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理所当然,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教材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也应该谋取变革与超越,以更好地适应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的需要。由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杨九俊、姚强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概论》、《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示例与导引》两书,就是在这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的重要成果。阅读和学习这两本教材,无疑是穿行在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一次智慧旅行,让我们在二者之间深厚绵长的“张力”冲击中,享受了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的特有魅力。一、整合了传统与…  相似文献   

2.
张贵喜 《学语文》2007,(4):9-49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新课程,落实新理念从而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能否领悟课程改革的目标。第一,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不能取消它的工具性。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代表了现阶段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  相似文献   

3.
对课程性质的认识决定课程实践的方法论取向,语文课程实践中长期存在的少慢差费现象与对课程性质认识的不确定因素有关,目前存在的工具性、人文性、言语性的语文课程观并没有把握语文教育的内核实质。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语言性,是以语言为本位的教育,并认为这一假设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多维的性质包容性,对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于丽 《现代语文》2006,(8):20-21
《全同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新课程重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语文课程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呢?  相似文献   

5.
本质就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的内在联系。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行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课程性质认识的历史总结与升华。“交际工具”不限于语文,所以新课程标准加上了一个“最重要的”,课程标准把“人文性”作为语文课程的第二属性,并进一步指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统一的。这爪l性质界定,是在长期实践探索中,语文课程自我认识的一次飞跃。这个认识符合语文课程实际,符合语文教育要求。对于语文教学,人才培养,课程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个自我认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是人们正确认识教育和进行教育实践的最基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实验区的每一位语文教师要把增强语文课程意识贯穿于整个语文课程改革之中,站在课程的高度,树立先进的课程观念,要具有开拓的语文课程视野,成为语文新课程的建设者。以往我们老师是语文课程的执行者、实践者,现在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执行者。一线的老师怎样来参与语文新课程建设呢?  相似文献   

7.
付寅 《教学与管理》2012,(13):53-54
时至今日,新课改已经走过了十个春秋,作为其子系统的语文新课程也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走进课堂。伴随着语文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人们开始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语文课程实施的"落差"上,即语文课程标准的预期目标与语文课程实施现状之间的差距,换句话说,也就是语文课程改革的理论设计与实践效果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语文课教师应将语文教学与课程思政紧密融合,担负起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高职语文课内容与思政理论具有共通性,语文课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中国文学历来有文以载道的传统,高职语文融入课程思政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为加强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建设,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课程思政的理论水平,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采用多元灵活的教学手段,院校也需要完善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自2001年7月颁布以来,争鸣日久的语文课程(内涵、性质、目标、策略)总算有了一个阶段性的历史定位,圈内圈外对语文教育教学的批评也开始聚焦《标准》的解读、建议与展望。这种充满理想色彩的前瞻性行为的确代表了语文教育教学的美好未来,是新课程走向全面实践的舆论准备,但现实的批判精神使我们意识到,新课程的实施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除了广大语文教师实现理念的更新和角色行为的定位外,更需要课程实施内外条件系统的重新构建,这将是语文教育的一场痛苦的革命。我们更多关注的是:现实的语文教学离新…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及与课程改革有关的理论书籍,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新课程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的倡导,给广大教师提供了展示教学个性,进一步探索语文教学新模式的平台。就语文教学而言,从某种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励 《文教资料》2012,(6):44-45
2010年秋季,江苏省五年制高职学校文化基础课开始施行新的课程标准,语文新课标中的"人文"、"实践"理念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课改的导引。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思考,从课程的性质与理念、教学内容、实施建议三个方面对如何构建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一、语文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由教育部制订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正式公布 ,究其实质而言 ,是标志着作为计划经济时代产物的语文指令性课程范式的即将终结和语文新课程的诞生。这无疑是语文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事件。该课程标准既秉承了20年代叶圣陶先生等拟就的《国语课程纲要》中民主和开放的精神 ,更闪烁着新纪元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亮丽色彩。语文新课程的价值取向之一 :变语文课程的统一和求同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指令性课程范式 ,将语文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束缚在狭窄的课程流水线上 ,统一目标、统一…  相似文献   

13.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这一性质的界定可见,语文教学再不能停留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再不能局限于封闭的静态的课堂教学。《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指出:"语文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能充分挖掘和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应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第二,这门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语文课必须是通过语言的训练和熏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而思想感情的体会是附着在语言学习上的。  相似文献   

15.
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正式颁布;自2004年秋季起,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正式实施,目前全国多数省区已进入新课程实验区.近6年来,语文界许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密切关注课程标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选修课程、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变化,并就新课程实施状况进行了评述,既有褒扬,也有批判.新课程改革将继续推进,我们要从经验总结转向理论体系的构建,而理论研究更要重视实践规则与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16.
一、语文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由教育部制订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正式公布,究其实质而言,是标志着作为计划经济时代产物的语文指令性课程范式的即将终结和语文新课程的诞生。这无疑是语文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事件。该课程标准既秉承了二十年代叶圣陶先生等拟就的《国语课程纲要》中民主和开放的精神,更闪烁着新纪元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亮丽色彩。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与实旌标志着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的全面变革,它必将有力推动我国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全面发展。这次语文新课程改革全新的教育理念体现了在反思多年语文教学成败之后对文学教育的高度重视。认真学习语文新课标,研讨在新课程环境下的文学教育问题,明确把握新课程对文学教育的新要求和新规定,是当前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资源开发是新课程的热门话题.《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句话中,"母语教育"四个字是本质,"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是针对"母语教育"而言的.  相似文献   

19.
何能顺 《广西教育》2010,(26):41-41,43
关注人、发展人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育中人的因素,把发展人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语文教育应准确把握学科的性质和功能,  相似文献   

20.
语文新课程目标的理念是“全语文”、“全育人”;语文新课程目标的特征是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凸显出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追求着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呈现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