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以来,在越来越密切的世界文化碰撞影响下,“汉学热”出现在中国现当代文化中。为此,本文主要阐述了“汉学热”影响之下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传统上,外国教育与科研机构对中国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语言、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称为“汉学研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中英两国在诸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英国的汉学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研究。一、从汉学研究到中国研究汉学研究包括两层涵义:一是中国语言的教学,即汉语教学;二是对中国历史、哲学、宗  相似文献   

3.
藩校是日本江户时代旨在培养武士子弟汉学素养的藩立学校,教学内容涵盖汉学古籍经史子集四大类别,但尤其注重经史的学习,四书五经、《小学》《孝经》以及《史记》《十八史略》是大多藩校的必修科目。藩校的教育年限少则数年,多则数十年,甚至终身,年问教学时间也大多超过了270天。在长期教育实践中,藩校总结出了“素读”“讲释”“会读”“轮读”等日本人学习汉学的一些教学方法和个别教学、分层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并每年定期举行释奠、释菜奠礼。以汉学为中心的藩校教育推动了汉字、汉学在日本社会的普及,在汉学教学中积累出的教学方法,也成为日后日本学习西洋文化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考察“全球化”的基础上,讨论了我国汉学研究的历史使命。认为汉学和汉学研究的目的并非是为了分清文化之优劣,而是为了找出文化的共通之处和各自的独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积极意义的文化交流。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今天,这给予我们认识和处理世界文化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文化交流与文化互补始终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的需求,文化的发展永远不会一元化,因而,汉学研究也将随着其对象和范围的不断演变而永远延续下去。当代我国汉学研究的历史使命有三,一是保持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二是对文化进行整合并促进人类问的相互交流,三是激活现存的中国文化并促进新的先进文化的造就。  相似文献   

5.
国际中文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最大的不同,应该是超脱“汉语教学”的局限,从汉学教学走向中国文学与文化教学,这其实是国际中文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走向中国文学与文化的教学的国际中文教育,能给中华文化“走出去”带来新机遇,能使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走向世界,能促进国家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甚至能有激发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建构,意义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6.
肖宇 《小学语文》2007,(5):62-62
2007午世界汉学大会近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文明对话与和谐世界”。二十多个国家的七十多位学者就作为文明对话的汉学研究、“中国形象”在汉学研究中的变迁、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汉学家与汉学史、汉语国际推广与跨文化交流等内容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探究。据悉,世界汉学大会今后将每两年举办一次。  相似文献   

7.
日本近代中国学,是指在近代文化运动中从世界文化的研究中独立而形成的对中国文化的近代性研究,它并不是明治时代之前的传统的“汉学”的自然的衍生.由于构成近代中国学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基础与传统“汉学”已经有了重大的差异,尽管它们都是以中国文化作为研究对象,但是,作为一门近代性的学术,它在学术观念与方法论上,都与“汉学”不同,有其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实际上,日本近代中国学与传统“汉学”之间,是以前者否定后者的形式互相联结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考察“全球化”的基础上,讨论了我国汉学研究的历史使命。认为汉学和汉学研究的目的并非是为了分清文化之优劣,而是为了找出文化的共通之处和各自的独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积极意义的文化交流。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今天,这给予我们认识和处理世界文化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文化交流与文化互补始终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的需求,文化的发展永远不会一元化,因而,汉学研究也将随着其对象和范围的不断演变而永远延续下去。当代我国汉学研究的历史使命有三,一是保持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二是对文化进行整合并促进人类间的相互交流。三是激活现存的中国文化并促进新的先进文化的造就。  相似文献   

9.
宋潇茵 《中国德育》2007,2(3):35-35
2007年3月26日--27日,世界汉学大会在北京召开,本届会议主题为“文明对话与和谐世界”。本次大会由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主办,旨在通过世界汉学界专家、学者的深入对话和讨论,促进国际汉学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构建和谐世界的价值。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教育部部长周济为“中国人民大学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和“中国人民大学汉学研究中心”揭牌。  相似文献   

10.
王柳 《课外阅读》2011,(6):76-7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日益迅速,对外交流越来越多,各国之间合作的领域也越来越宽广,对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中韩两国之间占据着地理区位上的优势,在经济、文化、教育等很多方面都有着深入的交流与合作,近几年来,还兴起一股“韩语热”“韩潮”。我国很多高等院校都已经开设了韩语这门课程,改革探索韩语教育教学模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不但是中韩两国友好合作的要求,更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学”热的兴起,是否应该推动以及应该如何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理性发展是当前高校需要回答的问题,而通识教育能为此提供一个有益的审视视野.通识教育突破单一专业教育局限、追求人自身完整发展的理念与我国传统主流文化追求人之德性完美的价值取向具有内在一致性;从西方以及早于中国大陆的中国港台通识教育实践来看,通过经典阅读让大学生体认传统乃是其重要的教学内容;基于通识教育“通”的理念追求,其有关文化问题的课程教学目标应设置为“持守文化之本、道德之源”与“涵养通融精神、广阔视野”并举,并选取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国文化。积淀了丰富的教育思想。然而,中国教育理论却并未在自身的理论传统根基上完成本土生成。相反则在“西学东渐”之后走上了引进的道路,成了西学东渐的产物。本文通过探寻这一现象在近代中国文化转型方面的原因。从“儒学文化”到“西方文化”再到新文化运动这一文化转型过程对中国教育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剖析当前我国教育理论所处的境遇,最后得出结论:在新的文化转型——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教育理论必须关注教育事实,树立学科的自我意识.从教育问题入手。改进教育研究的评价,从而繁荣中国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强 《成都师专学报》2006,25(4):110-112
文章立足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从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两个方面,对搞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律己修身”、“仁爱孝悌”、“尚群为公”、“崇尚节俭”等对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大有裨益;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身作则”、“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和“为仁由己”等则是我们搞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及加入WTO,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经济贸易上的往来越来越频繁。而作为交流工具和文化载体的语言,它的作用是最关键的。李岚清副总理也在中南海召开的外语教学座谈会上提出:“我国目前外语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仍需研究改进。”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实施双语教育,为的就是能够更好的补充外语教学,以隐性教育的形式在轻松的气氛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使学生的外语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将来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民初以来,留学美国渐成热潮,一波接一波的中国学生乘风破浪奔趋美国.中国留学生的到来,对处于“荒村”阶段的美国汉学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留学生对美国汉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们积极为美国汉学界提供语言帮助,或承担教授汉语的工作,或担任美国汉学研究者的助手,帮助其翻译中文资料;他们在学习美国方式的同时,通过各种方式介绍宣传中国社会和文化,以增进美国人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了解;他们通过所撰的汉学博士论文,为美国汉学界提供了一批有学术价值的论著,与此同时其汉学博士论文还为美国汉学界带来富有价值的信息、材料,丰富了美国汉学家的知识,拓展了美国汉学研究者的视角.更为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非常注意汲取中国留美学生等知识移民所带来的关于中国的“奇异”知识及其提供的观点和方法.这也正是为什么在20世纪初还是世界汉学“荒村”的美国,到20世纪50、60年代即成为汉学重镇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6.
袁瑜 《中学教育》2003,(1):39-43,50
以教育救国与教育独立为核心的“元培精神”是正大的;以兼容并包与网罗众家为核心的“元培思想”是博大的;以自省修己与荐事助人为核心的“元培人格”是伟大的。“蔡元培先生实在代表两种伟大文化:一日,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日,西欧自由博爱之理想。此两种文化,具其一难,兼备尤不可觏。先生殁后,此两种文化,在中国之气象已亡矣!”  相似文献   

17.
提出建立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培养海外亟需的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论述了汉语国际教育高端人才培养平台的基本特征、目标定位和构建思路,认为外语类院校和实践单位在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建议依托“孔子新汉学计划”激活中外院校在“中外合作培养博士项目”和“‘理解中国’来华访问学者项目”中的主体作用和合作关系,启动汉语国际教育高端人才培养平台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8.
原青林 《西江大学学报》2007,28(1):10-13,20
近代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的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日本民族的独立和富强,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日本走向极端民族主义、富国强兵和对外侵略之路,他所鼓吹的是一种“为了社会的教育”;而日本当代教育家池田大作提倡的则是一种“为了教育的社会”,致力于一种建设世界和平、反对战争和对外侵略的教育,一种关爱生命、生命至上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不断成熟与日益频繁,我国外语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又掀起了一股外语热,而在这股热潮的背后则是对传统文化的不断冷落与陌生。本文通过对外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以英语专业学生为代表),分析当前我国外语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问题,并提出若干探索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黔北地区历来重视教育,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就有群舸人盛览,从游于司马相如,“归以授其乡人,文教始开。”东汉时,尹珍更是北上中原,师从许慎,学成之后,在黔北设立“务本堂”传播汉学,打通了儒家思想传入西南的文化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