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就要教学生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怎样从简单应用题过渡到两步计算应用题,对学生升入中高级学习三步以上的复合应用题有很大的影响。一、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准备 1.教好简单应用题,为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打下基础。在教学简单应用题时,通过概括,应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如下的九种类型。加法应用题有两种:①求共有的数;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相似文献   

2.
简单应用题是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而理解和掌握简单应用题的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简单应用题,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线段图来表示简单应用题的三量关系。从数量关系的角度,可以把小学数学的十一种简单应用题划分为四大类:即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相差关系、份总关系、倍数关系。那么用相应的四种线段图就能把这十一种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表示出来。学生学会了画线段图的方法,不仅能准确表示数量关系,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其解答应用题的能力。1、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整体,是求总数的应用题,…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分析“求比两个数的和少(多)几的数”的两步应用题,是“求比一个数少(多)几的数”的一步应用题的引伸和发展,是学习两步以上计算应用题的关键。本单元中的应用题共安排了4道例题。教材的编排没有在题的类型上做文章,而是借助线段图和启发性问题将重点放在...  相似文献   

4.
用线段图正确地表示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能启迪及发展学生的思维 ,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迅速地寻求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线段图是使学生摆脱实物直观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桥梁。因此 ,在整数四则应用题教学中 ,画线段图是打开解答应用题奥秘的钥匙。下面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认识。整数四则应用题所反映的基本数量关系归纳如下四大类、十四分类 :1、部份数与总数的关系。( 1 )部份数 +部份数 =总数 ,即已知两个部份数 ,求总数用加法。( 2 )总数 -部份数 =部份数即已知总数及一个部份数 ,求另一个部份数用减法。小结 :有三个相关联的数 ,其中一个…  相似文献   

5.
“两数相差关系”的应用题包括“求两个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几”和“求比一个数少几”三种基本类型,都是属于研究两个数相差多少的数量关系。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弄清大数、小数与相差数三者间的数量关系。关键是使学生透彻地牢固地掌握这三种类型的基本概念,以便能正确地进行判断,准确地进行解答。下面是我在  相似文献   

6.
有的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和相应的除法应用题,往往分辨不清,那么怎样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判断该用什么方法解答呢? 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应用题有以下两种类型。 一、题中只有一个量 (一)已知总量,求部分量 如:“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 ,还剩多少千克?” 1、根据线段图来分析 吃了 ,就是把40千克的大米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8份,吃了其中的5份。根据线段图,吃了5份,还剩3份,而题中要求的是还剩多少千克。只要求出每份是多少千克,就可以求出剩下的3份是多少。8份是40…  相似文献   

7.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正叙的;一种是反叙的。虽然小学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解答常见的加减应用题,但在解答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时,往往把它同正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相混淆,机械地见到“多几”就用加法,见到“少几”就用减法。为了防止学生如此错误地理解和计算,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我在教学中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五年制第九册(六年制第十一册)分数三类基本应用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掌握这三类分数基本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画出线段图,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这节内容的教学,我尝试用整体结构教学,效果较好。 教学分数三类基本应用题时,往往是依次进行,最后安排对比和综合练习。这样难免前后三种概念混淆,我采用整体结构教学,即同时出现三种应用题,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引入,从感性操作悟出含义,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明确它们的异同点,这样把“对比”贯穿于认识整体结构的过程中,减少了产生混淆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简单应用题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掌握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提高学生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我们在安排学生解答各种完整的简单应用题的同时,还加强了各种形式的基本训练。除了常见的审题训练、分析数量关系训练、说算理训练和编题训练以外,我们还设计了下述四种训练。一、画线段图的训练。线段图比实物抽象,比文字具体,因而能形象地、简明地表示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会学生“看”、  相似文献   

10.
部编六年制第四册第36—37页准备题、例4、例5。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与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在数量关系上是一组,学生有了前面两种应用题的基础,这种应用题比较容易掌握。但把类似的应用题混合在一起,学生解答时容易发生混淆。因此例题教学的设计,突出了题目间的内在联系,利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小学六年制数学课本第四册第二单元中,安排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求两个部分效的和”应用题的解法和“同样多”、“比一个数多几”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这类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加深对已学的一些简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认识和加法意义的理解。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要抓好  相似文献   

12.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设计者芦莉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2.使学生学会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方法,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准备:...  相似文献   

13.
在比多比少应用题,特别是反叙应用题的教学中,学生对题中的数量关系往往模糊不清,从而导致解答的错误。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借助线段图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如教学应用题:“果园里有苹果树312棵,比梨树少25棵,梨树有多少棵?”我先指导学生画一条线段表示苹果树的棵数,在画表示梨树棵数和线段时,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苹果树的棵数和梨树的棵数谁多谁少,因此表示梨树棵数的线段应比表示苹果树棵数的线段长一些还是短一些。通过分析,学生认识到应该画长一些。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设想,假如两种果树的棵数同样多,那么表示它们棵数的线段就应同样长,用虚线将表示苹果树棵数的线  相似文献   

14.
学生在一年级已学习了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求剩余、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减法应用题,求相同数相的和的乘法应用题,本学期又学习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包含了几个另一个数的两类除法应用题。到第三册为止,含有一个基本数量关系,用加、减、乘、除法一步计算就能解答的简单应用题就全部学完了。因此期末复习时,不仅要复习本学期学习的除法应用题,还要综合复习全部简单应用题。下面对复习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利用题组形式,通过对加、减、乘、除应用题一些易混问题的对比,使学生掌握各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求比例尺中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应用题,除书中的解题方法外,还可以运用一、二年级的“求几个相同数的和”与“求一个数包含了几个另一个数”的简单应用题来解答。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材第二册中的应用题,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给应用题补充问题和条件;另一个是出现了“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另外,到本册为止,各种类型的加减法简单应用题基本上都出现了.因此,综合整理全面提高学生解答加减应用题的能力,应是教学任务之一.从教材看,尽管内容各有不同,但都以掌握数量关系为训练主线贯穿始终.因而,在教学中要以应用题结构和数量关系为核心,帮助学生构建加减法简单应用题的整体认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题的能力.我们认为采用以下的措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1.通过补充问题和条件帮助学生进一步  相似文献   

17.
分 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它主要有三种类型:已知两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已知一个数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其中“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类型题目,更是教学的难点。对此,教材主要采用列方程解答的思路,即把这类问题纳入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列式解答的思路,从而把乘、除法应用题统一起来,把逆向思维转变为顺向思维,既降低了解答的难度,又强化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教学中要紧紧抓住“一个数乘…  相似文献   

18.
巧画线段图     
小学数学第五册在继第三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之后,编排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虽然这三种应用题数量关系相同,但后者需要逆向思考,学生往往会感到有一定困难。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就成为教师首选的辅助手段之一。但是,如果按照通常画线段图的方法,先画出表示条件的线段,再画出或找出表示问题的线段,仍然摆脱不了逆向思考带来的困扰。因此对这种应用题的教学,在引导学生画线段图时,往往会消耗大量时间。下面…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深学生对乘、除法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份总关系三类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在教完求相同加数的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以后,可设计如下题目进行训练。一、巩固乘除法意义的训练。理解并掌握乘、除法的意义是正确解答乘、除法应用题的前提,可通过如下题目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20.
在多年的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到只有帮助学生掌握分析解答两步应用题的方法,才能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下面谈谈九义教材三年级两步应用题的几种解题方法。一、运用图解法有些两步应用题可启发学生先画线段图,然后借助线段图在图上分析寻找到间接条件,帮助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