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古代对文体的辨析归类是与文体的产生、发展同步的,其间分分合合、时繁时简,历代研究者都付出了诸多的努力.在这一过程中,古代文体的独特性日渐明朗,文体功能作为较为理想的分类标准也渐渐浮出水面.<尚书>、<诗经>已兆其端;<文章缘起>、<文选>等采用一体一类、同类相从的分类方式是对这一标准的模糊运用;<文章正宗>则对文体分类的思维方式加以开拓;<古文辞类纂>以"为用"为标准,最终以简驭繁,为文体分类作出了突破性贡献.  相似文献   

2.
<野草>中含有大量的<圣经>因素.文体上有许多共同点,尼采对<圣经>的戏仿之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在这之中起了一种媒介的作用.<圣经>把一些文体特点通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传染"给了<野草>,在这方面,能看出尼采对鲁迅的影响.鲁迅曾受尼采的哲学影响很大,崇尚个性精神和意志主义,但他对尼采极端的个人主义却始终保留意见,因为在他的思想世界里人道关怀或救世思想始终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明代<文选>广续本是有明一代在<昭明文选>的基础上进行增广续收的本子,原典对广续本的影响和广续本对原典的再创造形成互动的关系.广续本在文道问题上以不纠结、不苛辨的态度表达明人融通潇洒又不乏游戏的智慧,较之于宋、元二代<文选>广续本的重道倾向,更贴近原典"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去取标准,并对明代复古思潮的不同派别作出反应.广续本通过增加乐府诗、远古作品和史子散文的比重补充原典,彰显明人博杂的学风,使得原典和广续本分别侧重于"选"和"集".这根源于二者编纂目的上的差别:垂范性与资料性.文体变革或是通过体目删减与合并精简文体设置、改善体例编排,或是通过体目增加和序化分类实现文体分类的体系化.元代陈仁子<文选补遗>的文体思想则在文体学色彩、体目随篇名而设、一体只录一人之作三个方面深刻地影响了明代的<文选>广续本.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在文体上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大量吸收并抄改了话本小说、公案小说等,形成了"小说中有小说"的独特文体现象,这些被移植的"小说"成为<金瓶梅>有机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要表明作者的创作主旨和意图.  相似文献   

5.
铁凝长篇小说<大浴女>反思主题的揭示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复调性对话体的成功运用.这一文体在小说中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人物自身内心的对话,人物之间的对话,人物自语式的长篇对话.对话体不仅是作品思想得以传达的有效方式,更有作家的自审意识为依托.文体、作家意识、作品思想三者实现完美契合,使对话体不再仅仅是一个艺术形式,而成为一个文化事件.这也是铁凝在文体文化上对中国新时期小说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长篇小说<李自成>的文体实践为探讨持续的历史书写与不断填补的小说文本间的裂隙、弥合及创作主体在真实与虚构问题上的处理方式提供了范本,提示了历史真实与历史想象的内在分别,这无疑是对中国小说写史传统的承续.尽管它体现为两难中的持续历史书写,但作家的文体意识与长篇小说的文体自律性为"生长出中国的小说艺术"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
<拾遗记>结构上史的特征以及内容上的博杂,使其成为一部兼具杂史杂传与地理博物两种文体特征的典型的志怪小说.<拾遗记>这种一书兼综二体的文体特征,是魏晋南北朝多种体例的志怪小说在长期发展演变中由分离逐渐走向融合过程的体现,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玉台新咏>序跋论(玉台新咏>与<文选>,一为缘情、专题的,一为诸体毕备的;<玉台新咏>的古诗有枚乘之名,诵诗论诗宜取二者并观;<艺文类聚>"赋"类作品有不以"赋"名者,为亦诗亦赋的交叉文体,<玉台新咏>以其为诗而录,<文选>不录,是因为限于类别体例.从<玉台新咏>所录而<文选>多有不录者,及<文选,有序而(玉台新咏>无序者或(玉台新咏>有序而<文选>无序,可知<玉台新咏>与<文选>之间没有承袭关系,但收录作品有同一出处者.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诗学语境中文体概念的所指内涵有一个温长的建构、离析和积淀的过程。《文心雕龙》中“文体”一词的所指内涵主要有三:体裁、风格和语言表达方式。刘勰这种广义文体概念,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较多为人们所采用,这之前是广义文体概念的建构时期,人们大多是在体制、体裁意义上使用“文体”一词。唐宋以降,尤其是明清两代,刘勰广义文体概念开始变得狭义化。其主要标志是离析,一方面,语言表达方式、风格这两层意义渐渐从中分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概念;另一方面,“文体”在仅指述体裁这一意义上也有被“体裁”一词所取代的趋势,到了近、现代,这种离析越来越彻底。然而,当西方当代文体学理论涌入中国时,人们又一次在语言表达方式这一意义上认同了西方文体概念,这与中国古代文体概念自身就积淀着这一意义分不开。  相似文献   

10.
《嘉应学院学报》2016,(7):77-82
《尚书》是先秦典籍中文体较为集中且对后世文体影响深远的一部上古文献。以往关于《尚书》文体的研究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尚书》文体进行分类及其篇章的归属;为《尚书》文体各体释名;研究《尚书》文体对后世文体的影响。近年来,学界将《尚书》文体研究提升到了文化的层面上来考量和阐释,这开创了《尚书》文体研究的新途径和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辨"隐"     
刘勰在<文心雕龙·谐隐>篇中提到"隐"这一文体,学界对此有诸多说法,通过辨析几种沈法可以明确隐当是指广义的谜语,它是用费人猜度的特殊语言形式.隐去本意而假以他辞来暗示的一种古代俗文体.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淡化文体”教学的倾向,致使学生的文体知识匮乏、文体意识淡薄、文体能力不足,这引起了语文教学界的普遍关注,一度成为语文教学讨论的热点问题,有关刊物曾集中编发了讨论文章。随着“新课标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普遍使用,如何加强文体教学,  相似文献   

13.
对文学作品风格的翻译,历来是翻译研究的重要课题.文学文体学引入翻译研究,开拓了文学作品翻译的研究视角.然而,此类研究多集中于小说、诗歌等文学体裁的翻译研究,对戏剧提及甚少.本文采用文学文体学所提供的新的视角,以鹿金的<玻璃动物园>的译本为例,论证了戏剧翻译中文体风格对等的重要性.如果译者忽视了原文的文体风格在语言形式上的体现,则容易导致"假象等值"的翻译.  相似文献   

14.
刘勰《文心雕龙》在坚守儒家传统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寄寓着丰富伦理意蕴的文体思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宗经思想统领下五经作为文体源头、文学伦理思想共同体的文体制度;二是每种文体有各自应遵循的写作规范和文体地位尊卑之别所体现的文体秩序;三是文体伦理责任的文体批评原则和以折衷为核心的文体批评方法;四是文体批评实践中符合儒...  相似文献   

15.
诔是一种古老的应用文体,《文心雕龙》与《文选》均对这一文体进行了评论与选录。由于刘勰和萧统的著述宗旨存在差异,体现在诔文的评录标准上,两者亦有所不同。本文试从诔文的文体功能、体制特征和文体特点三个方面对此进行比较研究,着重分析两者之差异及原因,并对诔文的生成和流变作一揭示。  相似文献   

16.
萧统<文选>中,陆机作品无论是在作品数量还是文体种类上都占据突出地位,本文试从萧统<文选>思想、梁代社会文学审美观以及陆机作品自身特征等方面探索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受活>摆脱了阎连科对文体选择、寻找的巨大焦虑,创造性地运用了絮言体并把它发扬到极致."絮言体"形成了支撑文本的主干结构,对作品内容是一种有效的补充、阐释和延伸,很大部分能够独立构成情节,维系了作品的现实主义本色.絮言体的运用,标志性地意味着阎连科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是阎连科小说创作流程中带有突破性的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也是当代小说创作横空出世的一种新的文体形式.它对于作家本人以及中国当代作家、当代文学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文体和修辞两方面探索<易传>中的文学因素.在文体方面,<易传>有较强的故事性,有浓厚的诗歌色彩;在修辞方面,<易传>中多用铺陈、比喻、起兴、象征等手法.因此,周易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文体包括散文与韵文两部分,散文(即小说)是主导文体,韵文是辅助文体。曹雪芹选择白话小说这一俗文体,与宋代以来的俗文体作家遭遇及心态有共通性,但也有其特殊性,后者的作用更重要。由于叛逆性不彻底,曹雪芹既想“按头制帽”,又想“揣大家高唱”,导致自相矛盾,这点在诗上表现尤为突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运用白话的成就和运用韵文的矛盾,预示了白话文体的兴起和文体走向纯净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以<影梅庵忆语>、<浮生六记>等为代表的"忆语"文是清代文人记录私人琐屑生活的回忆性文字,它以内容的生活化和私密性,形式的新颖独特,情感的真挚缠绵,于清代文坛独树一帜,另辟传统,成为清代文苑中一支绚丽的奇葩.这种文体的形成受到晚明小品、传记文学、小说戏曲、笔记和悼亡文学等多种文体或文类的影响,但又不是某种文体或文类所能简单涵盖的.它是清代文人熔铸百家而自成一体,天才地创造出来的一种"五侯鲭"、"群芳谱"式的文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