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教育学学科范式的人文主义转变俨然成为我国当前教育学领域的一个显性话题。然而,这却是一种基于误解的盲目策略。教育学无力决定教育的性质,教育所出现的人文关怀欠缺问题是社会文化发展多种因素所致。教育学学科范式的人文主义转变在深层原因上与人文主义兴起及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相互对立密切相关。它脱离我国教育学多元化发展现状,导致教育学无视对教育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研究,从而给其带来功用性丧失、独立性和专门性被削弱等消极后果。教育学解决教育人文关怀欠缺问题需走向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的融合,而不是固执两者的对立。  相似文献   

2.
超越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教育走向科学人文主义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作为两种对立的立场、视角和方法长期支配着人们的思维,以至在许多领域中都形成了截然对立的两大阵营,如教育领域中的科学主义教育和人本主义教育。科学主义哲学与人本主义哲学及其教育观都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历史局限性,我们必须结合今天的时代特点及其需要,认真审视这些思潮,超越其局限性。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了强调二者融合与统一的科学人文主义思潮,教育也开始走向了科学人文主义的理想。  相似文献   

3.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研究范式的争论一直伴随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而延续,直到20世纪后期,两者开始从此消彼长的二元对立状态逐渐走向融合.对这一过程的梳理将有助于弥合不同研究范式之间的隔阂,使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更加全面与深化.  相似文献   

4.
教学设计在经历了科学主义的洗礼后,毅然走入人文主义的"主观性"、"人性化"与"混沌"的境域,这无疑是一次新的尝试。然而,在对人文主义教学设计进行尝试的过程中发现,它同样也存在一系列的方法论局限,我们应深刻反思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至今,教育研究领域存在着两种主要的范式,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范式在对教育事实属性、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整体还是局部的研究视角上构成了对立的两极。而复杂科学的出现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为我们对教育研究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观点资源。本文试图在梳理两大研究范式对立的基础上,阐述其在复杂科学视野下的整合。  相似文献   

6.
德育评价是对德育事实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在第四代评价理论视角下,德育评价被认为是一种包含了多元价值的建构活动。现实中,我国德育评价在价值上仍存在以工具管理价值为主而多主体价值需求重视不够的问题,又因科学主义范式主导陷入了实践困境。我国德育评价要走出困境,应使工具价值转向多元价值,由科学主义范式主导的评价实践转换为人文主义范式主导的评价实践。  相似文献   

7.
大学人才规格的形成过程是用不同类型的知识将受教育者塑造为特定人才的过程。人文主义教育和科学主义教育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其合理性 ,传统人文主义教育和科学主义教育的均衡发展一直是培养高规格人才的客观要求。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要求在传统人文主义教育和科学主义教育的基础上 ,走向新人文主义教育和科学主义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郭连锋 《教育评论》2014,(7):144-146
人文主义课程与科学主义课程在西方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两种课程观的历史发展具有以下特点:人文主义课程为科学主义课程的萌芽孕育了土壤;科学主义课程起步晚,但发展更为迅速;人文主义课程和科学主义课程曾经历了长期的冲突时期;人文主义课程和科学主义课程最终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9.
学习研究范式的转变及其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研究范式是学习研究群体所遵循的一般性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学习研究范式的转变意味着研究者对学习研究独特看法的形成,它在本质上体现的是认识论、方法论及其价值观的变化.本文探讨了科学主义、人本主义两大学习研究范式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也探讨了基于复杂认识思维的复杂性学习范式及其价值取向,最后指出"基于设计的研究"是未来学习科学领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话和和谐统一的有效实践范式.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关于职业教育的研究范式有以下几种:(1)传统范式。基本上可归纳为两种:一种是演绎范式:一种是经验范式。(2)基本研究范式。主要是“职业教育本质属性”、“职业教育概念”和“职业教育基本问题”三个基本范式。(3)起点范式。主要分为经济学范式、人才学范式和技术学范式。(4)方式范式。现阶段职业教育研究存在着科学主义研究范式和人文主义研究范式两种。  相似文献   

11.
大学课程存在着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基本“范式”,这两种课程范式往往相互对立,从一个 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人们需要以辩证的观点进行全面深刻的反思,促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课程中 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2.
范爱理 《黄山学院学报》2003,5(3):92-93,103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自身的逻辑前提和思想基础,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是其两条哲学思想轨迹,人文管理由于溶合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管理理念而成为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趋向。以人为目的的管理思想是现代人文管理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教育技术学科学实证主义、人文主义两大研究范式的对立性与相对合理性进行了辨析,指出两大研究范式对立的根本原因在于非此即彼的简单二元论思想。由于选取具体研究对象的不同,两大研究范式在“对象-方法”的适宜性上都做到了历史上的相对合理。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两大范式在趋向辩证的过程中,实现了“通约”。  相似文献   

14.
对权力话语的追求,引起了心理学中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激烈冲突。库恩的范式理论将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引入心理学领域,奠定了心理学的文化转向的哲学基础。要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的心理学,就要把本土化作为心理学发展的应然性目标,实现文化转向的再继续。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的分离已成为当今中国高等教育不争的事实,两者的分离导致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分野,这是我们曾一度将自己认识的对象世界加以分别把握而缺少融贯的必然结果。然而,历史的辩证法使得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这两种教育观的局限性和互补性。构建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相互融合的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是尊重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客观反映,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更有利于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6.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是建立在科学人文主义之上,以科学主义为基础,以人文主义为价值方向的教育观。这种观念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哲学基础,其一是矛盾论,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对立统一决定了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的有机整合;其二是价值论;按照价值选择中统一性与偏移性相结合的方法论;以科学主义教育为在点,实现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的价值统一。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研究取向的心理学。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科学心理学受其狭隘的科学观的影响,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缺乏“人性”的科学;人文取向的心理学强调人的存在、价值及意义,使“人性”这一主题重新回到心理学研究中来。心理学要结束危机,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必须要从根本上彻底改变其唯科学主义的狭隘的科学观,重构一种与自身性质相符的新的大科学观——科学人文主义,以实现心理学科学化与人性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18.
关于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整合的历史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融合的讨论似已式微,但其中若干问题尚未得以澄清。本文试图简要分梳其中流变,指出个中问题,并以此为基础,统观理论与现实,尝试提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融合的三大支持系统,将教育与“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合”这一重大的传统课题放在更为广阔而坚实的背景下去考察  相似文献   

19.
方法论问题是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教学设计方法论的演变深受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西方哲学思潮的影响。对教学设计方法论的反思与展望,有助于教学设计理论研究的完善与进步。该文首先反思了两极化教学设计的方法论,然后对其方法论发展给予思考和展望,认为教学设计方法论将从两极走向整合。  相似文献   

20.
在实证主义、现象学和释义学的影响下,西方心理学形成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价值取向。它们既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又使心理学面临着分裂的危机。而在科学人文主义科学观的指导下,心理学的统一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