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很难说马一浮弘扬儒家道德理想主义完全是出於维护传统的“发思古之幽情”。认定马一授为简单的复古主义者,或赞美其不坠儒宗,实际上都失之粗糙,忽略了对其思想产生和形成情境的考察。事实上,马一浮把自己关联於传统,既包括倩感因素,也是出於其理智上的抉择。其思想2  相似文献   

2.
湯一介 《中国文化》2012,(2):234-237
《马一浮全集》即将出版,该书的主编吴光教授约我写篇序,实在不敢当,但出於对马一浮先生的崇敬,我答应了。我必须说明,这篇"序"只是我学习马一浮先生着作的一篇学习心得。  相似文献   

3.
一 究明经术 对马一浮先生的研究,目前实仍处於泛说阶段,论者大抵仅能就大方向论其学术匡廓与规模,说明其性质,对於内部问题还较少探究。最明显的,是其经学。  相似文献   

4.
虞萬里 《中国文化》2010,(1):106-119
<正>马一浮先生著作、诗文、书信之整理始於1983年,中因遗稿搜集及经费问题数次停顿,至1996年始出版三卷本《马一浮集》(下简称"马集")。①期间种种缘由,搜罗未能尽善,遗珠尚多。2006年11月,笔者应中研院文哲所林庆彰、蒋秋华教授之邀请,赴台作  相似文献   

5.
《湯處於湯丘》是清華簡中五篇與伊尹相關文獻中的一篇。這五篇是一個整體,都和伊尹幫助商湯滅夏有關,反映出戰國早中期知識界關於伊尹思想的系統認識。《湯處於湯丘》借助"食烹之和"來闡述"和民"思想,認爲只有"和利萬民"才能强大商邦、順從天意、征伐夏桀。其"和"的觀念和表達方式與《國語》《左傳》《吕氏春秋》等文獻所載烹調之道及其治國理念屬於同一系列。通過與儒道兩家"和"思想的比較,可以發現《湯處於湯丘》更傾向於道家一些。  相似文献   

6.
马一浮儒学教育理念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复性书院的创设是马一浮儒学教育理念的实践,指出其中既有对现代大学制度的批判性思考,又有早期的若干尝试准备,同时还从历史文化资源中提炼出参照样本和基本原则,结合时代需求,重新订立学规,构建了书院的基本办学框架,这不仅为考察马一浮的儒学思想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有助于教育理念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7.
马一浮的学术思想,最着名的论点是“六艺该摄一切学术”。这是他的一贯思想,很早他就有撰写《六艺论》的设想,但集中讲论,则是1938年在江西的泰和,为浙江大学师生开设国学讲座。竺可桢校长1936年为聘请马先生到浙大讲学费尽了心力,而终无所成。但仅仅一年之后,他的愿望就轻松地实现了,而且不是他主动去请马一浮,  相似文献   

8.
以佛解老佛老融通──论马一浮的《老子注》李明友马一浮先生(1883-1967年),名浮,号湛翁,浙江上虞人,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他博古通今,糅合百家.以儒为宗,融通释老,卓然成一家之言。近些年来学界对马一浮"六艺该摄一切学术"的儒学观及以佛证儒,儒佛会...  相似文献   

9.
景海峰 《中国文化》2010,(1):86-105
<正>学界一般将熊十力和梁漱溟、张君劢齐列,作为现代新儒家的第一代代表,而从学术交流和思想支援来看,我们更倾向于把熊、梁与马一浮放在一起来考察。这是因为熊十力与张氏的关系甚为疏远,学问上无多往来,思想方面更谈不上声应气求,  相似文献   

10.
數千年的古老文明造就了中國社會完密的階層,精細的分工,嚴整的制度,繁縟的禮儀,深邃的思想,其社會關係之完善,於先秦時期即已頗具系統。顯然,中國之有社會學是毫無疑問的。昔嚴復、梁啓超皆以中國傳統之社會學肇端於荀子之群學,然而荀子之思想並非其所自創,必有更古老的來源本文通過考辨商周甲骨文、金文"羣"字,從羣字造字本義及字義的發展、中國古人主張人獸之分及相關概念的借用等角度,構建了前荀子時代的群聚與群分思想,最後通過梳理荀子群學思想的特點,分析其群學理論的思想來源及理論基礎,指出其源出周人思想的事實,從而建立了中國社會學思想的完整文脉。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诗词三大家:马一浮、陈寅恪、沈祖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军 《中国文化》2008,(1):92-103
据笔者管见,中国现代诗词以马一浮、陈寅恪、沈祖棻三大家为成就最高。本文拟略述中国现代诗词的若干特点,和马一浮、陈寅恪、沈祖棻诗词的杰出成就。包括四部分:一,现代诗词的几个基本特点。二,现代诗词的艺术新变。三,马一浮、陈寅恪、沈祖棻诗词代表作举例。本文旨在说明,旧体诗词可以反映现代生活和情感,诗词之境界与诗人的性情、学养、心灵境界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2.
故人旧忆     
张中行 《世界文化》2013,(10):31-33
马一浮马一浮(1883—1967),名浮,字一浮,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对古代哲学、文学、佛学,无不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丰子恺推崇其为"中国书法界之泰斗"。曾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蒋介石许以官职,均不应命。新中国成立后,任浙江文史馆馆长、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全国政协委员。我同马一浮先生只见过一面,不能深知,严格说没有资格谈他。可是想到另一种情况:马先生生于清光绪九年(1883),比鲁迅先生小一岁,他们都是绍兴人,并且一同应过县试,马先生名列案首(榜上第一),鲁迅先生屈居二百  相似文献   

13.
張宗祥是一位集文史研究與古籍校勘於一身的學者,且又擅長書法與中醫學。他的艱難成長於學術是思想加經典勵習的積纍。其書學思想的關鍵詞是"筆力、忌俗和氣滿"。《中國戲曲瑣談》顯示了他在中國戲曲研究上的創見性與實踐性,文史研究奠定了其在晚清作爲國學殿軍之一的學術地位。而學術個性的展示,則印證着潘天壽、陸維釗、沙孟海等向其執弟子之禮的緣因。  相似文献   

14.
钱穆先生在其生命的最后时刻,口述了《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一文,对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观念做了全新的阐释和高度的概括,谓"‘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惟到最近始澈悟此一观念实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处"。①此言一出,激起一片思想涟漪,反响热烈,应和者众。季羡林说:"一个像钱宾四先生这样的国学大师,在漫长的生命中,对这个命题最后达到的认识,实在是值得我们非常重视的。""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中有不少好东西,等待我们去研究,去探讨,去发扬光大,‘天人合一’就属於这个范畴。"②李慎之、蔡尚思、周汝昌等著名学者也纷纷做出回应,杜维明更是将这篇文章称作"证道书",与宋儒张载的《西铭》相媲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大陆学界相对沉寂,各种思想观念还处在一片  相似文献   

15.
康有爲上清帝七書,不僅是其個人思想史上的重要文獻,也是研讀近代中國政治變遷無法繞開的重要資料。但是由於康有爲一直游離於政治與學術之間,他的一些記録既可以作爲歷史文獻看,又因其政治家的立場而解釋稍微失真。因此,仔細考訂其上清帝七書的背景與志趣,討論其原初訴求與其後來解釋之間的差異,仍具有學術史的意義。  相似文献   

16.
范子燁 《中国文化》2015,(1):99-105
<正>《詩品》中"宋徵士陶潜":其源出於應璩,又協左思風力。①對於"其源出於應璩"品陶之説,前人之評論與研究頗多涉及,此不贅論;對於"又協左思風力"的説法,前人則極少討論,這是本文所要討論的核心問題。在鍾嶸看來,左思也是陶詩的一個重要藝術源泉。章學誠(1738-1801)《文史通義·詩話》説:《詩品》之於論詩,視《文心雕龍》之於論文,皆專門名家勒爲成書之初祖也。《文心》體大而慮周,《詩品》思深而意遠,蓋《文心》籠罩群言,而《詩品》深從六藝溯流别也。  相似文献   

17.
自《五子之歌》直云"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予視天下愚夫、愚婦一能勝予'",(《尚書·五子之歌》)先秦思想文化史上鮮明中國問題背景的民本主義命題逐漸清晰塑形,至春秋戰國、諸子百家,則進一步演繹出繁富的民本主義言說譜系.由於這一龐大言說譜系與西學東遷中輸入中國的現代民本主義知識框架并無邊際關係和因沿脉絡,所以我們將其定位於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古典民本主義.  相似文献   

18.
虞萬里 《中国文化》2007,6(2):159-174
引言马一浮(1883~1967)是二十世纪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竺可桢(1890~1974)是二十世纪卓越的气象地理学界一代宗师。马一浮长竺可桢七岁,比竺早七年去美国,恰又先竺七年而逝。二人系同乡,都是绍兴上虞人。马一浮于1989年应绍兴县试,名列榜首,当时竺可桢大哥竺可材为同榜第五,唯马首是瞻。马一浮1903年起游学美国、日本,饱览西方文史哲名著并予翻译,带回英、  相似文献   

19.
本文聚焦於清代理學家方東樹撰成於晚年的家訓專著《大意尊聞》,在梳理作者生平經歷和學術實踐的基礎上,詳细分析了其書有關家教家風、做人立身、讀書治學、修德任事、處世交友、齊家睦親、治國安民等各個方面的内容,指出是書反映了方東樹對社會現實的觀察和思考,寄托了其對于孫以及世人的教誨和希望,也蕴涵了他畢生讀經研史的心得體會。認爲這部學界關注甚少的家訓著述,實際上凝聚了作者一生的閱歷、體驗、思考和感悟,體現出方東樹的思想主張和性格特徵,其中不少觀點和看法,至今仍有很强的借鑒意義,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引言马一浮(1883~1967)是二十世纪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竺可桢(1890~1974)是二十世纪卓越的气象地理学界一代宗师。马一浮长竺可桢七岁,比竺早七年去美国,恰又先竺七年而逝。二人系同乡,都是绍兴上虞人。马一浮于1989年应绍兴县试,名列榜首,当时竺可桢大哥竺可材为同榜第五,唯马首是瞻。马一浮1903年起游学美国、日本,饱览西方文史哲名著并予翻译,带回英、德文原版《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