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临汾古称平阳,平阳人自古重商,这成为尧文化的一大特色.在重商思想的熏陶下,古代平阳人不仅很好地发展了本地区的工商业,而且通天下之有无,聚天下之资财,兴区域之贸易,讲信誉,重人才.对中国的商品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孔文卿,元代杂剧作家,著有杂剧《地藏王证东窗事犯》,为元代戏曲史家钟嗣成《录鬼薄》所著录。关于孔文卿之籍贯,《录鬼薄》上《前辈才人》篇仅云“平阳人”,元末明初戏曲作家贾仲明为孔文卿所补吊词云:“先生准拟圣门孙,析住平阳一叶分。”由此可知孔文卿是孔子的后裔,其先世是由山东迁往平阳的。孔文卿籍贯平阳  相似文献   

3.
吴卿怜外传     
清代乾嘉期间民女吴卿怜 ,江苏吴县人 ,出身低微 ,但能歌善诗词 ,色艺兼胜。初为平阳王抚军亶望得之 ,宠幸备至 ;平阳既败 ,流转归中堂和 ,和又嬖之。卿怜虽两事贵官 ,但“两番空是个中人” ,“王、和祸福 ,如出一辙 ;天道之常 ,有如流水” ,凡贪官都没有好下场。吴卿怜只是那个社会里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4.
真正的朋友是可以患难相助的。刘禹锡和柳宗元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当刘禹锡因写玄都观观桃花的讽刺诗得罪当权者被再次贬到遥远之地时,柳宗元考虑到他有八十多岁的老母,于是自愿代为前往。虽然皇帝没有批准柳宗元的请求,但也更改了刘禹锡的贬谪之地。十四年后,当刘禹锡再次回到长安时,好友柳宗元却已过早离开了人世。柳宗元去世前,曾将自己的手稿全部交给刘禹锡,还把儿子交给刘禹锡照看。  相似文献   

5.
平阳刻书以金元时期为盛,见于历代公私目录及文献记载的金元平阳刻书共计48种。根据平阳刻书自身时间特点以及金元历史,将金元时期平阳的刻书活动分为五个阶段:1115~1165,萌芽期;1166~1211,繁荣期;1212~1227,停滞期;1228~1270,鼎盛期;1271~1368,衰微期。金元平阳刻书呈现出这种时间特点的原因在于平阳地居要冲。  相似文献   

6.
"尧都平阳"即今临汾。临汾古为"冀州"之地,正中冀州曰中土,中土亦可作"中国",这便是"中国"一词的滥觞。临汾地处于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它被誉为"华夏第一都"。在这片地域上孕育了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帝王将相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等,这些人物的涌现与临汾当地的文明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一个地区文明的发达程度依托于教育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开展与知识的传授当然离不开与之相关的教育机构——书院[1]。  相似文献   

7.
宋末元初文学家俞德邻之籍贯自清乾隆时始有永嘉(今浙江温州)与丹徒(今江苏镇江)之争.二说均未能以确凿之据来佐证自己观点无误,故双方所言不足以服人.钩稽史料可知:俞氏之子曾称其父为永嘉平阳人:与俞氏同时代的友人曾称俞氏为永嘉人;俞氏自己的诗文曾言己非吴郡人.由此可证明俞德邻之籍贯为今温州无疑.  相似文献   

8.
谢春草东晋山水诗人谢灵运因其《登池上楼》一诗中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句,被人称为“谢春草”。郑鹧鸪唐代诗人郑谷在《鹧鸪诗》一诗中有“雨昏青草湖滨过,花落黄陵庙里啼”句,被称为“警绝”,因而获“郑鹧鸪”的雅称。崔鸳鸯唐代诗人崔珏因写《和友人鸳鸯之什》别具一格,被誉为“崔鸳鸯”。碧桃学士唐代诗人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中句云:“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又《再游玄都观绝句并引》中句云:“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因而获得“碧桃学士”的雅号。杜紫薇唐代诗人杜牧曾写过…  相似文献   

9.
关于尧文化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尧都平阳,尧文化根深蒂固,源远流长。帝尧是开创华夏文明的始祖,尧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源。以临汾为中心研究、开发、利用这种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不仅是凝聚民族之魂、光大传统文化的需要,而且是振兴、推动临汾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探讨雷平阳诗歌中的三个主题:底层主题、厌离主题和生态主题。雷平阳的诗集就是一部底层悲歌录,他的啼血苦吟以艺术之气韵将生命灌注于诗歌之中,用艺术之境提升了人生之境,使不可避免的苦难和难以逃脱的命运在诗歌中得以升华。雷平阳一直想要逃离这世间。但同时又对这个世界怀抱着炽热希望。敬畏山水,着力于山水,是其生态写作的方向,也是其写作的基础性资源。荒野体验是雷平阳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做田野"的实践中,他找到了最具生命力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隋末玄奘居住的东都净土寺,在当时洛阳东城墙建阳门内,后来迁址于东城墙上东门内,武则天时改称大云寺,唐玄宗时改称开元寺,唐武宗会昌毁佛时废弃。玄奘所师从的景法师、严法师,不是普遍认为的净土寺僧人,而是东都内慧日道场的僧人。东都净土寺中珍藏着西域雕像,寺主参与翻译印度药方,一批杰出僧人举办高级别、大规模的佛学讲会,受到唐代朝野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宣室志》是唐代小说家张读的代表作,记写了大量关于神仙鬼怪妖狐的故事。不少故事与佛教相关,主要有宣扬佛教报应观、表现佛教神通和反映唐代佛教兴衰等。《宣室志》的这种佛教痕迹,主要原因:一是作者对自魏晋以来佛教影响中土小说创作传统的继承,二是深受唐懿宗尊佛的时代影响,三是受"小说世家"的家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董养性《选注杜诗》是元代重要的注杜选本,是现存元代注杜诗数量最多、水平极高的一部杜诗学著作。由于国内失传,一直无人对其进行研究。仇兆鳌《杜诗详注》详实赅博,对前人研究成果多有吸收,前人版本多有参照,但董养性《选注杜诗》却与仇之《杜诗详注》有许多异文,研究这部分异文,可以解决杜诗解读中的一部分困惑。  相似文献   

14.
帝王形象是杜甫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包括理想君主、抨击玄宗父子、品评武后和追忆开元盛世等几个方面。杜甫诗歌中塑造的帝王形象不是简单的人物描写,而是以其作为展现忠君思想的文学场域。  相似文献   

15.
以汉代经学大家郑玄《诗》学研究为考察中心,从其现存的《毛诗郑笺》及辑佚的《毛诗谱》、《六艺论》对《诗》的论述中去寻绎《诗纬》的客观存在。郑玄笺注《毛诗》,虽"以宗毛为主",但对三家诗的引用时有,对纬书及《诗纬》的引用亦有。同时,《毛诗谱》解《诗》还部分吸收了《诗纬》解《诗》的方法与内容,并在《六艺论》论《诗》中直接引用《诗纬》论《诗》之"五际"、"六情",从细节处揭示了郑玄对于《诗纬》的吸收与运用,也彰显了《诗纬》对于汉代《诗》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薛瑄是明代主要的理学家,其《读书录》在明清两代经过多次刊刻,主要有十一卷、十卷、二十四卷、二十卷、八卷几种形式。并且,《读书录》在明代嘉靖至隆庆间有一刊刻高潮。本文就几种主要版本逐一梳理,考其同异及流变。  相似文献   

17.
杜甫在诗艺上重复知变,在继承《诗经》、.《楚辞》、乐府传统的同时,吸收《文选》的艺术经验与齐梁诗人的优长,引入重意的义理内含,以变中有复的创新精神和超前的思想与创作实践,总结出转益多师,诗清立意新的创作理论,为后世诗的发展开辟了新径.本文着重从杜甫变中有复的创新精神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以回鹘文《玄奘传》第五卷的残叶为蓝本,对其进行转写、翻译和注释。同时,根据汉文《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第五卷"起尼乾古国终至帝城之西漕"的内容,比对回鹘译文,并对其中史地资料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19.
太清宫乃唐朝地位极为尊崇、极为特殊的尊祖重道的大道观,同时也是当时道教的最高学府,道教的学术研究机构——崇玄学、崇玄馆的办公所在地。唐玄宗及其后诸帝出于政治、宗教等方面的需要,其道教造像秩序以尊祖崇道、外儒内道为设计理念,依据造像人物的政治地位和政治身份,在选材用料、比例大小和在建筑空间中的安放位置方面,进行政治上和宗教上的匹配设计和空间安排,将祖先崇拜、道教信仰和政治艺术整合为以造像艺术为中心、以道教科仪为特色的综合艺术。  相似文献   

20.
自清初以来,以文章之学评注《庄子》的著作纷纷涌现,造成了庄学的新局面,其中以林云铭《庄子因》、宣颖《南华经解》、胡文英《庄子独见》、陆树芝《庄子雪》等最为杰出。论文对林云铭的传记文献试加梳理,同时,对其《庄子因》一书的著述宗旨略作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