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世博来了     
很难用一个词、一句话来概括上海世博会,因为它囊括了太多的精彩。184天,240多个国家参展,近百个城市案例——它让这个暑假显得不再冗长单调。或许你已经从上海归来,还没来得及从那股兴奋劲儿中转过弯来,见谁就讲自己的世博见闻;或许你正整理行装,兴致勃勃地开始你的世博之旅;也可能你还在网上搜寻,仔细地完善你的世博行“攻略”……那好,就让我们来分享一下大家眼中和心中的世博会吧。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刚刚上网的“幼虫”,熟悉网络语言,是在网络上顺利成长壮大的必要条件。不懂网络语言,哪怕文采再出众,你发表在网上的帖子也不会有多少人留意;不懂网络语言,哪怕你口齿再伶俐,在网上辨论中也始终会处于被动地位。   研究语言,自然要从字、词、句的基本功开始:   一、网络常用字母   BT——变态。常用于网络笔战。   cu—— See you,再见。   GGMM——即哥哥妹妹。   IC—— I see.我明白了。   P——“臀部”的文雅表达方式。常见于网络笔战。   Q——一种意思是 ICQ的简称;一种为“ Cute”一…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十九世纪是铁路时代,二十世纪是高速公路时代,二十一世纪是网络——信息高速公路时代”。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时代,网络已经走进了干家万户,而大学生这一群体涉网的人数之多,频率之高是有目共睹的。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生活与学习带来方便高效的同时,由于它的虚拟性和自由性,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冲击。如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说假话,或抄袭别人的文章。网上活动需要诚信吗?今天,社会呼唤诚信,诚信是对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律己慎独、诚实守信理应成为大学生群体的自律准则。在网络这样一个虚拟世界中坚守诚信,更能考验大学生的自律意识。  相似文献   

4.
“介素虾米东东?”——如果一个不熟悉网络语言的人碰上这样一句话,一定是不知所云,一头雾水。其实,这是一句最简单的网络用语,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这是什么东西?”类似这样不明不白的话语,你在网上聊天室、在校园里随处可看到、听到。网络语言,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何会满校园里飞?它的风靡将带来怎么样的后果?我对这些问题颇感兴趣。  相似文献   

5.
小时侯老师总喜欢用诚实的列宁的故事来教育我们,说“小孩子不可以讲谎话”。过分的是外婆常用说谎话的小孩会被大灰狼吃掉来吓我,还有吹牛皮的木偶人的鼻子会长长……总之不讲实话就不会有好结果。但自从有了网络,有了虚拟人生,讲实话似乎就不流行了。如果你在网上把自己的故事100%公布,别人会认为你有问题,再者就以为你在故意撒谎以引起别人的注意,总之在网上讲实话没好报。就像网上那句名言说的:“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网上部分阿猫阿狗,菜鸟大虾,没有一个讲实话的好小孩。近来无聊,于是就用老哥的电脑上了一个聊天…  相似文献   

6.
你是否这样对待与你朝夕相处的胃——清晨起床,睡眼惺松,灌杯咖啡,空腹挤车;中午业务繁忙,忘记吃饭,泡面垫底,“反正下午要陪客户在星巴克谈生意”;夜里,应酬应酬,香烟啤酒,回家时间不早,饼干伺侯……在“创业”、“小资”的精神理想背后,你的胃成为替罪羊,总有一天要颠覆你的领导。于是,劝告所有读者朋友,健康“保胃战”已经到了不可不打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话题一】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根据要求作文。你知道互联网吗?也许仅仅听说过,毫无感性认识;也许你早已是个网民,常常沉溺其间。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互联网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方便,如网上聊天,网上会诊,网上查阅资料,网上发表文学作品,网络远程教育等等。当然也有网上黑客,网络病毒……请以“互联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800字以上。【构思导引】“互联网”这个话题写作范围是很宽泛的,构思时可以考虑多种思路:如果写议论文,可以分析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可以探讨由互联网…  相似文献   

8.
王健 《生物学教学》2005,30(1):32-33
对传统论坛的解释是这样的:对公众发表议论的地方,指报刊、座谈会等。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电脑上网的日益普及,各种各样的网上论坛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与传统论坛相比,网上论坛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场所,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它承载着大量的信息,聚集着无数有识人士;它好比一个“坛子”,空间虽然不大却有着惊人的容“水”量。  相似文献   

9.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多年前,老狼的那首《同桌的你》如今依然在耳边回荡,简单的歌词道出了校园生活中最令人怀念的一个词——“同桌”。  相似文献   

10.
潭者,深水池也。如今的文坛更像是一个文“潭”,各种小鱼、虾米在这片小水中自如漂游,不亦乐乎。其中最为活跃的,就有这么几种。1.“80年代后”的潮涌如果让你说当今中国最好的作家,你会说是谁?如果让你说当今中国最红的作家,你又会说是谁?前日,同学很惊讶地嚷嚷着:在网上看到一本小说的介绍——如“郭敬明的唯美”,郭敬明居然已经成为了一种“风格标签”?!我跟着长叹一声:“人家红嘛!”——网上,杂志上,报纸上,到处可见这位“新青春派掌门人”的名字:新概念得奖、成名短篇改长篇、被控抄袭、销量破百万……好的坏的消息数不胜数,名字出现率…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教育》2004,(6):90-90
汤阴一中的每一方水土都会育人,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它叮嘱你“先成人,后成材”;它激励你“志当存高远,敢为天下先”;它要求你“三年成才,不留后路”;它鼓励你“知耻而后勇,奋发而图强”;它掷地有声地告诉你:“失败从迟到开始,散漫是万恶之源”……  相似文献   

12.
引言关于日记,曾经有过多少经典的论述!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称写日记是一种“道德长跑”;著名作家周国平说日记是“岁月的保险箱”“灵魂的密室”“忠实的朋友”和“作家的摇篮”;江苏省中语会副会长高万祥则说日记是“一个自我超越一个自我”的“拉练活动”……今天,你写日记吗?也许,你在网上更新博客?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通信、电子等信息专业a、只要跟信息业沾边,就可以傲视群雄,再领风骚X年,即使做打工仔也可以在全球飞来飞去——当然,是在网上的虚拟世界,呵呵:) b、但是网络泡沫已经破灭,你的同行——就是时刻想抢你饭碗的啦——也源源不断地从各大高校涌出,你得不停充电才会“来电”哦。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高中生网络生活现状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的提出网络生活通常是指个人在网络这个虚拟社区中的一切活动,包括与人聊天交友、玩在线游戏、阅读新闻、收发电子邮件、下载学习资料、网上账务、网上购物、网上旅游、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或作品等等。随着上海网络业的迅速发展、学校硬件设施的改善、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手段越来越多的运用以及学生家庭PC机数量的增长,学生“触网”的机会以及“触网”者比例的日益增长,网络生活正在成为许多上海学生个人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众所周知,网络介入学生生活犹如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给学校教育注入活力、带来生机;而另一方面,它也给…  相似文献   

15.
概述“今天你上网了吗?”如今上网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有了网络,哦,不,正确的称呼应该是“国际互联网”,一切都会进行得很快。“无须远行,不必触摸”是对网络生活的最好形容。你有没有在网上查找资料、信息?你有没有和远在天边的朋友发送E—Mail?你有没有到聊天室和从未见过面的朋友“面对面”地交谈过?你有没有上网见识过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真的可谓“一网打尽全世界,网络魅力无处不在”。亲爱的同学,如果你把自己与网络之间发生的故事写下来,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呀,快快动笔,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网络故事”吧!  相似文献   

16.
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网络,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依赖网络。“非典”造就了一个特殊的时期,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开始意识到网络无与伦比的重要性。我们用它发邮件相互问候,我们用它搜索信息,用它在网上购物,用它进行网络学习……一时间,网络成了我们最亲近的朋友。然而网海茫茫,要想在成千上万的网站中搜索到我们感兴趣的内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Google的神通广大似乎在此时也已经略显乏力,幸好有了这本《速联网——少年儿童自然百科全书》,指点我倍享上网学习的无尽乐趣。  相似文献   

17.
“自主言论角”是本刊推出的一个新版块。它的宗旨是搜求新锐观点。容纳不同声音。本期奉献给您的主要内容有:①商榷频道,刊登了一名普通教师对一位教育专家的质疑文章——《难以实现的“共享”》,体现了他可贵的学术勇气和教学追求;②另类新说,近期我们在网上发现了一篇个性十足的“奇文”——《我不写教案》,读后觉得与众不同、有些启发,所以摘录出来供大家欣赏;③你说我说,“公开课”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我们需不需要公开课,公开课如何上,公开课如何听。公开课如何评?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主张;④言论会所,本刊2004年第10期曾经刊发过“关于好课标准的大讨论”的一组文章,反响很好,之后陆陆续续又收到一些老师的讨论文章,限于版面,只好摘其要点以飨读者了。  相似文献   

18.
QQ表情即可爱又有趣,能准确表达你聊天的心情——“ ”代表高兴,“ ”代表伤心 ,“ ”代表汗一个……不过这些官方表情你是不是用得有点腻了呢?今天,我们就亲手做一个可爱的悠嘻猴表情。让它在草地上打一个筋斗,代表“886,我先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研究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课题,然而当前的研究还存在着某些方面的缺失:重“意义”轻对策。避重就轻;抛开“高校”泛泛而论,针对性不强;顾此失彼,忽视“网上”“网下”的沟通交融。搞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应该进一步地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在熟悉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般特点、原理的基础上,紧紧扣住“高校”这一特殊的研究对象,将网络、高校、思政这三有机结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特区教育》2011,(5):14-17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传播信息的方式,自诞生以来,它的功能已远远超出了当初的信息传递、它已经偷偷地溜进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静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成长。论坛、博客、播客、微薄……各种新颖的网络活动形式,给了我们展现才华、表达个性的广阔天地.如果说“芙蓉姐姐”、“凤姐”、“犀利哥”……书写了大人世界的苹根传奇,那么“网络公主”、“演讲帝”、“失控姐”……则是孩子们混迹网络,赢得一席之地的不败神话。在“一切都是浮云”的时代,这些成为网络小名人的“帝们”、“姐们”是如何在众多的网民中脱颖而出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