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口译释意理论认为口译程序中的表达阶段是口译的中心环节。在释意理论的视角下,译员用译语将原语信息再现时,等于是发表了一次公众演讲。和公众演讲一样,口译表达阶段包括语言的组织架构和有声语言的产出两部分。译员的语音素质、语言和副语言的组织等公众演讲技能对口译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口译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活动中培养公众演讲技能,将会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  相似文献   

2.
英语口译教学与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麻红 《大连大学学报》2006,27(5):104-106
口译作为即席性很强的言语交际活动,要求译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口译教学在传授口译理论、知识、技巧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出色的记忆能力、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综合性语言(母语和外语)操作能力、拥有广博知识的能力和严格遵守职业操守的能力等。因此口译教学不但对巩固学生的外语水平起到特殊的作用,还可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素质教育起到促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阐释的规则     
依据阐释的对话性特征,阐释的规则显现为如下四点:(1)文本与阐释者,创作与欣赏,阐释者与阐释者之间的解释学身份是完全平等的。(2)阐释必须在文学的范围内进行。(3)尊重语言的内在规范性是理解、阐释文本的前提。(4)语境是理解文本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非语言交际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今中国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语言交际而忽视非语言交际的作用。文章着重从中美英语非语言交际教学的背景条件、课程规定、教材内容及评估方式四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拓宽中国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寻求借鉴美国非语言交际教学经验,并对中国非语言交际教学的改进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本意义的阐释中存在着三个误区,它们都不符合对话精神。其一是不足的解释,它追寻作者、文本的原意,把作者视为阐释活动的唯一主角,而忽视了文本语言符号和阐释者也是阐释活动的平等参与者。其二是过度的解释,它以文本的言说为核心,却没有以一个对话的平等参与者的身份去聆听文本的言说,反而以错误的语言观扭曲了文本的意义言说,走到了文本的意义范围之外。其三是漠视文本的阐释,阐释者根本不去听取文本的言说,而只管一个人自说自道。  相似文献   

6.
交际过程中的非语言信息不仅可以增强语言交际的力度,促进交际全过程的完整性而且还能弥补语言交际的不足,达到语言交际难以取得的效果。英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教师在使用课堂语言的同时,有必要充分重视语言交际手段之外的非语言交际手段的使用,把它渗入到平时的语言教学中,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7.
论口译的文化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译是把一种语言承载的文化信息通过口头形式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的复杂的文化信息交换过程。口译是一种特珠的翻译行为,在口译过程中,应保持高度的文化意识,减少跨文化语用失误;“准、整、捷、神、化”应成为口译质量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环境语言的空间文化思考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语言作为一种客体语言,是非语言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空间是环境语言交际中一个重要部分,有着强烈的文化特征。本文运用跨文化交际学的空间理论,分析了环境语言中的中西教室布局的空间差异与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对于口译工作者来讲,具有跨文化意识,帮助交谈双方克服由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沟通障碍是非常重要的。口译过程中一些尴尬局面的出现,除了语言技能方面的原因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口译员缺乏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所造成的。本文分析了在口译工作中研究文化转换对策的必要性并着重指出了口译中处理文化现象应采用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口译不是简单的语际信息传输,而是借助语言转换进行的动态文化交流活动。鉴于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差异,译者在翻译时要切实考虑目的语接受者的文化接受能力和期待,尽可能准确地传递原语信息。基于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学派的目的论,探讨实现有效文化传播的口译策略对英汉口译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非语言交际跟语言交际一样是人类交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人类交际中起着语言交际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给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也应注意对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文章论述了非语言代码的交际功能及非语言代码与语言交际能力的关系,提出了培养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口译不仅是一种即席的双语之间的口头转换活动,也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而非简单的语言行为。本文从文化差异的角度,说明口译交际中不仅需要翻译语言,更需要阐释语言之外的丰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口译是以口头的形式把口语或书面语用另一种语言准确通顺表达的过程。优秀的口译译员在处理两种语言意义转换过程中会充分发挥语言的应用技能,取得最佳效果。而优秀译员的培养,在口译教学中应当以三种能力训练为主:语言能力、技术能力和个人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亦是文化的一面镜子,而社会文化又制约着人们的言语交际与非语言交际活动。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交际失误尤其是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的例子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交际活动的参与者缺乏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正确认识与把握。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将语言知识的学习与文化知识的获得有机的结合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论导游口译中的跨文化交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茌家飚 《高教论坛》2005,(5):187-190
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于导游口译工作者来说,翻译中的最大困难往往不是语言本身,而是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蕴意。译者不仅要了解异域的文化,还要了解本民族的文化,通过两相对比,作出真正对等的传译。  相似文献   

16.
Specialized psychotherapy for deaf people in the Dutch and Western European mental health systems is still a rather young specialism. A key policy principle in Dutch mental health care for the deaf is that they should receive treatment in the language most accessible to them, which is usually Dutch Sign Language (Nederlandse Gebarentaal or NGT). Although psychotherapists for the deaf are trained to use sign language, situations will always arise in which a sign language interpreter is needed. Most psychotherapists have the opinion that working with a sign language interpreter in therapy sessions can be a valuable alternative option but also see it as a second-best solution because of its impact on the therapeutic process. This paper describes our years of collaborationship as a therapist and a sign language interpreter. If this collaborationship is optimal, it can generate a certain "therapeutic power" in the therapy sessions. Achieving this depends largely on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 therapist and the interpreter, which in our case is the result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our experiences during the last 17 years. We analyze this special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 which has several dimensions and recurrent themes like, the role conception of the interpreter, situational interpreting, organizing the interpretation setting, or managing therapeutic phenomena during therapy sessions.  相似文献   

17.
作为释意理论的核心,“deverbalization”(脱离原语语言外壳)描述了在原语理解和译语再表达之间,“意义”脱离原语语言的过程。基于释意理论的观点,在口译这个多任务同时处理的认知活动中,译员需有效识别并重构处于不同情境中的翻译单位,摆脱原语的表层结构束缚,才能真正达到信息和意义的动态对等。因此,在口译教学中,情境建构教学模式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8.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符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交际中有重要意义,研究和使用非语言符号有助于我们的语言交际。它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身势语、体距语、副语言、物体语言等。它在文学作品中广为应用,在外语教学中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语用学的语境研究既重视对语言的静态、稳定的研究,也重视对语言的动态、变化的研究,一方面人对交际语境施加能动影响,使语境的不稳定呈现更多的主观特征;另一方面语境具有自生功能,语言本身使语境的语用解释作用更加细微。语境的动态观给语言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口译,一项特殊的语言处理行为。坊间对口译员有"民间的外交家"之称。口译一度神秘。口译笔记,似乎一直都颇具争议。巴黎和会时期,欧洲译坛曾视译员借助笔记为实力不济。而如今中国的各大对外场合,小至商务谈判,大至记者招待会,现场口译总会依靠口译笔记辅助记忆。近几年,许多国内学者纷纷在不同的外语类核心期刊(尤其是《中国翻译》)发文,试图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口译笔记。2006年以来,市面上便出现了口译笔记教学的专业书籍,可见口译笔记正逐渐引起重视。本文试图从国内三大主流口译笔记入手,也谈谈口译笔记,望能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