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刹那”和“霎时”都是名词,都表示极短的时间,都常在句中作状语。但这两个词仍是有区别的。 “刹那”,梵语ksana的音译,有多种解释。有的说,一弹指间有60刹那;有的说,一念中有90刹那,一刹那又有900生灭;有的说,刹那是算数、譬喻所不能表达的短暂时间。刹那原多用以解释佛典,后又用于一般口语和书面表达中,意为“一瞬间”。如白居易《和梦游春》诗:“愁恨僧祗长,欢荣刹那促。”孙犁《保定旧事》:“在转身  相似文献   

2.
关于《鹊巢》诗义,古哲今贤的解释大体有五种,即:《毛序》的“赞颂德化说”,姚际恒《诗经通论》的“女居男室说”,方玉润《诗经原始》的“婚礼告庙说”,程俊英《诗经注析》的“赞美新娘说”,郭晋稀先生《诗经蠡测》的“强盗抢婚说”。这五种说法在解释此诗前两句“鹊巢鸠占”寓言的比喻意义和后两句描写婚礼热闹场面的关系连接上,还都各有其不能自圆贯通的地方,因而是值得讨论商榷的。同时又从解决此诗前两句与后两句的连接关系入手,采取以《诗》证《诗》的方法,论述《鹊巢》是一首深切沉痛的弃妇诗。弃妇的丈夫遗弃前妻,并以百辆盛车的热闹场面迎娶新妇,造成新妇占居了旧妇位,恰如“鹊巢鸠占”。弃妇心生嫉恨,因作此诗。  相似文献   

3.
《相鼠》诗共三章,每章四句。三章的基本意思是一致的,但各有侧重。三章的结构相同,均分为两个层次:前两句为一层次,后两句为一层次;前一层次是排比事实,后一层次是在事实排比的基础上评论抒发。 下边对诗中的部分词语做些肤浅的解释,请方家指教。 相。毛《传》:“视也。”《说文》:“相,省视也。”《尔雅》:“相,视也。”郭《注》:“察视也。” 省视、察视,都是细看。  相似文献   

4.
毛主席的《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诗的第一句是“记得当年草上飞”。这句的“草上飞”有的据引清人李斗著的《扬州画舫录》“传宣接递用小快船,名草上飞”中的话,把它解释成了“河运所用的小快船”了。但这一解释与全诗联系起来似乎就不好讲了。查《全唐诗》卷七三三,有一首唐代农民起义领袖的《自题像》诗,全诗如下:“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诗题下注明来源于五代宋初人陶的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中选有诗经二首,即《伐檀》和《硕鼠》。《伐檀》诗“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句中的“不”字,《硕鼠》诗“无”食我黍”句中的“无”字,课本上均作副词解释,分别译注为“不是”、“不要”。这两个字在这具体语言环境里,是副词还是语助词,怎样解释更为符合原意,我们认为应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6.
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有这样一句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有的参考书将“青春”错误地解释为“春色”、“春光明媚”;有的虽然解释正确,将“青春”解释为“春天”,但并没有进一步说明为什么将“青春”解释为“春天”。  相似文献   

7.
北宋诗人苏轼贬官在广东惠州时,曾作《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人教社编初中《语文》第三册《荔枝蜜》引用了这首诗的后面两句,教材注解这两句诗时又引出了诗的前两句,但没有时这两句作具体解释。高中《语文》原第一册《南州六月荔枝丹》亦引用了苏诗,教材注“卢橘”为“枇杷”。周有光先生在《语文闲谈·续编下》的《枇杷入诗》中释:“‘枇杷’又称‘卢橘’,现在广东还有这种说法”,并以苏诗为例。上述说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
笔者收集了一些嘲笑读错、写错字词的趣诗,略作解释,供大家一笑,并从这一个侧面鼓吹语言规范化。趣诗视其对象,有的应予冷嘲热讽,有的一笑了之。趣诗有的是真事,较多的则是趣编。△宋代胡卫、卢祖举二人在起草《明堂敕文》时将平时的说法“江淮尽扫胡尘”,画蛇添足地写成“江淮尽扫于胡尘”,原句的意思是:江  相似文献   

9.
“冷眼向洋看世界”是毛泽东同志《七律·登庐山》诗句。诗自公开发表以来,注者颇多。对这句诗的解释,有的说:“‘冷眼’:严峻、蔑视的眼光。‘冷眼’与鲁迅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中的‘横眉冷对’意义相近。元曲《潇湘雨》中有‘常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的句子。”因此认为这句的意思是:“毛主席站在庐山之巅,放眼世界,极端藐视那些进行反华大合唱的帝、修、反的丑恶表演。”  相似文献   

10.
人教社编的《小学历史参考》中对黄巢《咏菊诗》“冲天香阵透长安”一句的解释是“一阵阵的香气穿过长安城冲上了天空。”这样的解释似乎不妥:第一,没有正确地解释这句的意思。这句中的“冲天”是用来修饰“香”的;应该是“冲天的香气穿过长安城”。第二,没有正确地揭示黄巢的思想。黄巢《咏菊诗》中的“冲天”,隐含着坚决打倒唐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皇帝)的叛逆思想。他的这种思想非常坚定地表现在他一生的起义实践中:他称为“冲天”  相似文献   

11.
谈“两岸猿声啼不住”的“啼”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七言律诗《早发白帝城》,脸炙人口,千古传诵。诗中的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有的教师在授课中解释为:两岸山上的猿猴不停地叫唤,后来在教参中发现也有这样的解释。如这样理解,笔者以为不妥。从整首诗来看,诗...  相似文献   

12.
初中第四册语文中的杜甫《石壕吏》有两句是:“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教材注:“戍,防守”。一本关于古文难句解释的书还将这句诗译为:“三个儿子都在邺城守卫着。”“戍”作防守讲确实是很常见的,教材中就出现过多次,如“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月四日风雨大作》),“行  相似文献   

13.
“缓歌慢舞凝絲竹”是白居易的名诗《长恨歌》中的一句。这句诗该怎样理解?一些古代诗歌选注本大都以“结合”、“配合”或“紧扣”释“凝”字,说这句诗的意思是缓歌慢舞与管弦乐配合得很紧。笔者认为,这样解释是值得商榷的。且从“凝”字说起。《说文解字》:“冰,水坚也。从(?)从水。凝,俗冰从疑。”可见“凝”本是“冰”的俗字,所以《字林》云:  相似文献   

14.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中有“风雪夜归人”一句。句中“夜归人”之“人“参考书中解释有二:其一指“借宿的人”(作者),其三指“主人自己”,并说这两种说法都可以说得通。但我认为诗中“夜归人”之“人”指的是“主人自己”,不能指“借宿的人”。其理由是: 一、从诗题可知“借宿人”作者,已经宿在主人家里,他是“客人”,所以此诗命题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因此,“夜归人”中“人”不是“借宿的人”,而是“主人”或“主人家中的人”。  相似文献   

15.
对《梅岭三章》中“此头须向国门悬”一句有以下几种解释: 一、把句中的“向”字释为“对着”。二、这句诗是“典故”(见《初中语文课本成语典故注释》,孙良明著),“故事见《史记·伍子胥列传》,‘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三、重庆师院《语文通讯》曾译为:“我这个  相似文献   

16.
曹操的《薤露》、《蒿里》两篇乐府诗,后人目为“汉末实录”。因此理解这两首诗尤应评参史实。近日重读《蒿里行》,觉得诸家注本在解释首四句时,咸以“义士”指袁绍、袁术等,以为前四句都是对绍、术等人而言,这种说法似乎与史实不谐,失了作者本意。愚以为首四句乃曹操自明本志之言,“义士”实是曹操自指。始陈鄙见如下:  相似文献   

17.
高中第二册课文《兰亭集序》中有一个这样的句子“: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个句子中的“一”字如何解释?有的人认为它是名词“一点儿”的意思,因为课文下面的注解中就将“一觞一咏”翻译成“喝点酒,作点诗”;有人认为它是分指代词“有的人”,“一觞一咏”即“有的人喝酒,有的人作诗”;还有的人依据教师用书中“一边饮酒一边赋诗”的翻译将“一……一……”理解为并列关系的连词“一边……一边……”。笔者认为以上几种解释都不够准确。“一觞一咏”虽然可以意译为“喝点酒,作点诗”“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但并不能据此将“一”解释成“一点儿”、“一边”,不论是古代汉语词典还是现代汉语词典,“一”都没有作名词或连词的解释;至于将“一”理解成“有的人”,将“一觞一咏”理解成“有的人喝酒,有的人作“诗”,则既找不到佐证,又不符合文中所反映的实情。在聚会中,明明是大家都喝酒都作诗,怎能说成是“有的人喝酒,有的人作诗”呢?《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认为“一”可以作副词,解释成“有时,或者”,如“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在现代汉语中,它也有这种用法:用在相对的动词前面,表示两个方面的行动协调配合或两种动作交替进行,如“一唱一和“”一张一弛”。...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一文中的“被发下瀛州”一句,有几种解释:有的说这一句是说邹容十七岁去到日本留学;有的说,这一句不仅是指年龄和去向,而且联系上  相似文献   

19.
唐·王湾“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句脍炙已久。在唐当时,就有“诗人以来少有此句”的赞誉,“张燕公手题政事堂,以示能文,令为楷式”(殷(王番)《河岳英灵集》)。明·胡应麟《诗薮》把这一联称为盛唐的典型,“妙绝千古”。干数百年,称誉一口,自古至今凡选唐诗,必收这首诗,也必定集中极赞这两句[注]。但是,对这两句的解释却是众说纷纭,尤其是“江春入旧年”一句分歧很多。请容先介绍众家之见于下。有云: 1、“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  相似文献   

20.
以上是人们十分喜爱的唐·李商隐的《锦瑟》诗。人们对它有种种解释,如所谓悼亡、自伤、恋情与寄托等说法。今人又有所谓新解:说“庄生望帝”句是“言诗之作法也”;“沧海蓝田”句,是“言诗成之风格或境界”(见《“大学语文”教学辅导》一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