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练的气质.和蔼的笑容,这是初次见面徐滔留给人的印象. 从2000年加入威盛到现在,徐滔已经在威盛待了9个年头.谈起这9年,徐滔的感觉是很辛苦,不过他认为"很值得",因为在这9年的时间,他亲手推动了威盛中国的快速成长,使得"中国芯"成为中国IC产业以及IT产业的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符号.  相似文献   

2.
廉锋 《世界发明》2009,(6):73-75
胡传建,江湖人称“痞子”,在国内创意产业圈里是个“名人”,尤其在年轻的设计师当中,“痞子”这个名字很有号召力。近年来,“创意市集”(iMART)由一个陌生的名词,变成一种颇为流行的创意生活型态,胡传建便是活动的发起人之一。此外,他还是“创意中国网”的创始人。如今,他又开始酝酿和策划iMART“iN商”活动——这是他对创意产业的发展另辟蹊径的尝试。从一个昔日的广告创意人到全身心地投入国内的创意产业事业,胡传建的努力和突破,  相似文献   

3.
《世界发明》2009,(5):58-59
一个产业的发展,生态十分重要,这就像植物的生长需要合理的生态环境一样。创意产业究竟需要怎样的生态?创意生态有着怎样的理论先导?创意生态有着怎样的实践模式?中国现阶段需要为创意产业生态的形成做哪些工作?这些都是我们新开设的《创意生态》这个板块所要探讨的内容。苏彤同志是中国文化管理学会文化创新专家委员会主任,2004年CCIA创意中国行动发起人之一、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联合会合伙人,中国创意产业原创理论与实践的积极倡导者和行动者。这位创意产业的“老人儿”,他对创意产业敏锐的意识和深刻的见地总能让我们体味到一些深刻的东西。为此,在这一板块中,我们开设了“苏彤声音”栏目,听听这位在产业内浸淫已久的业内人士的观点,相信列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会有裨益。此外,感谢创意中国城市资源协作中心学者们对本栏目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首先逐一对乌家培引以为据的“一系列有关的产业定义和国内外产业分类实例”进行了剖析,指出他在引用时存在不应有的倾向性,并不能构成“一系列”支持他割裂产业与商品关系的错误论点的论据。接着对产业和产业分类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的关系作了简要阐述,指出乌家培的产业分类特别是“第三产业”思想,来源于克拉克产业分类思想,而这一产业分类思想在理论上的根本缺陷在于混淆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公益资金与生产资金(或资本)、产业与事业的原则界限,因而用之以分析“信息产业”只能带来认识上的混乱。作者引用国内外材料,指出在信息产业理论上并不存在乌家培所说的“信息产业约定俗成的称谓”。最后简单回答了乌家培所说辩论手法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戈 《情报杂志》1996,15(4):3-6
《情报杂志》1995年第3期发表由杨教撰写的《一场值得关注的辩论——也谈“信息产业在我国”》,评价了发端于1993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社会科学信息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关于信息产业的辩论,引起了有关学者的兴趣,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已全文转载了这篇文章。本文作者文戈是参与这场辩论的一方.他除了简要介绍杨教这篇文章发表后辩论的新发展外,着重同这场辩论的另一方即乌家培探讨他新近发表的答辩文章《研究要从实际出发——复文戈先生关于产业概念与信息产业范围之答》所涉及的若干问题,并对乌家培这篇答辩文章的辩论风格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6.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到2009年已经是第四届了。这4届文博会在记录和见证着北京乃至全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很欣喜地看到,中国创意产业真的发展了,而且这种发展不是停留在一厢情愿的想象至上——所有数据,所有和创意产业相关的数据都显示了这种发展。  相似文献   

7.
电影产业对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带动效果,在近两年尤为显著。用“井喷式”增长来形容国内电影产业的发展,毫不夸张。本刊就中国电影产业近期的一些热点问题,采访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博士后刘藩。刘藩是国内少数比较了解产业实践的电影专家之一,参与撰写了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年度《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其专著《电影产业导论》即将付梓。  相似文献   

8.
知识型产业区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铮  孙枫  王瑛  吴慧娟  刘丽 《科研管理》1999,20(3):101-108,33
产业区位是一种主要的地理现象。杜能于1826年提出了农业区位的一般模式,韦伯1909年发展了他的工业区位理论。本文实证研究了知识型产业区位问题,进而讨论了中国知识型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9.
余玮 《金秋科苑》2010,(15):69-71
他带领战友们成功催生了中国第一枚通用CPU“龙芯1号”,从此终结了中国计算机产业“无芯”的尴尬历史,开辟出中国计算机事业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0.
《华夏星火》2009,(1):70-71
1989年,他培育的掖单13号创造了1096.29公斤的世界夏玉米亩产最高纪录,轰动全国;2004年,他研制出玉米新品种“登海”“超试1号”实收亩产1402.86公斤,将世界纪录提高了306.57公斤:2005年,他被授予“中国玉米产业重大贡献奖”……看着李登海如此多的殊荣,登海能走到今天的辉煌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11.
发展信息内容产业的意义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内容产业”(Inform ation Content Industry,简称IC产业)又称“内容产业”或“数字内容产业”,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中后期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个新产业。发展信息内容产业对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应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信息内容产业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已经有很多“市值”低于“净资产”的上市公司了。“股票投资人”情绪悲观,对于公司破产的风险,他们只能被动地接受,并给予风险折价。但是,对于“产业投资人”来说,这正是他们主动出击的机会,通过投资和补充流动资金,来完成对上市公司资产价值的开发。在行业高峰期,产业投资人应当保守,但在行业低谷期,则应更加激进。这就是“产业投资人”对“股票投资人”的套利。  相似文献   

13.
文化创意产业是首都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497.9亿元.占北京市GDP的12.6%,提前实现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占全市GDP比重超过12%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投融资就成为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信息》2004,(5):36-37
产业聚集区的发展成为近年来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现象。例如,在发展高技术产业方面,中国已有许多城市致力于建设“中国硅谷”、“中国光谷”、“中国药谷”等产业聚集区;在传统产业的推陈出新方面,也有些城市以建立产业聚集区为重点,如“中国瓷都”等。产业聚集区形成相关产业的聚集,可以发挥产业自我发展的功能和辐射功能,获取竞争优势,形成地域品牌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邵年  樊嘉禄 《科教文汇》2013,(17):199-200
竹雕是中国传统技艺的一个重要门类,在记载和传播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它的现状和发展却令人担忧,竹雕产业中“马太效应”明显。为了更好地发展竹雕产业,本文以黄山市竹雕产业为例,分析产业发展中的“马太效应”,从而有效利用竹雕产业中的“马太效应”,促进徽州竹雕产业的发展和深化徽文化传承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泛生境研究与改革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发生与发展的“土壤与环境”问题,讨论了这种“泛生境”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有利与不利之处,以及在这种“泛生境”中的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特点,给出了改革这种“泛生境”的若干建议,以利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6年来,他在空心楼盖领域申请专利3 600多件,最近2年来,每年专利申请量占湖南省的1/6强。目前,他基本完成了这个领域的专利布局。他从2003年6月至2005年2月启动专利维权诉讼39起,全部取得胜利,获得专利赔偿1 000余万元,而他每次诉讼的对手,反成了他很要好的朋友和合作伙伴。他一手抓产业,一手经营专利,并于2006年1月9日发起成立了中国空心楼盖产业联盟和中国空心楼盖专利联盟,开始用专利推动着整个空心楼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作为创意产业而言.中国动画是有资格顾盼自豪的,因为它可能拥有着目前中国其他创意产业所没有的高寿——从1926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的诞生算起.中国动画至今已经80岁开外,这是那些从改革开放后才建立起来的创意产业其他行业所不能及的。同样值得自豪的还有很多,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国产动画片创造出了《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这样在国际上闯荡出“中国学派”名头的佳作。  相似文献   

19.
高军 《世界发明》2011,(4):52-53
一部电影票房的高低,不一定与投资成正比,也绝不仅仅以口碑论英雄,那么电影票房“猫腻儿”究竟在哪儿?高军先生的这篇文章,是在2011年3月10日举办的“影视投资基金与影视产业发展论坛”上的发言,是他业界多年经验的积累,电影人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20.
廉锋 《世界发明》2009,(12):60-61
在苏州城东,美丽的金鸡湖畔西侧,一片墙体上布满五彩斑斓涂鸦的厂房,很容易就吸引了过路行人的眼球。这里原本是丹麦格兰富水泵(苏州)有限公司的旧厂房所在地,如今已改名换姓为“创意泵站”,变身创意产业园区,成为苏州创意产业发展中一颗闪亮的“新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