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笔者与一些基层读者交谈,不少人表明最不愿意看到的是报纸办成下面几副面孔: 大领导报。领导讲话动辄万言,报纸不是撮取要点,而是全文照抄、照转,并且领导职位越高,上报频率越高,登载篇幅越长,有时几乎占据全部版面。老百姓说,我们订报要的是新闻,不是要会议文件。  相似文献   

2.
翻开报纸,充斥版面的会议新闻多数是一副生硬的面孔,不是某某领导强调,就是某某领导要求,让读者望而远之。会议新闻的这种状况,造成读者既不愿看,也不愿听,这让部分记者和编辑在思想上存在着写会议难、写会议烦、写会议新闻难出新的认识偏差。  相似文献   

3.
正人们对党报的印象,概括起来有三多:一是领导讲话、活动多;二是工作总结性的表扬稿多;三是板着面孔教训人的语言多。由此形成了党报生、冷、硬的面孔,缺少应有的亲和力,人们不愿看党报的原因也就不难理解了。党报要吸引读者,让广大读者感到可亲、可敬,就必须切实增强亲和力。在这方面山东《菏泽日报》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版面设计是报纸编辑思想的最后体现.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行家们把版面形象地比喻为报纸的“面孔”.既称“面孔”,就不可能千人一面,就应讲究各自的风貌,使人们透过每张“面孔”,领略到各家报纸的独到之处.从一定程度上说,版面设计得好与差、新颖与陈旧、别具一格与落入俗套,都直接关系到报纸特色的张扬.  相似文献   

5.
许多读者对党建报道都认为是“规定动作”较多、政策性较强、内容又严肃,不容易搞活。在不少党报党刊中,党建报道往往处于一种被动应对状态。除了在一些会议、文件、领导讲话中,偶尔涉及党建的内容外,真正从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采写的宣传报道,数量较少。而且面孔呆板、内容枯燥,“八股味”浓。  相似文献   

6.
地市级报纸上的会议报道,长期以来总是一副严肃面孔,标题都是某某会议召开,某某会议举行,某某会议开幕,内容则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开了一个什么样的会,某某领导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然后是领导讲话摘编一二三等等。这种程式化的报道,记者不愿意写,读者不愿意看,处在两难境地。作为党委机关报,报道会议是责无旁贷的,不是不报的问题,而是及时、准确地报道的问题,所以在采编会议新闻时,常常使老记老编们为怎样报道而为难发愁。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面孔是人的重要部位,眼睛是重要部位中的重点。对一张报纸而言,头版是面孔,头条是眼睛。读者总是通过看头版头条去认识一张报纸,去衡量一张报纸的水平。可以说,头版头条是报纸的“眼睛”和旗帜,“眼睛”明亮、旗帜鲜明,自然显示出报纸的水平和质量。作为企业报,因其服务企业、围绕企业党委中心工作办报的特定宗旨,决定了头版头条必须围绕企业党委中心工作来安排.也可以说,一篇稿件能否上头版头条,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记者的妙笔生花,而是新闻事件本身的价值.是编辑部门和人员的选择能力和编排技巧。  相似文献   

8.
经济和管理类书,你要放下学术的架子,要以风趣、通俗的面孔博取人们的欢心,其实现在的人很需要你,但你太不容易接近。 名人传记会伴着世人走向新世纪,但要亲切,于读者的心“有戚戚”焉,不要摆出不食人间烟火的生冷面孔或傲视众生的才情。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读者》是最大的盗版商,我不敢肯定,一般来说,文摘性刊物,不曾贪污作者银子当属于少数。又有人说,《读者》小气不大气,只会贩卖小资情调。是的,《读者》20年来,老是拿没有创新的旧面孔敷衍读者,不正宗不到位的小资情调早已经变成老资情调,老不正经了,距离小资情调就愈加远,愈加渺茫了。  相似文献   

10.
重大主题报道,主要是指围绕党和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中心工作和时代主题所进行的报道。重大主题报道在常人看来是规定动作,政治味浓、面孔严肃、层次较高,与读者有一定距离感。但作为一家有追求的媒体,应该十分重视重大主题报道,因其往往体现了一段时期内,一个地区受众关注的焦点、热点话题,在受众注意力资源稀缺的今天,放弃  相似文献   

11.
报纸是办给广大读者看的,没有读者,就起不到宣传作用。要想赢得更多的读者,办报人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要围绕可读性做文章。只有讲究可读性,增强吸引力,才能使报纸的质量得到提升。让可读性强的新闻上头版去年,我们把让可读性强的稿子上头版,作为增强报纸可读性的措施之一。一版是报纸的“脸面”。读者看报,往往是先看一版。而一版往往又是报道党委、政府和领导活动的“要闻版”。如果在安排稿件时,不考虑广大读者的需求和可读性,全都安排的是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内容,那么读者势必会“一目十行”,这样做其实并没有真正发挥一版的作…  相似文献   

12.
党报的亲和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对党报的印象,概括起来有三多:一是领导讲话、活动多;二是工作总结性的表扬稿多;三是板着面孔教训人的语言多。由此而形成了党报的生、冷、硬的面孔,缺少应有的亲和力,人们不愿看党报的原因也就不难理解了。 中央领导同志及时提出了新闻宣传要“三贴近”的要求,并身体力行,制定了改进领导同志活动报道的具体意见,这是我们推进新闻改  相似文献   

13.
标题,是对文章最有价值的内容的浓缩、概括和提炼。在报纸这个巨大的信息源中,读者对新闻的选择过程,首先是通过对一个个标题的浏览来实现的。因此,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面孔”,是文章的“眼睛”,只有“面孔”诱人,“眼睛”传神,才能留住读者。一个好的消息标题不仅要符合新闻  相似文献   

14.
如何把新闻写得更具有可读性,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近年来,不少报纸尤其是各级党报为了吸引读者,纷纷采取改版、鼓励记者深入基层采访等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如过去呆板说教的面孔有所改变,新闻短了,时效强了,信息量大了。但是,长文多、短文少,反映领导活动多、反映群众生活少,文章多、图  相似文献   

15.
著名报人赵超构先生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不耐看主要看副刊." 北京日报名牌栏目"纪事"堪称"耐看".创办3年多以来,已创作近百篇万字长文,累计一百余万字,形成了厚重、耐读的报道风格,在读者和同行中好评如潮.而"纪事"的"耐看",不仅仅是因其叙事的流畅、文字的精美,更在于这是一个有"灵魂"的"面孔".  相似文献   

16.
曾几何时,只要人们一打开报纸,便会看到有些报纸内容几乎一样,标题甚至表现手法也大同小异,好像一个妈妈生的多胞胎,看到谁都是一副面孔。于是,买谁不买谁,看谁不看谁,几乎完全取决于读者。媒体为了生  相似文献   

17.
《新闻传播》2008,(5):1
从2007年12月17日开始,细心的读者在省报一版显著位置,可以看到一个风格独特的全新栏目——《新龙江新面孔》。该栏目以独特的视角关注读者身边的普通人,风格朴实清新,令人耳目一新。——报道焦点对准普通人。《新龙江新面孔》专栏是省报在一版开设的一个人物专栏。  相似文献   

18.
版面是报纸的“面孔”,把它打扮得漂亮一些,给人的“第一印象”好,能够吸引读者;如果“面孔”丑陋可憎,则可能无人乐于问津。所谓“面孔”,还有另一层意思:编者的喜、怒、哀、乐都表现在上面,它反映编辑部的意图,体现编辑部对新闻事件的褒贬抑扬,是报纸的一种特殊的评论手段。因此,版面编辑,对于办好报纸,是一项举足轻重的工作。当今的社会节奏加快,人们读报的时间短促,而审美的要求越来越高,报纸要赢得读者,不能不在版面上下更大的功  相似文献   

19.
经济新闻是地方党报新闻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张好的地方党报,离不开好的经济新闻的支撑。但长期以来,经济新闻却广受诟病,“内行不稀看,外行看不懂”,经济新闻的生、冷、硬面孔一直令读者生厌。因此,如何强化经济新闻有效信息传播,让读者喜欢并乐于接受经济新闻一直是我们从事经济新闻编采人员不断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律德成 《新闻三昧》2008,(12):26-27
企业报刊登社会新闻会得到读者的赞同,可作为企业的领导却不一定买账。企业的一些领导者认为,报道社会新闻是晚报、晨报市场类报纸的事情,而企业报应当集中精力,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建设等方面进行新闻报道就可以了,用不着太多考虑社会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