-139
视觉传播重构了网络传播语境,视觉引流成为支撑网络媒体盈利的主要途径,由网络视觉传播失范所带来的伦理失范、价值观冲突和文化休克,引发了视觉色情、视觉暴力、视觉欺诈、直播翻车、视频盗版、侵权等一系列问题。建构视觉媒介话语空间的网络伦理秩序是使网络社会溯本清源,进行网络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本文从视觉人类学的研究视角对网络视觉化表达、传播媒介与受众的互动关系、传播组织结构三个向度思考网络伦理的建构,提出受众逐渐从制度化约束向自觉化约束演进的网络伦理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新媒体环境进行分析,说明传播伦理的社会功能,并对新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的伦理困境进行分析,探讨传播系统体系变革背景下公众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变化以及社会文化对传播伦理的影响,并对新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伦理的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前网络传播中出现了较为鲜明的后现代伦理特征:道德主体的虚拟化和道德语境的虚无感、道德中心的离散和道德权威的消解、道德祛魅的极化和道德界限的模糊以及道德行为的非理性化等,从而导致网络社会出现大量道德失范现象。本文在对网络传播中后现代伦理特征的分析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应确立网络道德的实在性,以话语共识协商法建构道德新范式,并树立网络生态伦理观,以责任伦理规避网络伦理中的非理性。  相似文献   

19.
赵洁 《青年记者》2007,(6):72-73
道德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反映了人们之间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方式。因此,考察新闻伦理关系,就不能离开社会交往的实践。网络传播中的新闻伦理问题正是这样,它是在人类迈人信息时代,电子信息网络成为人们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的一种,网络改变了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时,适应这种变化而出现的与传统传播方式不同的新闻伦理问题。简单地说网络新闻伦理就是信息的传播与受传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而进行社会交往与传播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关系;是信息的传播在网络传播中,依靠信念、习惯和社会舆论进行的一种自我约束,是出于自律的要求而规定的成或不成的规范,它同样要求新闻传播处理好新闻与事实、传播与受众、新闻传播与社会利益等各个方面的关系。但是由于社会交往方式的变化,基于网络而构建的与传统传播方式不同的网络传播有它自己的特点与趋势,因而也带来了一些新闻伦理的新矛盾和新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陈宁  杨春 《当代传播》2013,(1):51-54
犯罪新闻尽管以批判暴力作为基本立场,但其中却隐藏着各种潜在的暴力思维,反映出一些新闻工作者对公民权利的无知和漠视.主要表现在“以暴制暴”的媒体审判行为、夸大犯罪细节促动社会戾气的传播、议程设置使暴力行为不断发酵、事件归因中忽视施暴人的权利等.在新媒介技术日益发达的背景下,作为新闻专业主义重要内容的传播伦理也正面临着转向的呼声.犯罪新闻从重视真实、全面、客观转变为“新闻事实”与“人文关怀”并重的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