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旅游产品开发途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方式和消费领域也随之发生了一些转变,这些转变为体育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通过对旅游者参与体育旅游需求与动机的分析,按照市场细分要求提出一些开发体育旅游产品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四川是中国旅游资源大省,国内旅游市场发育良好,但国际旅游市场发展缓慢,在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中,旅游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旅游竞争优势.本文以四川省2000年到2005年的入境旅游市场相关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四川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的分布情况,并根据入境旅游者在四川旅游的时空分布和消费特点,系统研究了四川省入境旅游市场的特征,提出了开发四川入境旅游市场的思路和营销战略,以增强四川旅游业的竞争实力,促进四川国际旅游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游客特征的体育旅游市场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体育旅游消费市场呈日益兴旺的态势,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体育旅游市场结构与游客的国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收入水平、职业构成等存在一定关系.文章以参与体育旅游项目的游客行为特征为研究视角,以体育旅游产品和相关市场营销理论为基础,对当前的体育旅游市场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借助旅游经济学、区位论、旅游承载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对四川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了开发四川省体育旅游资源的新思路,为有关管理和经营部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实地考察等方法,对四川丘陵地区部分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的方式、认知、动机、需求、经历、消费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实质性调查、分析和研究,了解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现状并探讨其对策,激励高校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旅游活动的热情,促进大学生体育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入境旅游是区域旅游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四川省的入境旅游市场,整体上仍与其它发达省市有一定差距。目前,鲜有关于四川省入境游客的平均消费和消费结构的差异研究。据此,本文通过获取四川省2008年至2015年入境游客消费数据,去除通货膨胀并利用相关检验方法,分析了不同旅游目的的团体游客和散客在上述两个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1)在平均消费上,不同旅游目的的入境游客不存在显著差距,但团体游客在"文化/体育/科技交流"项目上的平均消费显著高于散客;(2)团体游客在"长途交通"和"购物"项目上的消费比例显著高于其它项目,散客的"长途交通"消费比例也显著高于其它项目,并且散客在"长途交通"项目上的消费比例显著高于团体游客,而后者在"购物"项目上的消费比例则显著高于前者;(3)团体游客和散客在"住宿""餐饮""景区游览"项目上的消费比例差距不显著;(4)除了"宗教朝拜"外,其它旅游目的的团体游客在平均消费上比散客更集中。根据主要研究结果及讨论,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四川省入境旅游消费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江西省城镇居民参与体育旅游消费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根据调查现状,提出了影响江西省城镇居民参与体育旅游的几个因素,即经济水平、对体育旅游的认知度、政策法规、服务质量以及宣传力度等,为推进江西省体育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使体育旅游产业真正成为江西体育产业的重要支柱,进一步推动江西省城镇居民参与体育旅游消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江苏沿海地区体育旅游市场现状及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拓展体育旅游市场的策略,以促进江苏沿海地区体育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及数据统计法等对昭通市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动因、消费水平、结构及制约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昭通市城镇居民体育人口比例较小,参与体育消费人数较少,体育消费发展空间较大;体育消费意识相对落后,体育消费价值观正逐渐形成;体育消费整体水平较低,结构较单一.应加强体育消费宣传,重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体育产业结构优化,重视体育人才的引进及培养,有针对性地开发体育旅游及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创造良好的体育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10.
鉴于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参与到休闲旅游以及娱乐等各类消费活动的热情变得愈来愈高,这也为我国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当前,我国积极发展体育旅游经济产业,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于体育与旅游等两个方面的需求,而且还能让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进而提升体育旅游在经济上的效益.本文分析了体育旅游的基本含义,论述了拓展体育旅游经济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开发我国体育旅游经济的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11.
国内旅游客源市场是决定休闲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四川省国内旅游客源市场调查为基础,从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分布特征、旅游者出游的时间特征及旅游者的社会经济特征等多方面对四川省休闲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对四川省休闲旅游市场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提出了四川省休闲旅游客源市场拓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山西省农民在2011年的体育消费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农民体育消费呈现中等偏弱水平,全年没有参与体育消费的农民所占比例较大;参与体育消费的动机主要是增强体质、愉悦身心、社会交往;主要用于实物型体育消费;农民在进行体育消费时主要参考商品价格、实用性、商品质量等要素;农民体育商品经营场所短缺,销售体育用品单一等.针对目前山西省农民体育消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为大力开发山西省农村体育市场,塑造农民合理的体育消费结构,促进体育经济的健康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大众体育的蓬勃开展,体育旅游随之而生.体育旅游是一种时尚的旅游方式,追求时尚、运动能力强的大学生是体育旅游巨大的潜在市场.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体育旅游了解不多、参与程度也不高.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大学生经济承受能力较低,另一方面是景区、旅行社对大学生市场开发不够.为此,从政府、高校、旅游企业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相应对策,旨在使大学生体育旅游能够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旅游逐渐成为我国旅游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大学生旅游消费中存在的消费理念多样、经济问题、大学生旅游市场受冷落以及旅游过程中出现的安全和不文明行为等问题,提出对大学生进行旅游消费教育,教育与旅游相结合,开拓大学生旅游消费市场等一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瑞士山地旅游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是广大体育旅游爱好者心目中的圣地.通过实地调研,笔者发现四川省阿坝州的景观类型与瑞士比较相似,在比较分析两地的资源特点后,借鉴瑞士的先进管理经验,提出了构建高效而便捷的交通网络等建议,希望能为阿坝州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孙虹 《华章》2012,(2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体育消费进行调查,对其体育消费动机、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内容、体育消费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对策,为大学生适度合理科学地进行体育消费提出合理化建议,也为高校体育市场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河南省高校研究生参与体育旅游活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生参与体育旅游的动机是从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出发,项目类型突出娱乐性与社交性,以暑假旅游为主,参加体育旅游活动的形式相对比较传统,建议体育旅游部门应结合河南省独特的中原地域旅游景点分布特点,扩大体育旅游的规模和项目,将体育旅游项目与地域风光、大型体育赛事紧密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低消费体育旅游活动,设计体育旅游精品,来吸引研究生体育旅游爱好者.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体育旅游的内涵、发展体育旅游的好处及我国体育旅游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等,新时期我国体育旅游发展存在的具体问题:体育旅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我国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匮乏;体育旅游市场有待开发.提出促进我国体育旅游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拓展体育旅游融资渠道,政府给予支持;采取多元措施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开拓体育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19.
研究四川国际旅游入境市场情况,必须找准相对的"参照物",因为国际旅游入境市场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把中国国际入境旅游市场相关综合平均值,作为衡量四川国际旅游市场"尺度"是本文的一个主要特点.本文通过中国与四川省国际旅游入境市场的客源空间结构与客流空间结构特点的变化对比分析,明确了四川省国际入境旅游市场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四川国际入境市场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蚌埠市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总结法等,对蚌埠市体育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指出蚌埠市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劣势.提出了政府总体规划和调控;加大宣传力度;挖掘资源,拓展市场;加大人力资源开发;申请重要体育赛事的举办资格等蚌埠市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途径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