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叶村 《成长》2006,(3):20-21
两年以前,经常在某论坛玩耍。一个网友曾在《第一才秦叶村是怎样炼成的》文中戏说道:“叶村少年好学,背负大志,博涉文史,每伫立廊檐,吟咏《离骚》,歌呼呜呜:‘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残菊之落英’。长成颇慕文学,吾国吾民肉身之沉重,灵魂之轻佻,常存乎其心。好于真名论坛月旦余杰摩罗诸时贤,以之自矜。”  相似文献   

2.
把“愤青”从一个概念还原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并说服他们接受采访,并非易事。但不真正走近这些“愤怒”的人们,又怎能探究他们究竟是怎样一群人呢?  相似文献   

3.
吴琛 《语文知识》2004,(9):22-22
现今的网络、报刊上,“愤青”一词屡屡出现。从字面上看,“愤青”是“愤怒青年”的简称,但其实际意义却绝非“愤怒”和“青年”的简单相加。  相似文献   

4.
王峰 《大学时代》2006,(1):16-17
我们把教育异化了。 我们已经把教育作为出人头地和今后谋取过好日子的手段,实际上,教育应该让人快乐。[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七蹭蹭 《成长》2006,(3):10-12
上世纪60年代,美国以金斯堡、克鲁亚克、鲍罗等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树起“the Beat Generation”的标杆,以仇世文学的恕号奏响反政府反主流文化的号角,[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一位小学老师跟我说她被“主体”二字害苦了,她说明明知道可以用许多方法来教学,却又怕被批评不够“开放”、“过度干预”,于是教学上缩手缩脚,觉得处处受到限制,结果搞得都不知何为教学。究竟“主体”二字可以承载的空间有多大,如果仅让儿童凭自己的意志天马行空地自由游走在自己所建立的“主体”世界里,而脱离他所生存的社会和教育环境,这样的教育是不切实际的。  相似文献   

7.
清水无香 《成长》2006,(3):13-14
我在本市的一所大专教语文。学生们都愿意上我的课,特别是爱听我国讲际形势,讲中国与日本、美国的恩怨。学生很少有喜欢上课的,但学生都非常喜欢我,他们特别愿意上我的课。为什么?因为我敢于讲真话。我给他们讲民族大义,让他们懂得我们民族所遭受的苦难,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问题。本认为: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并从七个方面提出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工作思路。本对进一步兴起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一、教育应教会受教育者做人目前,我们的教育与物质密切相关,大多数人总是根据物质欲望来规划教育流程,在世俗的眼里,要进入好的物质世界,先要得到好的教育。这样,不能输在起跑线成了他们的口头禅,上学要上重点小学、重点中学,最好一路都上重点。在此环境下,单纯追求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对社会的发展造成极端有害的影响;其实,培养出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厚的文化知识、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的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朝阳实验小学启动了"小男子汉"培养计划,为男生增设了足球、篮球、攀岩、双截棍等七门特色课程,未来还准备开设摔跤、橄榄球等较为剧烈的项目。这一计划源自他们对男孩儿的担忧——受点小伤便大惊小怪,甚至会哭着告状称被女生欺负了,"比女孩还‘面’。"比女孩还"面",这的确有点让人失望,但比女孩"硬"了,是否就较为"男子汉"了呢?"男子汉"该怎么定义?  相似文献   

11.
鄂杨 《师道》2005,(8):14-14
衡诸当前,展望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接班人?我们如何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我们正处在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凝聚着学校的历史,是学校文化的积淀,起着引领师生价值成长的重要作用。因而,校训应当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应当是内涵深厚、意义深远、鲜明而独特的。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学校的校训却成了一种形式化的标语,成了一些空洞的口号,学生无法理解,更无法践行。最近,笔者  相似文献   

13.
周国平先生曾谈过,“目前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仍然是不鼓励天性和个性,有时还会扼杀天性和个性.过分注重知识本身,又过于强调那些实用的东西。”“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来说,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教育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感到读书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从心灵的活泼到智力的运用都要有一种快感,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和需要。  相似文献   

14.
简述我们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传统说法,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近年考古发现,中华文明不止五千年,还要更长久些。  相似文献   

15.
《教育文汇》2006,(3):11-11
作家刘心武的研究引出一番学术争论。刘心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学术观点,据说是“从金陵十二钗中的秦可卿着手,详细考证了书中各人物的生活原型”,开创出红学研究中新的“秦学”分支。但是,红学家们大多不屑一顾,更有一位批评者说:“学问越做越深,离艺术越来越远,离无聊虚妄却越走越近。”  相似文献   

16.
周国平先生曾谈过,“目前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仍然是不鼓励天性和个性,有时还会扼杀天性和个性,过分注重知识本身,又过于强调那些实用的东西。”“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来说,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教育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感到读书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从心灵的活泼到智力的运用都要有一种快感,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和需要,特别忌讳用强迫性学习剥夺学习的享受性质。”  相似文献   

17.
梁初 《湖南教育》2009,(3):59-60
如今是一个盛产专家的时代。过去,人们一提到专家,就会肃然起敬,因为那些专家大都是在某一领域做出过不凡业绩、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过突出贡献而又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人,例如,为解决中国人民吃饭问题功勋卓著的杂文水稻专家袁隆平,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专家于敏、王大珩等。  相似文献   

18.
一个民族从萌芽、成型到发展、壮大,总有与其相适应的民族精神相伴随。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产生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并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9.
司徒明远 《成长》2006,(3):15-16
曾几何时,在很多人眼里“喷青”成了偏执狂和极端主义者的代名词。很多自诩为理智的所谓睿智人士总认为“愤青”是不成熟和不理智的表现,并且洋洋得意于自己的理性和见识,就如林语堂《吾土吾民》中所说“世故圆滑的老人们得意于自己的聪明就如老乌龟在小乌龟面前炫耀自己坚硬的壳”。  相似文献   

20.
繁·简     
如果你还在误解真正的“愤青”的含义,那么过来看看这本传说中的《愤青速成手册》,你就会知道,要成为愤青其实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编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