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正手技术较强的选手来说,反手技术通常是较为明显的弱点。随着无机时代的到来,多回合的全台相持越来越常见,单纯依靠前三板技术就获得胜利并不现实。大多数高水平运动员越来越注重中台相持技术的训练,尤其是反手的进攻和防守技术。近台反手技术相对容易,多为第一板进攻下旋球或防守弧圈球。在长期的训练中,运动员通过反手进攻后,多会转为正手进行连续进攻,或者在近台过渡几板后再转为正手进攻,因此反手技术多为过渡性技术,并不作为主要的得分手段。  相似文献   

2.
上期我们介绍了松下浩二正手削球的技术动作,现在再来看一下他的反手削球。反手削球的平衡中心与正手削球有所不同:正手削球的中心点在肩上,而反手削球的中心点在肘关节。 ①-②准备姿势 两脚的站位分得略比肩宽。左脚稍稍在前,右脚在后。膝关节必须放松,这样不仅便于起  相似文献   

3.
我国网球运动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过去比较典型的网球打法是正手进攻,反手防御,反手大多数为下旋击球,正手也只是平击式击球,缺乏变化。现在的发球正、反手大都采用上旋击球法,这不仅加大了球落地后的后冲力,还增加了对方回击的难度。为加强反手击球的力量,不少选手采用了反手双手握拍击球技术。  相似文献   

4.
反手球真的比正手球难打吗?不错,一般球员的反手球都比正手球差,这是事实,因此人们的印象中反手击球技术比正手击球技术难掌握。而实际上,有哪个人学习网球技术是从反手开始的呢?恐怕大部分人都是从正手开始学起,不断练习正手,并随着技术的提高逐渐参加比赛。大多数人练习正手球的次数绝对大大超过反手击球练习次数。如何练习反手,本期为你讲述反手的各种精要秘诀。  相似文献   

5.
羽毛球正手和反手击球技术是羽毛球技术中的核心,文中对羽毛球技术课程正手和反手击球技术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创新、尝试和改革,将传统的正手和反手击球技术的顺向的教学顺序,改变为反常规的逆向的教学顺序。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2013,(11):106-107
问:“我在实战中运用反手的概率比较高。不知如何提高正手的攻击力?” 技术解析:胡先生属于典型的反手能力比正手强很多的爱好者。他在使用反手技术时心里很有数,不会有那种因为打不着球没办法的困处。但对于他的技战术结构而言,发球的站位确实应该好好讲究一下。  相似文献   

7.
基于属性重要性的乒乓球比赛技术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发球、正手弧圈(快攻)、反手弧圈(快攻)、挑打、劈长、摆短、推(挡)等技术的得分率和使用率指标,运用粗糙集属性重要性方法,通过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对国外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正手弧圈技术是所有外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主要得分手段;波尔的反手弧圈技术是其重要的得分手段之一;柳承敏的正手挑打技术得分率较高;萨姆索洛夫的反手攻防技术占较大的权重.  相似文献   

8.
从亚洲运动员的技术特点来看,正手进攻技术是最绝对的优势,也是最主要的得分手段。无论在进攻还是相持环节,每个运动员最基本的战术思路都是想抓住一切机会,尽量转为正手的相持。对高水平运动员而言,反手技术的单板质量虽然较高,但连续相持能力偏弱,因此他们在反手进攻或防守之后,都有强烈的转正手意识。  相似文献   

9.
《乒乓世界》2013,(12):98-100
问:“我在实战中正手没有反手稳定,而且经常被对方打退台,不知如何能更主动一些?” 技术解析:李先生的反手推挡和搓球等基本动作确实比他的正手攻球更加稳定,这主要是由于他在握板时食指吃力比较多,这样有利于提高反手技术的稳定性,但对正手来说就容易使击球变僵硬。  相似文献   

10.
方文 《乒乓世界》2001,(9):34-35
曾佳:男,17岁,湖北籍运动员,左手直板快弧结合横打 使用器材:正手:狂飚反胶套胶反手:TSP生胶套胶 技术特长:凶狠,前三板突出,步法好 特短:防守以及反手反面力量欠缺 运动经历:曾  相似文献   

11.
《乒乓世界》2009,(9):100-109
水谷隼的正手暴冲技术 要保持侧身进攻的意识,加强反手质量。 比赛中的来球多半集中在反手位,如果能够用正手回击的话,就等于掌控住了比赛的变动权。因此无论何时我都会做好侧身进攻的准备。不过比赛过程千变万化,如果有时侧身确实困难,那么我会首先加强反手回球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王婷:在训练中我有很大收获,比如过去我的正手太硬,现在已经放松多了。我的正手连续打还原太慢,应该在训练和比赛中有点意识,另外我的正手落点不是很好。我学到了很多反手新技术,比如反手快撕、反挑、近台快拉等。  相似文献   

13.
反手技术历来是得分手段的重要内容之一。从乒乓球技术的发展来看,自上世纪80年代后,以欧洲选手为代表的弧圈球打法有了一个飞跃,这些选手除了具有超强的正手杀伤力,他们出色的反手进攻技术给传统的单面快攻打法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4.
如今的王励勤不仅在思想上更加老练,技术上也在随着乒乓球的发展而不断进步,这种执着精神非常值得大家学习。王励勤的反手技术相对于正手来说要相对薄弱一些,但在这次全运会上,大家可以看到王励勤的反手技术运用得同样纯熟和灵活。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乒乓球主力运动员马琳与马龙接发球技战术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文献研究、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技术、线路、落点3个维度对马琳、马龙比赛中接发球特征与规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二者接发球控制性技术与进攻性技术使用率差异性均不显著.在具体技术运用上居前3位的技术马琳为:摆短、劈长、撇;马龙为劈长、摆短、反手拧.摆短、劈长差异性高度显著;反手拧差异性显著;其余技术差异性不显著.2)马琳接发球时反手、追身和正手三条线路分布较为均衡.马龙接发球线路控制反手过半,其次为追身和正手.二者在线路控制上,正手、追身和反手差异性均不显著.3)马琳接发球落点分布集中在中路近网短球、正手小三角和反手长球区域;马龙落点分布以长球为主,依次为反手长球、正手长球和中路长球.二者中路近网短球、正手近网短球使用率差异性高度显著;中路半出台球使用率差异性显著,其余区域落点分布差异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反手技术,对于全场型打法的选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坚持练习反手,会让自己的反手击球火力十足。大多数选手的反手击球都相对较为薄弱,因此这些选手更应该注重反手的练习。反手击球通常比正手击球练的少,这是导致业余选手反手成为弱项的本质原因。职业网球选手会清楚  相似文献   

17.
上一次我们讲解了反手快撕上旋球的动作要领。至此,我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正手进攻技术和正反手的相持技术。通过简单的发球、搓球,配合正手进攻,正、反手的连续相持.我们可以自然地形成初步的战术套路。  相似文献   

18.
说到用反手接发球,我发现对于中路甚至略偏右的台内球,如今越来越多的选手倾向于上前用反手接,而不像原来强调用侧身接? 的确有这样的情况。因为横板选手,包括直板横打的选手,反手在台内比较好完成动作,正手接右方短球时离身体距离过远,对球的控制稳定性不够,不像反手离身体相对近一点,就比较好完成动作,手腕的运用也比正手更灵活。所以,反手台内拉的技术目前发展较快,我们的直板横打选手和至少90%的横板选手都掌握了。拥有这种技术后,大家就愿意上前用反手台内拉直接形成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张本智和打法特点,运用文献资料法、4段指标评估分析法、录像观察法对日本选手张本智和7场世界大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发抢段张本智和以发正手短球衔接反手拧拉技术为主。接抢段主要使用反手拧拉技术结合近台正反手快攻,控制性技术也时常运用,以诱导为目的,迫使对方起板,形成防反战术。相持段近台反手技术作为主导,正反手技术不均衡。与大多数两面反胶中远台,正手主导的运动员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20.
在反手位使用直板台内横拉,让马琳在现代乒坛又掌握了一门不可缺少的技术。自此,他不光再靠着正手和反手的单一技巧,而是要去掌握以台内作为基础的一套组合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